1樓:白述禮
古代靈州城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靈州初曰靈洲,漢惠帝四年(前191年)置。顏師古註釋漢書:
「水中可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隨水上下,未嘗淪沒,故號靈洲。」也就是古靈州建在黃河一個洲渚上。今吳忠市黃河仍然有陳元灘,實際就是古代黃河洲渚的遺留。
東漢稱靈州。北魏置薄骨律鎮。隋唐元明為靈州,也曾經稱為靈武郡、朔方。
明洪武十七年(2023年)被黃河水淹沒,「城凡三徙」,宣德三年(2023年)遷至今靈武市,為新靈州。明代史書有記載:朱栴《寧夏志》:
「石佛寺,古靈州城上」。寧夏各市縣,只有吳忠市有石佛寺,因此,證明古靈州在今吳忠市。管律《嘉靖寧夏新志》:
古靈州淹沒以後,安置當地土民和他郡忘歸者,建「瓦渠、棗園、板橋、苜蓿、、四里」,四里是四個村,今都在吳忠市郊區的鄉和村,也證明古靈州在今吳忠市。2023年5月8日,吳忠市出土唐靈州呂氏夫人墓誌銘載:呂氏夫人「終於靈州私第」「殯於回樂縣東原」,回樂縣是靈州治所,是一個城。
墓誌銘在今吳忠市東區發現,古靈州必然在今吳忠市西部,由此,考古文物最後確證了古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吳忠市西部今有古城,即古靈州城。古靈州在今吳忠市境內,新靈州即今靈武市。
今天,如果表述明洪武十七年以前的靈州,即古靈州,應在今吳忠市,表述明宣德三年以後的靈州,即新靈州,應在即年靈武市。其實,今吳忠市和靈武市,都源於一個古靈州,都是古靈州的繼承者,都源於古靈州的輝煌歷史。寧夏大學教授白述禮bsl2012.
23.端午節
2樓:
靈州會盟的靈州是今天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並不是靈武市,雖然靈武市之前也屬於吳忠市。這一點在吳忠博物館有詳細的記載和實物。
3樓:請教者
靈州 靈州——北魏置,治薄骨律鎮(今寧夏靈武西南)。北周改州洽名為回樂縣。隋唐為靈州靈武郡。唐為朔方節度使治所。宋屬西夏。元為靈州。**為靈武縣。
4樓:雁北海戀
北魏——明初 寧夏的靈武西南 明清 寧夏的靈武
5樓:匿名使用者
1、北魏孝昌中置,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西南,後廢。唐初復置,天寶元年改為靈武郡,乾元元年復改為靈州。西夏改為西平府。
元仍改為靈州。明洪武十六年改為靈州千戶所,移治仿靈武縣治所在。清雍正二年復改為靈州。
2023年降為靈武縣。
2、東魏天平中置,寄治汾州隰城縣(今山西汾陽),北齊廢。
6樓:匿名使用者
你研究西夏史?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
古代唐朝地區劃分等級。
7樓:秦時暮雨
1、唐代開創了中國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
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不過這些道沒實際權力,唐代城市等級主要是總管府、都督府、節度使等,府以下為州、縣。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
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設州、府,州、府下再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2、(1)關內道 :治所—— 鳳翔府(今陝西鳳翔)下轄:
京師(長安)、京兆府、華州、同州、坊州、丹州、鳳翔府、邪州、涇州、隴州、寧州、慶州、娜州、定州、綏州、銀州、夏州、靈州、鹽州、豐州、會州、宥州、勝州、麟州、安北大都護府。
(1)河南道 :治所——洛陽 下轄:
東都(洛陽)、河南府、睢陽(宋州)、汴州、孟州、陝州、虢州、汝州、許州、蔡州、陳州、潁州、亳州、濮州、鄆州、泗州、海州、兗州、徐州、宿州、沂州、密州、齊州、青州、棣州、萊州、登州。
(3)河東道:治所——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 下轄:
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雲州、單于都護府。
(4)河北道:治所——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南)下轄:
懷州、衛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貝州、洛州、磁州、邢州、趙州、冀州、深州、滄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媯州、平州、順州、歸順州、營州、燕州、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賓州、師州、鮮州、帶州、黎州、沃州、昌州、歸義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凜州、安東都護府。
(5)山南道:治所——襄陽(今湖北襄陽) 下轄:
興元府、興州、鳳州、利州、通州、洋州、澤州、合州、集州、巴州、蓬州、壁州、商州、金州、開州、渠州、渝州、鄧州、唐州、均州、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復州、江陵府、硤州、歸州、夔州、萬州、忠州。
(6)淮南道:治所——揚州(今揚州市)下轄:
揚州、楚州、和州、濠州、壽州、光州、蘄州、申州、黃州、安州、舒州。
(7)江南道:治所——越州(今浙江紹興市)下轄:
潤州、常州、蘇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信州、睦州、歙州、處州、溫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撫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嶽州、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連州、黔州、辰州、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費州、南州、溪州、溱州、珍州、珜州。
(8)隴右道:治所——鄯州(今青海樂都)下轄:
秦州、成州、渭州、蘭州、臨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疊州、宕州、涼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9)劍南道:治所——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下轄:
成都府、漢州、彭州、蜀州、眉州、錦州、劍州、梓州、閬州、果州、遂州、普州、陵州、資州、榮州、簡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瀘州、茂州、翼州、塗州、炎州、徹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戎州、嵩州、鬆州、文州、扶州、龍州、當州、悉州、恭州、保州、真州、霸州、柘州。
(10)嶺南道:治所——廣州(今廣東廣州市)
廣州、韶州、潮州、循州、賀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瀧州、恩州、春州、高州、藤州、義州、竇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蒙州、龔州、潯州、鬱林州、平琴州、賓州、澄州、繡州、象州、柳州、融州、邕州、貴州、黨州、橫州、田州、嚴州、山州、巒州、羅州、潘州、容州、辯州、白州、牢州、欽州、禺州、滾州、湯州、武峨州、粵州、芝州、愛州、福祿州、長州、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陸州、廉州、雷州、籠州、環州、德化州、郎茫州、崖州、儋州、瓊州、振州、萬安州。
3、唐朝時期全圖:
8樓:彼岸的暗夜
道路制指唐代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唐初有州328個、縣1573個,為加強管理,按山川地形分全國為10道,後增至15道。設道之初僅由**派監察大員不定期赴多事地區視察,未成定製。
至開元時始置各道採訪使,以六條檢察非法,如漢刺史。後因邊患頻增,為加強邊帥權力,使邊境節度使兼任道採訪使,且兼轄州縣事務,重演東漢末年外重內輕的局面,最後導致安史之亂。平叛後節度使制已行於全國,形成道(方鎮)、州府、縣**政區。
割據之勢已成,尾大不掉,又出現五代十國的**局面。
府建於唐開元時,相當於州。當時凡屬京師、陪都或本朝帝王駐蹕地,皆建府以顯示其特殊地位。府的行政長官為府牧、府尹、少尹,其下屬機構府、州大致相同,均置司錄、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府(州)學等,但府屬官吏的品秩比州高。
從五代至宋、元,建府地區逐漸擴大。到明代,全國已普遍建府,取代唐以前的州。
唐代地方機構還有都督府與都護府。都督的名稱始於東漢,魏晉以後常兼駐地所在州的刺史。北周改稱總管,至唐復為都督。
景雲後凡持節的都督改稱節度使,都督的名稱遂名存實亡。都護府源於漢的西域都護。唐代沿襲該制於四境置六都護府,成為管理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
都護府下屬機構與內地府州大致相同。
古代歷史上的交州包括現在的什麼地方
古書中九州有 尚書 禹貢 爾雅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13731 釋地 呂氏春秋 有史覽 周禮 四種說法,各有出入。樓主所指實為漢朝十三刺史州部所言。其中 10 交趾部或交州,管轄現在兩廣 港澳 海南和越南北部,治所原在廣西梧州,後吳王...
古代各朝代的州是現今的什麼地方,古代的建州到底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就是清朝的發展地
古代將中國分為九州,不是指某一個地方,而是指一片區域,也就是一個區域單位,請問你問的是哪個州。 溯上流水 這個問題可難答了,因為歷朝歷代都有變更。舉幾個較有名的例子吧 大意失荊州 中的荊州 為古代九州之一,包括今湖北 湖南兩省,由荊山之下直到衡山之南 冀州 回到三國中桑柔的故鄉,九州之一,現在是河北...
開州是什麼地方,開州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11111前的 開州,即今重慶市開縣。開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小江支流回水末端。全縣幅員面積3959平方公里,總人口165萬,均佔重慶市的1 20。轄40個鎮鄉街道 435個村 75個社群。東漢建安21年以 漢豐 為名建縣,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晚唐名相韋處厚於開縣山水間賦詩十二景唱和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