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歷史上是兩個人
紀昀的官沒劉墉大,劉墉做到了大學士,相當於宰相.
民間故事和相聲的素材,大多都**與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也有不少出自清朝大堆野史.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就是取材相聲官場鬥.反正這兩個人物很容易混淆
2樓:來自龍源口謹慎的鐵觀音
有點好奇```````
一樓的文字中寫到:
劉墉(1719~1804),32歲中進士
紀曉嵐(1724—2023年),31歲中進士......紀昀去世後,劉墉即將其寫下來,作為輓聯相贈。......
好象你這說法 劉墉 應該先死吧?他是怎麼為後死的人寫輓聯的啊?
奇怪奇怪真奇怪,從棺材裡跳出來?
我贊成,劉墉 應該先死吧?他是怎麼為後死的人寫輓聯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了。
劉墉(1719~1804),32歲中進士
紀曉嵐(1724—2023年),31歲中進士
從上面資料可以看出,劉墉和紀曉嵐都是生於清乾隆年間,卒於清嘉慶年間,而且是同朝為官。如果一定要分個先後的話,那麼劉墉比紀曉嵐也就早個2-3年而已。
劉墉和紀昀 的關係
如果說劉墉與和珅處於對立面的話,那麼,他與紀昀的關係則相當融洽。紀昀出自劉墉之父劉統勳的門下,兩人有師兄、師弟之誼。大學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筆記》中記載,紀昀與劉墉關係極好,紀昀才思敏捷,劉墉字寫得很好,故紀昀常請劉墉為自己寫對聯。
比如「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是紀昀非常喜歡的詩句,生前他曾將此詩作為自輓聯。紀昀去世後,劉墉即將其寫下來,作為輓聯相贈。
劉墉與紀昀都好收藏硯臺,兩人也時相贈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劉墉贈給正任都御史的紀昀一方硯臺,還特意在上面題識:紀昀喜歡我的黻(fú)文硯,因而我把它送給他,而書之以銘文,「石理縝密石骨剛,贈都御史寫奏章,此翁此硯真相當」。
這在當時被傳為佳話。蔣師瀹(yuè)也題此硯說:
城南多少貴人居,歌舞繁華錦不如。
誰見空齋評硯史,白頭相對兩尚書。
嘉慶八年(1803),劉墉又曾送給紀昀硯一方,稱:「送上古硯一方,領取韓稿一部。硯
乃朴茂沉鬱之格,譬之文格,為如此也。」紀昀也記載到:劉墉送我硯一方,左側有「鶴山」字,認為是宋代的東西,但我並不以為然。
但劉墉又說,「專諸巷所依託,不過蘇黃米蔡數家耳。彼烏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說,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稱是蘇東坡、米芾等人的東西,怎麼會假冒魏了翁的名號呢?
紀昀承認,劉墉所言,「是或一說矣」。
嘉慶九年,劉墉去世之前,還給紀昀送過硯,紀昀在硯上題詞說,「餘與石庵(劉墉)皆好蓄硯,每互相贈送。亦互相攘奪,雖至愛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聲色貨利相矜,而惟以此事為笑樂,殆亦後來之佳話歟?
」除了寫詩贈硯,兩人還經常在一起暢談佛法。可見兩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參考資料
4樓:源朋興
劉羅鍋叫劉庸,
紀曉嵐叫紀昀.
5樓:一志三
劉羅鍋劉羅鍋字劉墉,清朝人,祖籍現山東高密人。
1、劉墉死後諡號「文清」,因此其清官的形象基本上無可置疑。
2、劉墉乃是乾隆朝進士,但是中進士前從未考過秀才、舉人。我們都知道,科舉取士是按照童生、秀才、舉人、進士這樣一級一級逐級考取的,劉墉之所以能夠直接考進士乃因為其家時代為官,自己是**子弟的緣故。
3、劉墉書法乃是一絕,是清朝四大書法家之一。
4、劉墉出身書香官宦之家,其家從2023年-2023年共160年間,男丁共90餘人,其中11人中過進士,35人中過舉人,有功名者合計46人。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清朝的進士是非常難考的,中進士人數最少的一次全國不過89人,最多的一次也不過360餘人。像山西整個清朝只出過一個進士就是王傑。
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劉墉家在清朝的興盛。
5、劉墉家從政的頂峰是在其父親劉統勳。劉統勳是乾隆中前期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他曾同時擔任工部、吏部、刑部三部尚書及尚書房總師傅(即尚書們的頭)、東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軍機大臣,他同時擔任的重要職位之多隻有乾隆後期的和紳能與之相比。乾隆對劉統勳極為信任,信任程度不亞與其後的和紳。
劉統勳一生清正廉明、剛正不阿、鞠躬盡瘁、兢兢業業,2023年,他病逝於上朝的途中,乾隆帝親往其家弔唁,其轎到了劉統勳家門前,因為門太小竟不能入,可見劉統勳的廉潔。乾隆回宮途中傷心竟至黯然落淚,嘆道統勳一死朕失一股肱。劉統勳身後諡號「文正」,這個諡號是極高的榮譽,整個清朝只有8個大臣死後獲此殊榮,劉統勳是第二個獲得這個諡號的大臣,第一個是康熙朝的于成龍。
6、劉墉極有文采,他中進士的時候曾有大臣建議點他的狀元,後來因為劉統勳阻攔乃止。
7、清朝並未設宰相一職,終劉墉一生始終未能進入權利的核心層--軍機處。因此宰相劉羅鍋中的宰相二字值得商榷。
8、劉墉雖是一個清官,但是講到正直卻遠不及乃父,實際上中後期的劉墉相當油滑。而且現實中的劉墉也並未象電視劇裡所描述的那樣與***抗爭,甚至他還是兩起***的始作俑者(按照當時的大清律,這兩起事件中也確實有禁忌語言和立意,倒也不是劉墉無中生有)。因此可以說劉墉忠於職守,盡心盡力,是個忠臣,也可以說劉墉兩袖清風,是個清官。
但真說到正直實不及他的父親劉統勳,甚至也不如他的祖父劉棨。所以他死後的諡號只是「文清」,而不像他父親那樣得到了「文正」的最高評價。
9、據史學家考證,劉墉其人生性詼諧幽默,與和紳同朝為官20年,又比和紳大30歲,因此要說他偶爾和和紳開開玩笑讓和紳有點下不來臺應當有之。但如果說劉墉與大**和紳為敵、鬥智鬥勇則就是**家杜撰了,因為劉墉一則不具備這個實力,二則也不符合他的個性。
10、劉墉其實並非生來羅鍋。其劉羅鍋的叫法其實是嘉慶朝的時候,當時劉墉80多歲了,人老了背也駝了,嘉慶帝開玩笑的稱其為劉駝子,自此才有了劉羅鍋的稱號。
呼~總算寫完了,這個劉墉可能和大家心目中的宰相劉羅鍋大相徑庭,但是歷史就是歷史,這就是真實的劉羅鍋。要說起來倒是他的父親劉統勳更讓人崇敬。不過,這樣的人物其實才是有血有肉、真實的人物,不要說古代,就說現代中國的**中不也只是***才具有那麼令人折服的偉大人格和魅力麼?
這也是說,現實中真正的大賢的確是曠世難求!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是同一時代的人。
紀曉嵐就是紀昀,字曉嵐(1724-1805),一生才華和學術成就突出,在清代被公認為是文壇泰斗和學界領袖,主持編纂《四庫全書》,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劉羅鍋就是劉墉,字崇如(2023年-1804)。清代書法家,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諡文清。書法渾厚雄勁,名滿天下。
二人在官場均名動一時。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劉羅鍋叫劉庸,
紀曉嵐叫紀昀.
8樓:似星洲
當然不是啦,他們不是同一個人!
9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同一個人啦。
10樓:不怕風不怕雨
兩個人的陰險貪婪絲毫不亞於何珅,但卻滿載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