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吃不了兜著走
在古代戰爭中,命令軍隊撤退是敲鑼,但確切的書面文字應該是"鳴金"。
擊鼓和鳴金是古代軍事指揮的號令。擊鼓就是敲戰鼓;最初「鳴金」就是「鳴鉦」,並非「鳴鑼」,《說文解字》「鉦,似鈴,柄中上下通」。鉦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用銅製成,顏色似金。
「鳴金收兵」一說就是出自《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
鑼是用銅冶煉而成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演奏者用木棰敲擊鑼身正面的**部分,產生振動而發音。 最早使用銅鑼的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
秦漢以後,隨著民族間的交往,銅鑼逐漸向內地流傳,公元6世紀前期才傳到中原,那時候,製作工藝相對簡單的「鑼」逐漸取代「鉦」,在戰爭中應用比較廣泛,那時的軍事首領們經常用銅鑼來指揮軍隊作戰。更有甚者,南宋文字學家戴侗作《六書故》中:「今之金聲,用於軍旅者。
亦以為盥盆」( 盥盆----盥洗用的銅盆)。而「鉦」就基本用於正式場合了,還配有鉦人(掌管鳴鉦擊鼓之事的官吏)。
最後,說說「擊鼓進軍,鳴金收兵」的來歷。相傳黃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戰中,「黃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太平御覽》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紀》)。黃帝在與蚩尤作戰時從東海流波山上獵獲了一種叫做『夔』的動物,它的形狀像牛,全身青黑色,發出幽幽的光亮,頭上不長角,而且只有一隻腳。
這種動物目光如電,叫聲如雷,十分威武雄壯。當時黃帝為它的叫聲所傾倒,就剝下它的皮製成八十面鼓,讓玄女娘孃親自擊鼓,頓時聲似雷霆,直傳出五百里。另有一種說法則是傳自陰陽五行家的說法,古時以東西南北中來對應五行,即,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土。
而由於古代科技不發達,則一般大戰中日落前收兵。日落時,太陽正在西方,因此有了鳴金收兵的說法。即吹響落日的號角,戰士回城休息的意思。
專門用於軍事的叫「汾(音)鼓」,據《說文》的解釋,這是一種長八尺,鼓面四尺,兩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晉鼓、等也用於軍旅,這些鼓以後發展為各種規格的戰鼓,在軍事上得到普遍地運用。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戰爭中,命令軍隊前進時擊鼓,命令軍隊撤退時鳴鑼。
這就是所謂的「聞鼓必進聞金必退」
3樓:匿名使用者
通常是擂鼓前進,敲鑼撤退,即 鼓舞士氣 鳴金收兵。 當然,也有設計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擊鼓進軍(鼓)鳴金收兵(鑼)
古代戰爭中指揮軍隊撤退時為什麼要敲擊鑼
5樓:孔雀二世
古代戰場上號令的一種。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越椒又復一箭,恰恰的把左笠射箇對穿。莊王且教回車,鳴金收兵。
」擊鼓和鳴金是古代軍事指揮的號令。擊鼓就是敲戰鼓;「鳴金」就是「鳴鉦」,並非「鳴鑼」《說文解字》「鉦,似鈴,柄中上下通」。鉦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用銅製成,顏色似金。
黃帝在與蚩尤作戰時製造的是革鼓。他從東海流波山上獵獲了一種叫做『夔』的動物,它的形狀像牛,全身青黑色,發出幽幽的光亮,頭上不長角,而且只有一隻腳。這種動物目光如電,叫聲如雷,十分威武雄壯。
當時黃帝為它的叫聲所傾倒,就剝下它的皮製成八十面鼓,讓玄女娘孃親自擊鼓,頓時聲似雷霆,直傳出五百里。這就是後世「擊鼓進軍,鳴金收兵」的來歷。另有一種說法則是傳自陰陽五行家的說法,古時以東西南北中來對應五行,即,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土。
而由於古代科技不發達,則一般大戰中日落前收兵。日落時,太陽正在西方,因此有了鳴金收兵的說法。即吹響落日的號角,戰士回城休息的意思。
古代戰爭中先鋒的作用是什麼,在古代戰爭中,糧草的作用是什麼?
席澤旭 古代戰爭中先鋒就是先頭部隊,要擔負整個部隊的探路任務,偵察敵情,檢視地理 偵查 試探性進攻 打亂敵人的部署 古代戰爭陣型很關鍵 鼓舞己方士氣等作用。先鋒軍是古代打仗派出的用以偵查前方敵情環境,等一般由一名將軍率領 人數由3000 5000組成 遇到敵人小部隊可以就地殲滅還可以刺探軍情。遇到敵...
在古代戰爭中,糧草的作用是什麼,古代的糧草是什麼?
糧草指的是軍隊的後勤補給,糧草其實不僅僅是糧食和草料,實際上還包括衣食等諸多方面的用品 說的簡單一點 糧就是軍隊吃的糧食 草 就是戰馬吃的草料 要組織一個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後勤保障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古代用兵 一直強調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糧是軍糧,人吃。草,牲口草料,包括豆餅類飼料,是軍馬吃的。在古...
在古時,打更的時間怎麼算,古代是如何打更的 敲幾下 怎麼敲 怎麼喊 什麼用
楊子電影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 日晷也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晷針的投影像鐘錶的指標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於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