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稱號的由來,簡述皇帝稱號的由來

時間 2022-01-12 11:15:08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上古三皇五帝時代至夏、商時中國最高統治者稱為「帝」,如黃帝、帝嚳、帝堯、帝紂等。從周朝起,改稱為「王」,如「周武王」、周平王等。秦朝建立後,因嬴政認為功績「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而創立「皇帝」一詞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謂,自此以後「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此後兩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即「天子」)的稱呼。

2樓:

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 皇帝冠服之冕服

皇為上,帝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中國古代最早所稱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來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

(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自認為是「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將「皇」、「帝」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為自己的帝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3樓:沫沫無聞

秦始皇給自己取的稱呼,他還自稱「朕」。

簡述皇帝稱號的由來

4樓:

秦滅六國後,秦王政覺得自己的功績超過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號,顯不出他的偉大,更不能讓後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們商議改帝號之事。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內都已成為郡縣,法令由**統一,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業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認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建議稱泰皇。」

秦王政一聽,高興的說:「泰皇仍與以前分別不出來,我看,去「泰」留「皇」,採上古「帝」號,稱「皇帝」。我稱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

另追尊莊襄王為太上。」就這樣,趙政自稱「始皇帝」,後世通稱「秦始皇」 。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2023年的皇帝制度時期。皇帝是中國**政權的突出代表,是**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

5樓:home心香一葉

在上古三皇五帝時代至夏、商時中國最高統治者稱為「帝」,如黃帝、帝嚳、帝堯、帝紂等。從周朝起,改稱為「王」,如「周武王」、周平王等。秦朝建立後,因嬴政認為功績「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而創立「皇帝」一詞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謂,自此以後「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此後兩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即「天子」)的稱呼。

皇帝稱號是怎麼來的?

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把君主稱為皇帝是中國的特產,它始於秦始皇時代。在秦始皇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單稱皇和帝。

秦王統一天下後,自信為這是自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他讓李斯等人議改稱號。

李斯等人和眾博士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故可改秦王為秦皇。秦王反覆考慮,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決定兼取帝號,稱為皇帝。並自號始皇帝。

從此皇帝的稱號便為歷代君主所襲用。

7樓:大愚若智

皇帝稱號的由來:

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將「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先秦時期,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後」或單稱「皇」、「帝」,如:帝堯、帝舜、夏後禹、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嬴政自認為這是亙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就「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

嬴政反覆考慮,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決定兼採「皇」、「帝」之號,將這兩個稱呼結合起來稱為「皇帝」,成為帝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嬴政自稱「始皇帝」,後世俗稱「秦始皇」 ,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8樓:東坡**站

秦始皇創造的稱號,古代有三皇五帝,他一統天下要稱皇帝,他要做始皇帝

9樓:匿名使用者

政統一天下後,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幻想秦王朝的統治能延續千秋萬代. 在他之前,只有王,帝。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自認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將「皇」、「帝」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為自己的帝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從他開始就叫皇帝了,為了讓自己的子孫能千秋萬世的統治中國,便給自己取了始皇帝的稱號和2世3世等子孫的稱號. 中國在秦始皇前有「三皇五帝」,具體是誰?就是堯、舜、禹、神農、顓頊、黃帝等8個人。

秦始皇要自己的位置、權力、威望都比他們大。和皇與帝為皇帝,又是第1個就叫「始皇帝」。 秦始皇自以為「德過三皇,功蓋五帝」,他要「四三皇」而「六五帝」,所以自稱為始皇帝

中國皇帝稱號殿下的由來?

10樓:匿名使用者

陛下:臣下對君主的尊稱,秦以後只用以稱皇帝。陛為宮殿臺階。據東漢蔡邕《獨斷》,謂群臣與天子言,因距離遠,先呼立陛側近臣與之言,由彼上達。陛下之稱,即由此而來。

無論我們看歷史電視劇或電影,只要劇中有皇帝出現,就會聽到群臣們左一個「陛下」,右一個「陛下」,稱呼皇帝。為什麼稱皇帝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

《說文》:升高階也。從阜,坒聲。

」本義是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荊軻刺秦王》:

「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此進至陛下。」古時帝王的衛士就在陛下兩側進行戒備。「陛下」是臣子對帝王的尊稱。

當帝王與臣子談話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階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稱「陛下」,意思是通過在你臺階下的臣屬向你傳達卑者話,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蔡邕《獨斷》捲上:

「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後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史記.

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

」由「陛下」又引申為「陛見」,此指臣下見皇帝。《後漢書.戴封傳》:

「公車徵,陛見,對策第一。」

朕: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

」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意為我。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

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此後遂專為帝王自稱。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

」如:《書·舜典》:「汝作朕虞。

」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大盂鼎》(金文):

「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

」《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

「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

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

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摻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

『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朕 zhèn

[釋義]①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②預兆:朕兆。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資訊——

朕 《名》 我,我的。中國秦始皇時起專用作皇帝自稱:「~為始皇帝」。

徵兆,跡象:~兆。無~。

殿下1.殿階之下。《莊子·說劍》:

「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 莊子 。」《史記·刺客列傳》:「 秦 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

」《漢書·東方朔傳》:「是時, 朔 陛戟殿下,闢戟而前曰:『 董偃 有斬罪三,安得入乎?

』」2.因卑達尊之稱。 漢 蔡邕 《獨斷》捲上:

「陛下者,陛階也……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亦如之,及群臣庶士相與言殿下、閣下、足下、侍者、執事之屬,皆此類也。」(1) 漢 魏 以後對諸侯王、太子、諸王的尊稱。《三國志·魏志·邢顒傳》:

「初,太子未定,而 臨菑侯 植 有寵, 丁儀 等並贊翼其美。 太祖 問 顒 , 顒 對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

願殿下(指 魏王 曹操 )深重察之!』」 晉 王羲之 《與會稽王箋》:「殿下德冠宇內,以公室輔朝,最可直道行之。

」 南朝 宋 謝莊 《太子元服上至尊表》:「伏維皇太子殿下,明兩承乾,元良作貳。」

3.因卑達尊之稱。 漢 蔡邕 《獨斷》捲上:

「陛下者,陛階也……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亦如之,及群臣庶士相與言殿下、閣下、足下、侍者、執事之屬,皆此類也。」 三國 魏 對皇太后、 唐 以後對皇太后、皇后亦稱「 殿下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辛卯,群公奏太后曰:『殿下聖德光隆,寧濟六合。』」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公式姓諱·殿下》:

「 漢 以來,皇太子、諸王稱殿下, 漢 之前未聞。 唐 初,百官於皇太后亦稱之,百官洎東宮官對皇太子亦呼之。」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

「至 唐 初制令,惟皇太后、皇后,百官上疏稱殿下,至今循用之。」

4.因卑達尊之稱。 漢 蔡邕 《獨斷》捲上:

「陛下者,陛階也……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亦如之,及群臣庶士相與言殿下、閣下、足下、侍者、執事之屬,皆此類也。」 太平天囯 時對諸王及王子的尊稱。《太平禮制》:

「第三子,臣下呼稱王三殿下千歲。」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殿下所諭官銜、名爵並蒙欽定士子各銜,固是名正義彰。

」5.因卑達尊之稱。 漢 蔡邕 《獨斷》捲上:

「陛下者,陛階也……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亦如之,及群臣庶士相與言殿下、閣下、足下、侍者、執事之屬,皆此類也。」今對君主國王儲、親王、皇太后、皇后、公主等的尊稱。

6.下等,下劣。 漢 王充 《論衡·定賢》:「如此陰陽和而效賢不肖,則 堯 以洪水得黜, 湯 以大旱為殿下矣。」

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敬稱。但稱謂物件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

漢代以後,演變為對太子、親王的尊稱。謝莊《慶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兩承乾,元良作貳。

」又有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按,梁武帝弟蕭巨集,封臨川郡王。

一說魏晉南北朝天子亦稱「殿下」。《稱謂錄.天子》;「魏晉六朝稱殿下。

」唐代以後,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稱「殿下」。《事物紀原》卷二:「漢以來,皇太子、諸王稱殿下,至今循用之。

」又按,三國時已稱皇太后為殿下,見《三國.魏書.三少帝紀》。

關於明朝皇帝的稱號問題,明朝的皇帝 稱號

這並不奇怪,只是現在大家稱呼的習慣問題。明 宗是廟號,是死後供奉在廟裡的牌位號。而嘉靖當然也有廟號,他的廟號是 世宗。全稱是 明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也就是明世宗。而 嘉靖 卻是他的年號 另外,如 太祖朱元璋,太祖是他的廟號,而 洪武 卻是他的年號,而我們稱呼他的時候卻大多隻叫...

「皇帝」這個稱號怎麼來的,「皇帝」的稱號是怎麼來的?

曉淡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 集權王朝,他認為 王 帝 已經不足以襯托出自己的偉績了,取傳說的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中的 皇帝 二字,因為他是第一個皇帝,所以叫始皇,定皇帝的自稱為 朕 手機使用者 贏政統一天下後,創立了 皇帝 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 三世,以至萬世,幻想秦王朝的統治能延...

皇帝的兄弟的稱號是什麼,皇帝稱號是怎麼來的?

爵位名。一般王字前只取一個字,比如睿親王簡稱睿王,怡親王簡稱怡王。清朝的親王與其他朝代不同,稱為和碩親王。追問 前面加的什麼字都可以嗎?回答 不是什麼字都可以,有些地方要避諱。比如皇帝是李世民,就不太可能封什麼明王之類的同音類音字。那個字應該是對那位親王生平的概括。比如說周幽王,動祭亂常稱幽。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