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人物簡介急急急,三國演義 人物簡介 急急急!

時間 2022-01-16 04:05:06

1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161-223)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是涿郡的一介平民。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劉虞大量徵兵。劉備見軍書,念為漢室後裔,卻無力挽救漢室,只得哀嘆。這時遇到張飛,二人情投意合,到酒館交談,遇到關羽,三人在桃園結義,共討黃巾。

220年,曹丕篡奪漢室,建立魏國,劉備隨即建立蜀國,同年為報弟仇東征孫權,被陸遜打敗,223年在白帝城病死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曹操是陳留兩大家族曹氏與夏侯氏的後裔。

公元191年, 曹操

他刺殺董卓失敗,逃至中牟遇到陳宮。陳宮願意助其一臂之力,於是 二人在陳留起兵,聚集兄弟族人。曹操陸續統一中原各地,200年,在官渡之戰中打敗強敵袁紹,北伐並攻破河北,統一北方。

211年,擊敗馬超,奪得西北。220年,曹操在洛陽病逝,傳位曹丕。曹丕篡奪漢位,建立魏國,尊父親曹操為魏武帝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第22世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孫權幼年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201年,孫權攻下建安城,統一揚州。208年,孫權與劉備組成孫劉聯軍,在赤壁共同抗曹,周瑜用火計擊敗曹操,這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公元230年,孫權派大臣衛溫東渡夷洲,開發今日的臺灣。

  關羽   關羽(162-220) 關羽(?-220)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良 關羽

(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   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   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物件,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   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   「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長篇歷史**《三國演義》也對關羽   的事蹟多有描寫,在《演義》中關羽被描寫為「五虎大將」之首,   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張飛    張飛

[3]張飛(167-221),字益德(《三國演義》、《華陽國志》中字翼德),漢族,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張飛是劉備、關羽的弟弟。

公元200年,張飛與兩位兄長失散,來到汝南附近的古城,綁了這裡的縣官,獨自做起縣令。關羽來投,張飛認為關羽背信棄義,投靠曹操,於是拔刀而去,關羽殺曹將以示忠誠,張飛哭倒在地,向二哥道歉。劉備入川時,張飛也一再表現出自己的智慧。

他用計去雒城,義釋嚴顏,智奪瓦口關,假醉退張郃。公元221年,張飛為兄長報仇心切,每日酒醉鞭打士兵,被部下殺死。   周瑜    周瑜

[4]周瑜(175-210)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省舒城)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諸葛亮    諸葛亮

[5]諸葛亮(也稱諸葛孔明)(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

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讚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2樓:我們同追求

三國演義人物介紹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簡介,

3樓:阿沾愛生活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2、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4、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5、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4樓:high芋頭小姐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形象上是一個既**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但**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

2、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

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

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227年2月,駐守新城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

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餘,新城仍為魏佔有。

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於他攻於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並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

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

4、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

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

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劉備兵敗夷陵,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

建興三年進軍南中,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準備攻魏,六出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于軍中。

5、孫權

孫權字仲謀,生於下邳。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

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

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

252年病逝。

5樓:佛心向魔

魏國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

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2: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3: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4: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建立了魏國,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蜀國主要人物:

1: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劉備的優點主要於是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而缺點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2: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3: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關羽留守荊州。

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4: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吳國主要人物:

1: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

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3: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與周瑜結為好友,共謀大事。後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赤壁之戰前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4: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三國時期孫吳重臣。

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孫權稱帝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張昭去世,年八十一,諡號「文」。

三國演義人物簡介,《三國演義》中所有人物的簡介(完整)!

曹操三國時政治家 軍事家 詩人,統一了北方 挾天子以令諸侯,戎馬一生。曹操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騰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諡武王,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 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

三國演義簡介,三國演義內容簡介(詳細)

三國演義 作為我們的四大名著,它的文學價值不容小覷,而至於裡面的故事是否是真實的?曾經有位學者說過三國是七分真三分假,而水滸是三分真七分假,可見三國大部分的故事是符合歷史的,但是卻有一部分是不符合歷史的,真正的二十四史中陳壽的 三國志 被當成正史。而三國總體來講是羅貫中的一本章回體 比如在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人物評價,三國演義的人物評價

遍地鳳火 三國演義 梗概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群雄紛爭,魏 蜀 吳三國相繼倔起,成鼎足之勢,直至最終都被西晉所滅,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歷史長劇。本書就是以此為歷史背景演繹出的一部歷史 漢末爆發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割據一方 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彼此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戰。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