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五子良將指的是那幾個人

時間 2022-01-17 05:45:04

1樓:

你指的是三國中的「五子良將」吧?我這裡有些資訊,不知道你是否需要?

五子良將

魏八虎騎:曹仁,曹洪,曹真,曹純,曹休,夏侯敦,夏侯淵,夏侯尚

魏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

陳壽《三國志》評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張郃巧變為稱,樂進以驍勇顯名,張遼果敢沉穩,徐晃卻以嚴謹著稱。

附:戲作蜀之「五虎上將」與魏之「五子良將」比較:

魏之良將,五子為先,即:張遼(文遠),張郃(雋乂),徐晃(公明),樂進(文謙),于禁(文則);

劉備麾下五虎大將者:關羽(雲長),張飛(翼德),趙雲(子龍),馬超(孟起),黃忠(漢升).

單從他們的字號來看:魏五子都跟」文」有關係,文遠,文謙,文則是很直接的」文」,張郃的」乂」徐晃的」公明」都與文字有勾搭.五虎的字號幾乎都跟」猛」字牽扯,雲長在雲上長,翼德二字看起來都覺得猛,龍,孟,升都與」猛」脫離不了干係.三國裡以」德」為字的有曹孟德,劉玄德,張翼德,張飛是三個人中混的最差勁的所以叫翼德.馬孟起因孟(德)而起.

再做個比較,魏五子似乎更適合領兵打仗,而五虎則適合陣前單挑.張遼800騎兵破東吳10萬雄師,關羽卻大意失荊州是很好的證據.張郃帶兵更痺慌飛強應該沒人否定,趙雲多半是以保鏢的身份出現,就只馬超曾經讓曹操割須棄袍,黃忠只有在被激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潛力,比不成樂進,于禁威風(雖然於曾降關羽,但是其識大體始終受人稱讚的).蜀國的魏延頗有將才,可惜沒能進五虎卻最終由於諸葛的排擠落個叛將的名聲,實在冤枉.關羽太傲,張飛過於霸道,馬超降劉後失去武將風采,黃忠太老,趙雲過於穩重.只能說蜀多武夫,曹魏多將才,所以蜀只經歷60年被滅,最終統一天下的是曹魏,只可惜曹氏後幾代太懦,江山落入司馬手中.

魏五子的貢獻總是多於五虎上將的.帶兵打仗五虎不如五子,單挑五虎卻可以稱霸天下的.

頌五子良將:

張遼:雁門出將星,文武爍古今,

至上忠義心,至下兄弟兵。

北斬匈奴首,南震消遙津,

威名照華夏,千古留佳名。

樂進:烏巢火光出英雄,赤焰中斬淳于瓊。

攻城拔寨塞兵士,驍勇破賊似山洪。

于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天公不佑,去曰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惟有丞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一夜大雨,千古罵名。

試問天公,誰知我心,

復有來生,願為曹兵,

破敵殺賊,尤比今世,

百年之後,天下太平。

張郃:佈陣屯軍巧為精,街亭汲水證我名。

司馬誤言雖有恨,戰死沙場本將心。

徐晃:棄楊投曹非不忠,西涼破敵乃我功。

樊城之戰名天下,淡泊名利渡一生。

其實蜀的五虎,正史可沒這樣說過,三國志是沒有記載的,只是把這五個人放在一起作傳,乃《關張馬黃趙傳》;但是魏的五個人,卻是史實記載。

而且魏的五子,也沒有什麼前後順序,三國志是《張樂於張徐傳》,從史實功績,張遼自然排第一,徐晃張郃次之,于禁再次,最後是樂進,這傢伙也是一個莽夫,要真說帶兵打仗,還不如蜀國五虎。

其實帶兵打仗並不是智力遊戲,怎麼能完全靠腦子?蜀國的五虎,都屬於能統兵的人物,能帶兵殺敵,那就是很牛的了,像張遼這樣智勇兼備的,徐晃勉強算一個,剩下的這些人都不太行。而且張遼也不是神,八百軍士破十萬大軍,那百八人只是敢死隊,後面好歹還有幾千人(合肥守軍七千多,多少能再分一點出來);「賊至乃發」,也確實是曹操定下的計謀(《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但是張遼本人的威名,確實建立了,而且他一向能征善戰且多有智謀,所以列為第一也沒問題。

後面就不好說了,誰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我認為,蜀軍五虎絕不是單純的莽夫,帶兵打仗都還算一套一套。說五虎只是武夫的,去看看《三國志》,這五個人都有善於打仗的記載。前面也說了,帶兵打仗不是智力遊戲。

但是魏國五子,除了樂進只是衝鋒陷陣的料,其他都是可為統帥的人物,整體來講還是比五虎強。這個觀點我絕對認同。

但是真正到了陣仗上,就不好說了,正史上,張郃確實在漢中敗給張飛,夏侯淵也被老黃忠斬了,帶兵打仗,除人謀之外,還有天時地利等多種因素,不是可以像咱們這樣紙上談兵的。

順帶說說魏國的五子的背景,因為曹操手下另一系的將領是不算進來的,那就是諸夏侯曹,老曹家的親戚。最突出的有三個,夏侯淵和夏侯敦及曹仁,夏侯兄弟都是曹操信任的將領,曹仁更加總領荊州,對抗孫劉,沒什麼本事能派他去嗎?

魏國之強,不在五子,而是因為曹操重視人才,不論出身。蜀漢早期也是這樣,但是這個政權安定之後,因為是遵奉漢室正統,所以很多規矩就出來了,比如看重門第,所以蜀漢才滅亡。

單以五虎五子來比較,基本是沒有什麼優劣的,關鍵在於雙方制度。五虎之外,我們只記得魏延,後期是姜維;而五子之外,能說是良將的,除了已經說過的三個,還有曹彰李典等人;到後期就更加明顯了,蜀吳兩國人才越來越少,魏國的名將們則顯得分外耀眼。

說遠了,就是一句話,單純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2樓:十七日月

書上只記載有馬良、馬謖兩兄弟,雖可以肯定五人皆非凡才,但是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記載其他三人的名字,更別說他們的事蹟了。不知道別的史書上有沒有記載。

是有待考證的,沒有定論!也不好妄下結論...

3樓:匿名使用者

是指曹操的五子良將:張遼,徐晃,長頜,于禁,樂進

4樓:

張遼,徐晃,張合,于禁,樂進

5樓:匿名使用者

五子良將

魏八虎騎:曹仁,曹洪,曹真,曹純,曹休,夏侯敦,夏侯淵,夏侯尚

魏五子良將:張遼,徐晃,李典,于禁,樂進

陳壽《三國志》評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張郃巧變為稱,樂進以驍勇顯名,張遼果敢沉穩,徐晃卻以嚴謹著稱。

附:戲作蜀之「五虎上將」與魏之「五子良將」比較:

魏之良將,五子為先,即:張遼(文遠),張郃(雋乂),徐晃(公明),樂進(文謙),于禁(文則);

劉備麾下五虎大將者:關羽(雲長),張飛(翼德),趙雲(子龍),馬超(孟起),黃忠(漢升).

單從他們的字號來看:魏五子都跟」文」有關係,文遠,文謙,文則是很直接的」文」,張郃的」乂」徐晃的」公明」都與文字有勾搭.五虎的字號幾乎都跟」猛」字牽扯,雲長在雲上長,翼德二字看起來都覺得猛,龍,孟,升都與」猛」脫離不了干係.三國裡以」德」為字的有曹孟德,劉玄德,張翼德,張飛是三個人中混的最差勁的所以叫翼德.馬孟起因孟(德)而起.

再做個比較,魏五子似乎更適合領兵打仗,而五虎則適合陣前單挑.張遼800騎兵破東吳10萬雄師,關羽卻大意失荊州是很好的證據.張郃帶兵更痺慌飛強應該沒人否定,趙雲多半是以保鏢的身份出現,就只馬超曾經讓曹操割須棄袍,黃忠只有在被激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潛力,比不成樂進,于禁威風(雖然於曾降關羽,但是其識大體始終受人稱讚的).蜀國的魏延頗有將才,可惜沒能進五虎卻最終由於諸葛的排擠落個叛將的名聲,實在冤枉.關羽太傲,張飛過於霸道,馬超降劉後失去武將風采,黃忠太老,趙雲過於穩重.只能說蜀多武夫,曹魏多將才,所以蜀只經歷60年被滅,最終統一天下的是曹魏,只可惜曹氏後幾代太懦,江山落入司馬手中.

魏五子的貢獻總是多於五虎上將的.帶兵打仗五虎不如五子,單挑五虎卻可以稱霸天下的.

頌五子良將:

張遼:雁門出將星,文武爍古今,

至上忠義心,至下兄弟兵。

北斬匈奴首,南震消遙津,

威名照華夏,千古留佳名。

樂進:烏巢火光出英雄,赤焰中斬淳于瓊。

攻城拔寨塞兵士,驍勇破賊似山洪。

于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天公不佑,去曰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惟有丞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一夜大雨,千古罵名。

試問天公,誰知我心,

復有來生,願為曹兵,

破敵殺賊,尤比今世,

百年之後,天下太平。

張郃:佈陣屯軍巧為精,街亭汲水證我名。

司馬誤言雖有恨,戰死沙場本將心。

徐晃:棄楊投曹非不忠,西涼破敵乃我功。

樊城之戰名天下,淡泊名利渡一生。

其實蜀的五虎,正史可沒這樣說過,三國志是沒有記載的,只是把這五個人放在一起作傳,乃《關張馬黃趙傳》;但是魏的五個人,卻是史實記載。

而且魏的五子,也沒有什麼前後順序,三國志是《張樂於張徐傳》,從史實功績,張遼自然排第一,徐晃張郃次之,于禁再次,最後是樂進,這傢伙也是一個莽夫,要真說帶兵打仗,還不如蜀國五虎。

其實帶兵打仗並不是智力遊戲,怎麼能完全靠腦子?蜀國的五虎,都屬於能統兵的人物,能帶兵殺敵,那就是很牛的了,像張遼這樣智勇兼備的,徐晃勉強算一個,剩下的這些人都不太行。而且張遼也不是神,八百軍士破十萬大軍,那百八人只是敢死隊,後面好歹還有幾千人(合肥守軍七千多,多少能再分一點出來);「賊至乃發」,也確實是曹操定下的計謀(《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但是張遼本人的威名,確實建立了,而且他一向能征善戰且多有智謀,所以列為第一也沒問題。

後面就不好說了,誰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我認為,蜀軍五虎絕不是單純的莽夫,帶兵打仗都還算一套一套。說五虎只是武夫的,去看看《三國志》,這五個人都有善於打仗的記載。前面也說了,帶兵打仗不是智力遊戲。

但是魏國五子,除了樂進只是衝鋒陷陣的料,其他都是可為統帥的人物,整體來講還是比五虎強。這個觀點我絕對認同。

但是真正到了陣仗上,就不好說了,正史上,張郃確實在漢中敗給張飛,夏侯淵也被老黃忠斬了,帶兵打仗,除人謀之外,還有天時地利等多種因素,不是可以像咱們這樣紙上談兵的。

順帶說說魏國的五子的背景,因為曹操手下另一系的將領是不算進來的,那就是諸夏侯曹,老曹家的親戚。最突出的有三個,夏侯淵和夏侯敦及曹仁,夏侯兄弟都是曹操信任的將領,曹仁更加總領荊州,對抗孫劉,沒什麼本事能派他去嗎?

魏國之強,不在五子,而是因為曹操重視人才,不論出身。蜀漢早期也是這樣,但是這個政權安定之後,因為是遵奉漢室正統,所以很多規矩就出來了,比如看重門第,所以蜀漢才滅亡。

單以五虎五子來比較,基本是沒有什麼優劣的,關鍵在於雙方制度。五虎之外,我們只記得魏延,後期是姜維;而五子之外,能說是良將的,除了已經說過的三個,還有曹彰李典等人;到後期就更加明顯了,蜀吳兩國人才越來越少,魏國的名將們則顯得分外耀眼。

說遠了,就是一句話,單純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另外的話,我想典韋在的話,官位等一切都高於任何人

三國中曹魏五子良將以誰為首,曹操五子良將都是有誰

五子良將魏五子良將 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 陳壽 三國志 評道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勇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 徐晃之備詳也。操的五大良將為于禁 張郃 張遼 徐晃 樂進。于禁最號毅重,張郃以巧變著稱,張...

三國時期五子良將的去世順序,分別是哪樣的

三國演義 中,對應蜀漢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他們分別為前將軍張遼 右將軍樂進 左將軍于禁 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三國演義 中本來沒有 五子良將 的說法,因為說陳壽將這五人合傳,還評價為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樂進,公元218年去世,諡號為威侯,是五子良將中唯一一個先於曹...

三國大時代4那幾個副將最好

副將推薦 于吉,救援 戰場上己方武將提升一半生命值!蓬萊 張魯,護駕 戰場上己方武將提升一半防禦力!襄平 左慈,奇襲 戰場上己方武將提升一半閃避率!南越 副將招募攻略 第一,要招募的武將必須沒有陣營,自己為王陣營,就是平民的時候去雲南城找文子做三個任務,第一個任務地點在成都城左上方隱藏地圖。第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