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條件,崇禎為何寧願亡國也不答應

時間 2022-01-21 08:15:05

1樓:

崇禎認為李自成不配和他談條件,而且是明朝祖訓就是不割地不賠款,所以他斷然拒絕了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提出的這三個條件是分別是第一條,要求崇禎割讓西北;第二條,要求崇禎封自己為王,掌管西北地區;第三條,給自己百萬銀兩。

李自成帶兵攻打北京之前,已經算是以絕對性的優勢壓倒明軍了,這個時候李自成沒有立刻對北京發起進攻,而是選擇和崇禎和談,希望崇禎答應他三個要求,他便不再進攻北京城,他的三個條件在現在看來,的確沒有很過分,割地封王要錢而已,差不多也就是古代諸侯的配置。

但是這三個條件對於當時的崇禎來講,卻不是那麼簡單。首先,崇禎一直覺得李自成就是混混頭子,仗著自己手下的兵會打仗就沒完沒了的嘚瑟,自己身為帝王,李自成的身份根本不配和他談條件;其次,就算崇禎不在乎李自成的身份,他也沒有辦法答應,因為他的老祖宗留下的祖訓就是明朝不得割地,不得賠款,古代人都十分尊敬前人,違背祖訓這種事情是萬萬做不來的;最後,當時明朝可謂是內憂外患,崇禎雖說是一代帝王,但是當時根本拿不出這麼多的銀子給李自成,所以只能拒絕。

其實個人認為即便是崇禎答應了李自成,也根本解決不了明朝的危機,畢竟當時不是隻有李自成一支隊伍在虎視眈眈盯著,所以崇禎答不答應都左右不了局勢了,不如留些帝王的威嚴在。

2樓:職場奶思

因為這三個要求侵犯了國家主權、打破了明朝統

一、藐視皇權。這三個要求分別是: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

明朝末年,由於各種原因,民間爆發了很多的農民起義。其中,聲名最響、實力最強的就是闖王李自成的軍隊了。公元2023年的時候,李自成帶著起義軍攻到了北京城。

、於是李自成給明朝皇帝朱由檢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就是給明朝朝廷提的三個要求,內容就是「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意思為把西北割讓給李自成、封李自成為「西北王」、給李自成一百萬兩銀子。從這三個條件我們可以看出李自成當時是沒有打算當皇帝的,他還是承認明朝的統治地位的。

崇禎皇帝看到李自成的信後,十分生氣,果斷拒絕了李自成的這三個要求。因為崇禎皇帝覺得李自成不過是一個匪首而已,居然有膽子和自己談條件。如果朝廷答應他的條件,那朝廷也太懦弱了,而且有一就有二,答應他們一次就會得寸進尺,這種事肯定會再出現的。

而且朱元璋曾留下祖訓:「大明朝從今往後,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所以崇禎皇帝選擇和李自成抗擊到底,決不妥協

最後的結局就是北京城被攻破,李自成登基當了皇帝,崇禎皇帝自殺身亡,大明朝就此滅亡。

3樓:高情難逐曉雲空

因為崇禎不能夠答應這樣的條件,答應李自成的條件,就相當於是飲鴆止渴。

當時,大明的局勢已經危如累卵,不管是從天時地利人和,內外環境來說,情況都很不好 。各地都有天災,百姓食不果腹,甚至出現易子而食的情況,又加上吏治的腐敗,官府和百姓的矛盾日益激化,導致了各地都有農民起義,同時又有清兵扣關,隨時也要覆滅京城。

李自成帶領的部隊就是地方農民起義軍中的一支強有力的隊伍,當時,明朝經濟匱乏,朝廷幾無可用之兵,號稱闖王的李自成帶著農民部隊一路就闖到了北京城下。這時候李自成兵圍北京,同時向崇禎提出了三個要求,簡單的說就是要地盤要名號要錢,其一,要崇禎割讓西北給他,其二封他做西北王,其三就是給他一百萬兩銀子來犒勞軍隊。

李自成起初只是一個驛卒,被逼無奈選擇造反,但是他知道自己是個泥腿子出身,民心不在他那邊,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還是需要得到正統皇帝的認可,搖身一變割地封王,之後才能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但是崇禎皇帝怎麼可能答應這樣的條件,崇禎雖然已經意識到,此番圍城想要解圍是有難度的,但是李自成的條件太過分了。

首先是割地,一旦割地也就想當於是妥協了亂臣賊子,其他的反軍將更加變本加厲,而且城內的守軍也有可能反叛而要挾他。其次,是不能給李自成封王,這等於認同了反賊的合法性,那將國將不國。最後,因為國庫空虛,崇禎皇帝根本拿不出一百萬兩銀子,如果有這個銀子,還不如用來招募軍隊來對抗吶。

所以說,崇禎已經沒有了選擇,只能拼死抵抗反軍,或還有一線生機,而不是飲鴆止渴,最後還可能落得個庸君的罵名。

4樓:活在瓜裡的籽

他雖然貴為天子,但是手中卻沒有多少銀兩。如果讓朝中那些大臣往出掏,那比殺了他們還難。所以君臣一心,與李自成死戰到底。

5樓:梔梔推文

李自成希望崇禎給他地、給他錢,讓他自立為王,但首先崇禎沒錢,其次,他認為如果滿足了李自成,和失去國家也沒區別了。

6樓:luu陽光的

李自成提出的條件完全是對他這個九五之尊的侮辱,所以崇禎才會這樣,寧願亡國也不願屈辱於他。

7樓:泡泡小果奶

因為這個條件對與崇禎來說非常的不利,這三個條件是把西北割讓給我,第二昭告天下,封我為「西北王」,第三給我一百萬兩銀子,我要犒賞三軍。

8樓:木目守

三個條件是:第一,把西北割讓給李自成。第二,昭告天下,封李自成為「西北王」。第三,給李自成一百萬兩銀子犒賞三軍。

9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個條件就是割地,第二個條件就是承認李自成為「西北王」,第三個條件就是拿錢犒勞士兵。

10樓:喬治不慢

因為李自成提出的條件,崇禎根本無法做到,而且在崇禎看來這是一種羞辱他的行為,所以沒有答應。

11樓:哈哈哈哈

因為他本身並沒有多銀兩,一個國家怎麼能讓大臣拿錢所以他寧願亡國也不答應李自成的三個條件。

12樓:知心小謝

崇禎皇帝在得知這件事情後非常生氣,再加上崇禎本身也是一位皇帝,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於是堅決不肯向李自成妥協,最終自殺身亡。

13樓:丸子閒談文化

在他看來,李自成只是一個小小的匪首,竟然敢和自己談條件。如果自己答應了,那自己的面子往哪放?

李自成包圍京城時提出三個條件,為何崇禎死活不答應?

14樓:風格

歷史上李自成包圍京城,就在人人都以為李自成就要大功告成之時,李自成自己卻派人去找崇禎談判了,還表示只要談判成功,就立刻退兵。這對於崇禎來說無疑是個好訊息,然而崇禎最終卻拒絕了李自成的要求。那麼,李自成終究提出了什麼條件?

崇禎又為何要拒絕李自成呢?

據歷史記載,李自成當時向崇禎提出了三個條件:割西北給自己並且封自己為西北王;賞給自己百萬軍餉;自己可以在法理上承認明朝的統治,但是既不奉詔,也不覲見。李自成的條件並不算過分,他要求裂土封王的西北,本來已經是他佔領的地盤了,崇禎只不過是給他一個名分而已。

而他要求不奉詔不覲見,更是把自己放在臣子的地位。

李自成的條件雖然很友好,但依然抵不過崇禎的帝王尊嚴。明成祖朱棣曾說過:「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禮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

」這番話後來成了明朝歷代皇帝心底最後的尊嚴,概況起來就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心中,顯然也有這樣一份驕傲。

歷朝歷代的君王,面對自己內心渴望卻不便說出口的事情,自有曲線達成目標的方法。然而這樣的方法,卻並非君王一個人可以辦到,而是需要大臣的配合。崇禎若想答應談判卻不損聖譽,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大臣替自己做擋箭牌。

然而在崇禎再三暗示後,魏藻德依然裝傻一言不發。於是談判就此破裂,崇禎氣得拂袖而去。談判破裂後,李自成立刻率軍進城,崇禎只得自縊殉國,史稱「甲申之變」。

15樓:

李自成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想讓皇帝將西北的省份給他作為封地。但是沒有想到皇上聽完後直接將他拒絕,因為他知道如果答應了,李自成也不會真心為朝廷效力了。

16樓:活在瓜裡的籽

那是因為崇禎皇帝非常的要面子,他覺得就算亡國殉國了,也不能答應這三個條件。

17樓:豬油炒菜真香

這三個條件都是讓明朝感到很為難的事情,崇禎皇帝是一個非常好面子的人,就算亡國也不願意答應這些條件。

18樓:匿名使用者

性格缺陷,不知變通,王朝的滅亡都是死在祖宗家法上,而文臣百官總喜歡拿祖宗家法來說事來壓現任皇帝,正所謂危機存亡之際,不破不立,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是能挽救風雨飄搖的國家,誰還管你過去幹了什麼

19樓:樂觀的

這是因為李自成的第三個條件崇禎無法接受,這個條件是不面見皇帝,也不向皇帝請安。這擺明不想向朝廷效力。

20樓:驚鴻

崇禎不能接受李自成提出的要求,雖然會亡國但是保持了尊嚴。生死存亡時刻崇禎並沒有投降,而是選擇了殉國。

2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明朝也曾有機會不做犧牲的鷸蚌,而做得利的漁翁,但是,崇禎帝卻主動放棄了。

22樓:窮加布

因為自己先祖朱元璋曾留下祖訓:大明朝從今往後,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23樓:丸子閒談文化

那是因為崇禎是個有骨氣的皇帝,寧可殉國也不肯投降,就是為了要保持國家的尊嚴。

24樓:luu陽光的

崇禎當時死活不答應還是因為尊嚴的問題,當時雖然崇禎已經是亡國之君了,但是為了尊嚴,即使是死也不答應。

25樓:

明朝從建國以來就奉行著不賠款和割地,也不和親的政策,這種堅硬的民族氣節雖到了明朝末期即將滅亡,但還是存在的,當時崇禎皇帝處於劣勢,也並沒有折了明朝的脊柱,明朝是很有骨氣的。

26樓:一束光明

這叫不過分!!!有百萬軍餉還會這麼被動。

2023年闖王李自成攻至北京城下,曾向崇禎皇帝提出議和條件,為什麼崇禎沒有答應最終城破而亡? 20

27樓:匿名使用者

1、因為大臣不同意;

2、因為皇帝沒錢;

崇禎想答應,但是沒招

李自成是誰,李自成是誰啊。

李自成 1606年 1645年 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 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

什麼叫李自成,李自成是什麼人

李自成 1606年 1645年 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 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

明朝可以擋住清軍,李自成滅亡明朝,為何李自成卻反而打不過清軍

李自成在後期已經失去了作為起義者的本心,他只是貪圖享樂,被榮華富貴絆住了腳,所以面對清軍時根本就不是對手了。因為李自成的軍隊在後期已經不如以前了,而且李自成的手下和吳三桂爭奪陳圓圓,招惹了吳三桂。李自成滅亡明朝屬於僥倖,他用烏合之眾來對付清軍強悍八旗軍,但是在正面戰場上硬拼,這樣打起來顯然很吃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