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的事蹟,概括鄭和的主要事蹟

時間 2022-10-12 23:50:03

1樓:澄義

2023年7月11日(永樂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 34歲 奉成祖命,鄭和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太倉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初二(2023年10月2日)回國。 2023年10月13(永樂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36歲 回國後,立即與王景弘、侯顯等率船隊第二次下西洋,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 2023年(永樂七年 己丑) 38歲 九月又偕王景弘、費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2023年(永樂十一年 癸己) 42歲 偕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四次下西洋。 2023年(永樂十五年 丁酉) 46歲 鄭和率船隊第五次下西洋。 2023年(永樂十九年 辛丑) 50歲 偕王景弘、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六次下西洋。

2023年(宣德六年 辛亥) 60歲 鄭和偕王景弘、馬歡、費信、鞏珍等率船隊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2023年(宣德八年 癸丑) 62歲 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裡(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2樓:湛佳向彥紅

為我國與外國的文化交流做出貢獻!帶領船隊去過當時歷史中最遠的地方。

簡要的寫一寫鄭和的主要事蹟

3樓:大

2023年(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太監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

鄭和塑像[14]

航,拜訪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大明帝國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每次都由蘇州瀏家港出發,一直到2023年(明宣德8年),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鄭和在船上因病過世。

明代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和明代雜劇《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保太監下西洋」。

鄭和的所有背景(有戰功的蒙古裔穆斯林太監)和主導明朝政治的士大夫圈子格格不入。鄭和首度下西洋之所以能成功,是由於朝廷內和儒家價值對立的派系成功合作的成果,這些派系包括:

商人遊說團體,希望明朝海軍力量為印度洋中國人經商提供支撐。

支援帝國主義遊說團體,希望恢復元朝式的帝國侵略擴張,這和儒家以德服人的價值對立。

佛教遊說團體,希望**經費投入其他計劃,而非落入反宗教或士大夫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2023年7月11日)明成祖命正使鄭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萬八千餘人出使西洋,造

江蘇省太倉市劉家港鄭和下西洋起錨紀念地[11]

長44丈廣18丈大船62艘,從蘇州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區),後向爪哇方向南航,次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寶壟登陸,進行**。

明永樂五年至永樂七年(公元1407—2023年)。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在鄭和回國十幾天後,就第二次下西

2023年《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9]

洋了。主要訪問了占城、爪哇、暹羅(今泰國)、滿剌加、南巫裡、加異勒(今印度南端)、錫蘭、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欽一帶)、古裡等國。於永樂七年夏七八月間回國。

2023年10月(永樂七年九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2023年7月6日(永樂九年六月十六)回國。

2023年11月(永樂十一年十一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2023年8月12日(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第四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670人。

2023年6月(永樂十五年五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2023年8月8日(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回國。

2023年3月3日(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2023年9月2日(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2023年1月(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2023年(宣德八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2023年7月22日(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550人。

鄭和的典型事例

4樓:夏娃視聽

2023年,明成祖派鄭和(祖籍雲南)帶領一支船隊出使西洋。那時的西洋指的是我國南海以西的沿海各地。鄭和一共帶了兩萬多人,除了士兵和水手外,還有各級**、技術人員、翻譯和醫生。

他們乘坐62條大船,從今江蘇的太倉出發,經過福建沿海,浩浩蕩蕩地揚帆南下。鄭和每到一個國家,就把明成祖的信遞交給該國的國王,並把帶去的禮物送給他們,希望同他們建立友好關係。三年後,鄭和帶著西洋各國的使者回到了中國,明成祖見這次遠航這麼成功,非常高興。

在以後的二十多年裡,明成祖一次又一次地派鄭和前往西洋各國。鄭和前後出海7次,到過印度洋沿岸的三十多個國家,最遠還曾到達過非洲。鄭和七次下西洋,說明我國當時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打破了東西方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讓外國人更多地瞭解了中國

5樓:曉秋槓槓

鄭和「七下西洋」,前後歷時28年,艦隊規模之大,航行之遠,持續歲月之久,在人類歷史上都前所未有,乃是開拓萬古之旅。現綜合諸多史料,將鄭和艦隊歷次遠航簡述如下:

第一次,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七月,鄭和率船員2,7800餘人,乘「寶船 」62艘(加輔助船共200餘艘),從蘇州瀏家港出發,至福建長樂太平港匯齊,然後揚帆南行,經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羅(今泰國)、爪哇、蘇門答臘(今屬印尼)、滿刺加(今馬六甲)、錫蘭(今斯里蘭卡),再行至印度西海岸折回,於2023年9月結束。

第二次,2023年9月起航,路線與上次同,至印度西海岸柯欽及中東**中心卡利庫特,於2023年7月返回。

第三次,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經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再沿印度西海岸北上,到達孟加拉灣。《明史?

鄭和傳》載:至錫蘭時,「國王亞烈苦奈兒誘和至國中,發兵劫和舟。和……率所統二千餘人,出其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亞烈苦奈兒及其妻子官屬」。

後成祖命釋放其人歸國,敦睦了邦交。

第四次,2023年10月至2023年8月。航線大體同前,但卻遠至波斯灣,抵霍爾木茲海峽。分艦隊則駛抵東非沿岸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忽魯謨斯(今伊朗基什姆島)、麻林(今坦尚尼亞)等。

第五次,2023年冬至2023年8月。主力艦隊再到波斯灣,而分艦隊則經阿拉伯南岸駛往東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臘瓦(均屬索馬利亞)、阿丹(今葉門亞丁)、剌撒(今紅海東岸)、忽魯謨斯、麻林等。

第六次,2023年春至2023年冬。主力艦隊仍到波斯灣各港,分艦隊則周遊了東非各港。

第七次,因明成祖死,間隔6年,起止時間為宣德六年(1432)一月至宣德八年(1433)七月。航行到達紅海。作為回教徒,鄭和到了天方---即伊斯蘭聖地麥加。

「七下西洋」,鄭和艦隊共駛抵37國,《鄭和傳》一一列明。當時明朝只想宣揚國威,「懷柔四夷」,使遠方「荒服」,而並無後來西方那種殖民思想。若抱此宗旨,處處殖民,那就會擁有比成吉思汗、忽必烈父子遠為遼闊的版圖。

鄭和還有那些有趣的故事40

6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本來姓馬,小名三寶,也叫三寶太監。而且是回民!在戰場上救過成祖的命,

讓其28年間7次下西洋!

永樂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風南下,到達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爪哇古名?婆,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為南洋要衝,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商業發達。

當時,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的軍隊佔領。鄭和船隊的人員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佔領軍誤認為是來援助東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誤殺,計一百七十人。

鄭和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說將士的血不能白流,急於向麻喏八歇國進行宣戰,給以報復。 「爪哇事件」發生後,西王十分懼怕,派使者謝罪,要賠償六萬兩**以贖罪。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師不利,而且又無辜損失了一百七十名將士,按常情必然會引發一場大規模戰鬥。

然而,鄭和得知這是一場誤殺,又鑑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於是稟明皇朝,化干戈為玉帛,和平處理這一事件。明王朝決定放棄對麻喏八歇國的賠償要求,西王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感動,兩國從此和睦相處。

鄭和的生平事蹟?

7樓:

我國明代的偉大航海家鄭和,原名馬和,誕生在雲南昆陽州(今雲南省昆明市)一個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的有名望的家庭。根據鄭和父親的《馬公墓誌銘》、《鄭和世系家譜》及其他相關資料可知:鄭和遠祖是西域人,宋朝時遷入中原。

他的祖父、父親都曾去過伊斯蘭教聖地天方(今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朝聖,被人們尊稱為哈只(意即巡禮人或朝聖者)。

鄭和出生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洪武十四年(2023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率軍攻佔雲南,戰亂中鄭和被俘閹後隨傅友德征戰多年。洪武二十三年(2023年),鄭和隨軍到了燕王府,成了燕王的近侍。

由於「公勤明敏,謙恭謹密,不避勞r凇保�畹醚嗤醯男湃巍?br>

燕王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十一年(2023年)朱元璋病死,由於太子朱標早死,由皇太孫朱允p喖濤唬�俏�蕕郟ㄒ渤蘋葑冢��旰漚ㄎ模�視殖平ㄎ牡邸6源酥鍆醵嚶脅環��鍆踔醒嗤跏盜ψ畲蟆=ㄎ牡畚��討醒牖嗜ǎ�贍紗蟪計胩�⒒譜映蔚南鞣�ㄒ椋�髁艘恍┓�醯�謔侵扉σ浴扒寰�唷薄熬改選蔽�桑�誚ㄎ腦�輳?399年)八月起兵發難,史稱「靖難之役」,歷時四年。

建文四年(2023年)六月,朱棣攻佔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帝寶座,年號永樂。2023年為永樂元年,史稱明成祖,又稱永樂帝。

「靖難之役」中的鄭村壩(在北平東南)一仗,是關鍵一戰。在該戰役中,鄭和建立軍功。永樂二年正月初一(2023年2月11日),朱棣賜他姓「鄭」,自此,改原名「馬和」為「鄭和」。

同時又升任為內官監太監(正四品)。

明成祖朱棣為加強對外友好交往,強調「宣德化而柔遠人」,「共享太平之福」,提高明帝國在東南亞和海外國家的威望,溝通國際**、促進中外文化科技交流,於永樂三年(2023年)任命鄭和為出使西洋各國的正使總兵太監,並六次派他下西洋。永樂二十二年(2023年)八月,朱棣病死,其子朱高熾即位,為明仁宗,改年號為「洪熙」。仁宗下令下西洋的船隊全部停止活動。

洪熙元年(2023年)二月,明仁宗命鄭和任「南京守備」率下西洋的官兵守衛南京。

洪熙元年(2023年)五月,明仁宗去世。其子朱瞻基即位,是為宣宗,改年號為「宣德」。明宣宗看到鄭和下西洋停止後,海外諸國與中國的關係漸漸疏遠, 「外藩貢使多不至」。

為扭轉這種局面,宣德五年閏十二月(2023年1月),又派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宣德八年(2023年)三月,在返航途中鄭和病逝於古裡。七次下西洋的實踐,證明了鄭和是一位偉大的航海家,也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家和軍事統帥。

這位海之驕子,殉職於他熱愛的航海事業。鄭和墓在南京城外牛首山。鄭和因無子立其兄馬文銘之子為嫡,名賜,字恩來。

屠呦呦的主要事蹟概括

屠呦呦事蹟概括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12月18日,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019年5月,入選福布斯中國科技50女性榜單。屠呦呦為青蒿素。人類瘧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得到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推廣,挽救了全球範圍特別是廣...

曹操的主要事蹟,曹操的主要事蹟及文學事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 呂布 劉表 馬超 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 烏桓 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 興修水利 獎勵農桑 重視手工業 安置流亡人口 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 經濟出現轉機。建安十八年,...

袁隆平的簡要事蹟,袁隆平的主要事蹟

海夏侯青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他使譏餓的中國人有了飯吃,他不僅僅屬於中國,世界人民都受益,從此不打餓肚子了。袁隆平的主要事蹟 腦動力tv頻道 我個人認為袁隆平的貢獻是很大的,要理解一個人的貢獻,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因為如今很多習以為常的思想觀念,在當時卻需要突破很大阻力才能實現,在這一點上,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