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時還有幾十萬大軍,為何他們都不援助呢?

時間 2025-02-01 09:10:24

1樓:大視敏

秦滅亡時,六十萬大軍在做什麼?為何不勤王?

秦二世上臺時,秦常備的正規軍隊主要有兩支,一支是以王離為主將的,在北方守衛長城的三十萬秦軍,另一支是在駐守的南越大軍。

我們先說南越大軍。西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五十萬大軍,二十萬囚徒作為運糧隊平定嶺南,然而持續三年的征戰卻以失敗告終,連主將屠睢也在戰爭中被殺。西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再次進攻南越各部族。

這一年秦軍徹底征服了嶺南百越,將百越之地歸入秦朝版圖。

到了秦末天下大亂時,趙佗在南越自立為王,宣佈獨立,原來秦朝在南越的幾十萬軍隊也成為了叛國者,成為了滅秦的旁觀者。

我們再說王離這支軍隊。就在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幾十萬大軍兵臨秦都城下時,秦少府章邯率幾十萬囚徒大敗起義軍,殺死周文,而後又消滅了楚國起義軍首領項梁。一時間,二世似乎看到拯救大秦天下之危的希望,急調守邊的王離大軍南下,消滅天下六國起義軍。

王離率大軍南下包圍了趙國的鉅鹿,章邯大軍為了配合王離軍隊行動,立即北上渡過黃河、漳河,為王離大軍運送糧草。

趙國鉅鹿被圍後,楚國起義軍項羽部奉命北上救援趙國,劉邦部西進進攻咸陽。結果項羽在著名的鉅鹿之戰中,大敗王離的秦軍,王離死。而後,項羽又招降章邯軍隊。

而劉邦則在西進中過關斬將,攻佔秦都咸陽,秦王子子嬰投降。自此,秦朝在亂局中滅亡。

總結:秦朝滅亡時,秦始皇時期的唯一名將王離戰敗被俘而死,秦朝本不算名將的章邯確實是在秦之將死時,有過迴光返照之舉,但在如此黑暗之中,章邯的微弱之光的確不能照亮秦之大地,也只能算作稍縱即逝的光而已。而此時秦朝原有的正規軍、地方軍都在秦朝充滿怨恨的吶喊聲中分崩離析,勤王已無力救主。

2樓:愛小樹苗

因為他們看到了局勢的乙個定格,不想因為這種已定的結局來犧牲自己,所以沒有進行援助。

3樓:阿飛玩數碼

因為他們已經對自己的帝王失去了信心,對自己的帝王非常痛恨,所以不會援助。

4樓:俞哈哈

最後蒙恬確實把胡人趕跑了,但是這三十萬大軍也徹底拖在了北方,而且秦始皇還直接把這些士兵當做勞力,開始大肆建築長城。更不用說主將屠睢和趙佗並不想回去。屠睢在死之前,就把主帥的位置給了趙佗,並且直接就和趙佗說,你手裡拿著五十萬大軍,南方地域也廣闊,這時候始皇帝已經死了,這下你自由了。

趙佗心裡也是這樣想的,自然朝廷來的調令他就視而不見了,反而帶著秦始皇的五十萬大軍在南方建立南越國。成為秦朝滅亡的另乙個因素。

秦朝滅亡的時候,幾十萬秦朝大軍為什麼沒有回援?

5樓:新鮮妃子笑

因為秦朝的滅亡是註定的,秦朝在外的幾十萬大軍當時已經不屬於秦朝了,所以沒有回援。

6樓:孤獨的yu呀

因為他們遵循著秦始皇的命令,不管中原內部是什麼情況,他們都只能夠駐守邊疆,防範外來侵略。

7樓:柏晗愛分享

因為這幾十萬大軍在嶺南地區,距離都城很遠,來不及救援。

秦朝的八十萬軍隊為何不救秦王朝於危難之間?

8樓:老梁社會觀察

秦朝的八十萬軍隊之所以坐視秦朝滅亡,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朝廷殺死了秦軍中的靈魂人物——蒙恬。

西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正式爆發,當時的秦朝大興土木,百姓對統治者心存不滿。但是秦朝當時還有八十萬的軍隊,一支二十萬的雜牌起義軍隊,秦軍其實可以輕鬆鎮壓。

但是這支軍隊卻莫名其妙的消失了,直到秦朝滅亡之際也沒有出現,具體的原因在史書中並沒有記載,但是很多史學家都認為,秦二世得位不正,且殺死了蒙恬,八十萬秦軍是不會聽命於朝廷的。

9樓:樓中玉笛暗飛聲

哪有八十萬軍隊,做夢呢。

一面是南征軍,最早據記載說是有五十萬人,但是是不是真有很難說。而且秦末肯定是沒有的,因為當初入南越只進去四十萬,然後「越人……莫肯為秦虜。相置桀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亡,殺尉屠睢,仗屍流血數十萬」,秦軍主將戰死,軍隊死傷慘重,所以這邊根本沒有五十萬人。

一面是北方九原軍,蒙恬曾以三十萬人抵抗匈奴。蒙恬死後,王離接手九原軍。秦末大戰時,鉅鹿之戰,項羽破王離,王離敗降,你該不會覺得王離是自己回來,把三十萬人都扔在北方了吧。

此戰中,王離攻鉅鹿,聯軍中陳餘帶了幾萬人,但覺得自己兵力太少,打不過秦軍,不敢前去救援。可見王離的九原軍兵力不算少。

只是南征軍確實沒有回來,當時秦的亂政,南越也知道了。趙佗按照任囂關於「秦為無道,天下苦之……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裡……可以立國」的臨終囑咐,封關,絕道,築起三道防線,聚兵自衛。

不過就算回來,也救不了。從兩廣走到咸陽的時間,夠聯軍反覆滅秦好幾次了。

秦朝滅亡時幾十萬大軍為什麼不回援

10樓:網友

是這樣的,秦派往南方的軍隊,在秦二世元年的時候,這個軍隊的「正司令」任囂已經病入膏肓,他對「副司令」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說,現在中原盜賊頻起,此時應當關閉五嶺關隘,在兩廣割地稱王,這個趙佗,原本是趙國真定人,可見他進入秦軍應該是受秦國「上首功」政策的影響,希望參軍獲得富貴,因此,割地稱王符合他的根本利益,於是他不去救援,何況,秦統一之後,對待原六國居民的政策,並不公平,於是秦雖然統一,但是原六國居民依然還是原來的心態,這個問題甚至到漢武帝前期都沒有解決,因此佔當時人口大多數的六國居民,即使進入秦軍作為首領,他也不會給秦**賣命,至於北上的秦軍,一方面,他們要防範匈奴入侵,在漢朝早期屢屢南侵的冒頓單于就是在那個時候崛起的,而且二世元年的殺太子扶蘇及大將軍蒙恬的事件,給了北方秦軍極大的打擊,加上秦國對邊防的建設的一貫政策是,遷徙罪人及其他一些犯了七科的人去「謫戍」,這就是說,當時邊境秦軍的質量並不是很高,而參與統一戰爭的則不是這些人,統一戰爭進行時的秦軍,主要人員都是秦國人,也有少量的新徵服地區的居民,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應該更客觀地認識到,秦統一之後的秦軍已經和統一前的秦軍的人員素質不可同日而語了,還有,1983年發掘的廣州南越王墓中,發現了一把「相邦張儀」戈,張儀是秦惠文王時的秦國相國,距離秦統一已經有100多年了,說明當時南方的秦軍,即使是最高統帥趙佗,使用的都是早已成為古董的兵器,秦軍實戰中的兵器,遠不像兵馬俑坑裡面的兵器一樣實現了那麼普遍的標準化。

11樓:網友

1、時間太緊,外地守軍趕不回來;

2、史籍沒有記載秦二世或者趙高下旨讓嶺南的和北邊的趕回來;

3、地方的將領看到起義軍勢大,審時度勢,為了儲存自己的勢力。

12樓:手機使用者

回不去了。那時可是在越南那裡啊。就算回去了,到時候也滅了。

13樓:卓子說

當時的蒙古也就是匈奴 大軍在駐守啊。

秦滅國時為什麼在外主力不回援,坐看秦國滅亡?

14樓:別再被盜號

這個確實是乙個大疑問。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的時候,給了蒙恬50萬大軍。後來扶蘇和蒙恬相繼去世,就沒說這50萬大軍到底怎麼著了。

而在平秦滅楚的戰爭中,似乎這50萬大軍人間蒸發了。章邯是帶領修驪宮的20萬民工打得楚國,並沒有動用北方守軍。

而燕國臧荼,陳餘張耳似乎都沒有和這支軍隊的交鋒記錄。而又似乎趙國從來沒打過五原郡。難不成這支軍隊在整個平秦滅楚的戰役中,一直坐等,到了漢朝的時候投降?

即使如此,史記和漢書對這支重要的軍隊隻字未提,也是歷史的一大遺憾。

個人認為,有可能的是,由於秦二世胡亥和蒙恬的矛盾,所以趙高和李斯早就利用職權打擊這支軍隊,使得這支軍隊已經沒有了那麼多的人,那麼強的戰鬥力。蒙恬死後,估計三人又內調回了不少軍隊,以致於這支軍隊根本沒有戰鬥力,和其他秦軍的各地守軍一樣,一遇到臧荼和陳餘張耳的軍隊就逃跑或者投降。

不過,在平秦滅楚的戰役中,匈奴的確沒有南下,這個時候,很可能是莫頓單于奪權的時候,還沒有功夫南下。

15樓:一粒乾坤

因為沒有接到命令。按秦朝的法律,沒有命令是調不動軍隊的,即使調動了軍隊,不論你的動機是否正確都會被視為謀反。那是要「滅九族的」。

16樓:王藥師

在北方衛戍長城的大軍因蒙恬為二世殺死而怨恨,同時又要防衛匈奴,加上根本沒拿起義軍當回事,所以。

南方征服百越的軍團因為長期在外,基本上安家落戶,加上其領導者趙佗有異心自立,所以根本就是燒了通道,就不管了。

秦朝最後是怎樣滅亡的,秦朝是怎麼滅亡的

黛妮 一 秦滅亡 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宦官趙高陷害,腰斬於咸陽,臨死前對兒子說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父子互相哭泣,後被夷滅三族。前207年,項羽3萬大軍大破20萬秦軍,鉅鹿一戰,秦軍主力被殲滅殆盡。九月,趙高殺秦二世,立秦二世的侄子子嬰為秦王,子嬰剛即位便將趙高刺殺。前2...

秦朝滅亡的原因,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仁義不施 2.壞宗廟與民,繁刑嚴誅,吏治刻深 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 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 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3.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 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 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秦朝的滅亡主要是...

秦朝滅亡的經濟因素

1 秦滅六國戰爭極大的破壞了社會經濟基礎,大批青壯年死於戰爭,造成勞動力不足。2 嚴苛的秦法造成 刑徒遍於野 大批勞動力雖免於戰死,卻受刑殘疾,無法參與勞動。3 秦廷未與民休養生息,戰爭莆一結束,便調集勞力修建長城 阿房宮 始皇陵這類耗費巨大,卻無經濟意義的工程。雖然也興建了馳道等工程,但是軍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