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弱勢的劉邦為何最終獲勝?劉邦的秘訣是什麼?

時間 2025-02-07 12:00:07

1樓:花花就是我

可能是因為劉邦本身就比較有才華,而且抓得住機會秘訣應該就是不氣餒。

2樓:帳號已登出

我覺得劉邦最終獲得勝利的秘訣就是他懂得如何籠絡人心,如何把手下的人能力發揮到極致,並且他還對百姓很好,贏得了民心,所以才會得到天下。

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劉邦會招攬並留住人才,張良、韓信等這些人就是其能勝的關鍵;他的秘訣就是用人不疑,像韓信就是直接從小兵提公升為統帥進行重用的。

4樓:綠茶加冰

劉邦重人用人,善於發掘人才,制定了有效的作戰策略,重視團隊力量,而項羽則驕傲自滿,沒有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

楚漢之爭劉邦勝利的原因是什麼呢?

5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劉邦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更強,並且他善於運用自己手底下的人,所以說可以獲勝。

6樓:培培美好心願

禮賢下士,愛才也惜才。張良、蕭何等人願意屈居他之下為他效力,並助他登上皇位。

7樓:bat誰主沉浮

楚漢之爭劉邦勝利的原因是他善於利用各個能人的本領,而且他善於領導別人,而項羽剛愎自用。

8樓:風逸安

劉邦善於籠絡人心,籠絡了很多人才,讓他們心甘情願為自己辦事。

9樓:網友

天時指的是劉邦當時深得民心,因為楚懷王答應先入咸陽者為關中王,所以劉邦坐天下名正言順;

地利講的是劉邦盤踞蜀漢、關中的地理優勢,物產豐富,易守難攻等;

人和則是講劉邦善於用人,得到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的協助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兩人不同的命運也源於兩人的性格。乙個人性格的形成,最重要的有兩個影響因素:乙個是出身,乙個是天性。

10樓:hhhong琦

1、順應歷史潮流。劉邦深刻了解「苦秦苛法」給人們帶來的沉痛災難,更懂得「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的道理。

2、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不管其出生、地位如何,劉邦一律因才錄用。

3、以國家為重,納諫如流。劉邦在用人上一切以國家大局為重,拋棄個人恩怨。

4、大膽使用,用人不疑。劉邦從不偏聽偏信,更不輕易懷疑所用之人。

楚漢之爭中項羽為什麼失敗呢,楚漢之爭項羽為何失敗?

最愛禿頭小寶貝 秦朝滅亡後,緊接著的是項羽和劉邦的楚漢之爭。一開始,楚強漢弱,不過,笑到最後的卻是劉邦。項羽為何失敗?通常的觀點是,項羽雖然善戰,但只是戰術層面的勝,其在戰略層面上犯了很多重大失誤,以至於釀成最後的惡果。其中一項關鍵性的戰略失誤,便是他選擇定都彭城,而非關中。關中土地肥沃,而且地勢險...

為什麼楚漢之爭中項羽會失敗,楚漢之爭項羽為何失敗?

全春蕊 項羽在滅掉秦朝以後,應刻順應歷史朝流,自己做皇帝,實行 集權下的郡縣制,而不應該開歷史倒車,搞分封制,項羽可以把功臣任命到各地為地方省級幹部,只管行政,軍隊由 控制,防止劉邦,英布等這些被封王爺造反,因為他們只有行政權,沒有軍隊,無法造項羽反。 莘靈亦 項羽有點剛腹自用,過分相信自己一己能力...

在楚漢之爭中,韓信為何幫劉邦

彩筆蕪城 漢四年,即公元前203年,大將軍韓信平定了齊國。這是韓信在楚漢戰爭中於漢不利的情況下,開闢北方戰場,從戰略與戰術上取得主動的最重要成績。拿下齊國之後,韓信兼併諸侯國的兵將,對項羽有了包圍之勢。然而,此時的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形勢危急。韓信此時的地位幾乎決定了楚漢之爭的未來。他上書給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