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楚漢之爭時,贏的不是項羽,而是劉邦

時間 2022-01-14 01:55:03

1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207年十月,劉邦大破秦軍,駐軍霸上。這時趙高已經**了秦二世,立子嬰為帝。但是面對全國形勢,子嬰不敢稱帝,改稱秦王。

劉邦打下關中後,秦王子嬰繫頸以組,表示打算自殺,白車素馬,降於軹道之旁。勝利對於劉邦是一個考驗。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劉邦原本是一個「好酒及色」的人。進入秦皇宮,居然「秋毫無犯」。非但如此,他還做了三件大得人心的事。

一是不殺子嬰;二是約法三章;三是不受犒賞於是劉邦大得人心。在這裡我們已看到劉邦最終能夠脫離困境,走向勝利,奪取天下的原因之一: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又有虛心納諫的態度。

然而劉邦也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聽從一個不知名謀士的建議,閉關拒絕其它諸侯進入。結果項羽勃然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

這時劉邦內部也出了叛徒,誣告劉邦,於是項羽下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

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形勢十分危險。這時劉邦聽從張良之計,去鴻門宴請罪,靠著機智才虎口脫險。

劉邦最終能夠脫離困境,走向勝利,奪取天下的原因之二:在危險面前保持鎮定的心態,又有反敗為勝的機謀。鴻門宴以後,劉邦沒有能夠王關中,而被項羽封為漢王,這是極不公平的,但劉邦吞下了這顆苦果,而且採納張良的建議,燒掉了棧道,以示永不還鄉。

劉邦來到漢中,軍心極不穩定。幸虧有「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建議劉邦立即出兵爭奪天下。

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反戈一擊,殺出關來,從而揭開了長達五年之久的楚漢戰爭的帷幕。他曾經打到了項羽的國都彭城,準備到沛縣接走家人。然而項羽反撲過來,劉邦就一敗塗地,只帶走了兒女,父親和老婆都做了俘虜。

漢四年,楚漢戰爭處於膠著狀態,兩軍對峙於今河南滎陽廣武山間。項羽提出和劉邦決鬥,被劉邦拒絕,並歷數項羽十大罪狀,被項羽射傷。劉邦靠著隨機應變,脫離險境。

漢四年,劉邦與項羽劃下「楚河漢界」,以「鴻溝」為界,東歸項羽,西歸劉邦。項羽履約,引兵東歸,並釋放了劉邦的父親、妻子。劉邦卻採納張良和陳平的建議,反戈一擊,將項羽集團殲滅在垓下。

劉邦靠著這四個原因最後當上了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劉邦的用人之術是典型的帝王之術,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四萬斤**交給你,不要報銷,另外一方面,肚子裡極度地猜忌,只不過他猜忌的不動聲色,他手腕高明,這是一切所謂有為君主的通例,也非劉邦一人而已。總而言之,劉邦應該說是懂得領導藝術的,是具備一個作為領導人的素質的,正是由於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範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化組合。從而戰勝項羽,走向勝利。

劉邦認為,這是他成功之道的根本所在,應該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貼上的《易中天品讀漢代風雲人物》)呵呵

2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對項羽的評價

疊題烏江亭

王安石有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為君王捲土來?

這是針對杜牧的詩寫的一首詩,表現了王安石對項羽失敗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題烏江亭》中寫到:「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意思是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如果項羽能夠再回江東重整旗鼓的話,說不定還可以捲土重來。而王安石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捲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3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關係到很多方面!不過歸根到底也不過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而已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說的是...項羽是英雄..

而劉邦是無賴..

所以這也是項羽失敗的最鍾結局

楚漢之爭,為什麼項羽佔盡先機反而敗於劉邦?是因為什麼因素?

5樓:介元德

有人說:項羽最大的失誤,就是在鴻門宴上未聽從謀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歸山,招致最後的失敗。此語本人實不敢苟同。

細讀史書,透過一幕幕細節,就會清楚的發現,項羽性格中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卻目光短淺;他愛慕虛榮,不乏自滿自得的小農意識;凡事勇在先,智在後,殘忍有餘,仁善不足;缺乏從諫如流、寬巨集大量的領袖氣質。這就決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吒風雲的將軍,卻不具備一種帝王的氣度。

他真正的失誤不在於殺沒殺劉邦,而是誤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點上,就算他於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以後也一樣會敗於張邦、王邦、李邦…… 不信嗎?我們且來看一下《史記》中的幾個小片斷: 新安。

章邯率部歸降。項羽不是對降兵善加督導,化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 新豐鴻門。

聞劉邦欲關中稱王,項羽大怒,欲以四十萬大軍擊壓劉邦十萬軍。劉邦恐,急籠絡項羽季父項伯,卑曲稱臣,高頌項王。項羽顯然沾沾自喜,頗以為得意,遂聽從項伯言而「善遇」劉邦。

這就有了鴻門宴上范增「數目項王」而「項王默然不應」的千古遺憾。 入關後。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令「秦人大失望」。 既滅秦。有人勸說項羽:

「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此時卻心懷東歸意,說:「人富貴了不迴歸故鄉,就如同穿著好衣服在夜裡行走一樣,誰能知道呢?

」勸者見項羽目光如此短淺,不由意冷心灰,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聞之,大怒,「烹說者」。

漢二年冬。因封侯不當,田榮起兵反叛。項羽平叛後,「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

」 …………………… 這樣的例子不必一一列舉下去。 項羽的性格弱點貫穿了一生的始終,他似乎並無意加以改變,這對一個有著遠大抱負和理想的英雄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他的成長過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長史,卻忽略了對更高層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

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失敗。儘管司馬遷憐惜地將之列入本紀記載,他也終不過是一名威猛的勇士而已。 再看劉邦。

他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愛吹牛皮,頗象個混混兒。「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他的出身極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為世人所確知,當然不及項羽的名將後裔身份。

在一貫重視光環和背景的人們心目中,劉邦顯得黯淡,這使得二人在剛起兵的時候,劉邦只能落個從屬的地位。但劉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領導者的氣質,沛公卻善於不斷拔高自己。

他自比「信陵君」,從而給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覺地模仿信陵君的處世、行為方式,為自己的性格新增了理性和工於心計的優秀的一面,這使得他的人生成為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鄉里人士的敬重。

劉邦到底從信陵君那裡學到了哪些優良品質呢?我覺得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籠絡手段極為高明。

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善於根據情勢揣摸人的心理,潤滑人際關係,有較強的凝聚力,能夠吸引他人為己所用。 史記載:劉邦先行入關後,項羽聞訊,欲擊之。

是時,劉邦自忖以十萬軍不敵項羽之四十萬軍,乃急籠絡項羽季父--項伯,恭敬地「以兄事之」,並「奉卮酒為壽」,與之約為婚姻。項伯遂感於厚愛,力勸項羽「善遇」劉邦,並於鴻門宴上拔劍與項莊對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殺「邦」計劃全盤落空! 從表面看,劉邦似乎無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濟濟,蕭何、韓信、陳平……皆忠誠效命,連自視甚高的張良也敬佩的對人說:

「沛公殆天授也」。以一個平民出身的「浪子」,團結著一大批才高氣傲的謀士、將軍為之效力,豈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是寬容、仁慈、有大量。

與項羽「諸所過無不殘滅」之舉相反,劉邦做事較有分寸。楚國長老皆贊曰:「沛公,長者也。

」史記載:漢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

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

」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 項羽兵敗死後,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谷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 三是遇事冷靜,喜用智不鬥力。 楚漢久相持未決,項羽曾對劉邦說:

「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鬥力。

」以己之短敵彼之長,這樣的傻事,劉邦自然不會做。 攻打宛城時,為免強攻損兵之弊,劉邦聽從陳恢的建議,許原宛守為殷侯(相當於現在的港人治港)。其後劉邦以此法引兵西,「無不下者」。

四是堅忍克己。劉邦入關後,從樊噲、張良諫,封秦重財物於府庫,不取分文。並當眾宣佈: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同時派人到各縣鄉村廣而告之。秦人大喜,獻上牛羊酒食犒勞軍士。

沛公又推辭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這樣秦人更加高興了,唯恐沛公不為王。

這一點,聰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劉邦的本性也是貪財好色的,但是為了達成目標,他變得很能剋制自己。

這與項羽每攻城破鎮後遂「收其貨寶婦女」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為了做成大事,劉邦常能忍受相當的痛苦,做出驚人之舉。

楚漢滎陽對峙時,項羽欲烹劉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劉邦竟說:我們已約為兄弟,我父親即你父親,如果要烹你父親,「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羽驚怒,要脅計劃因之破產。

總結起來,爭霸中的項羽與劉邦俱懷統一江山的大志,項羽稟賦優於劉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動輒怒、大怒,遇事率性而為,毫無剋制,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劉邦在起初表現平平,但他善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斷以高標準來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優秀品質,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絕不只是靠運氣得來的。

楚漢之爭中項羽為什麼失敗呢,楚漢之爭項羽為何失敗?

最愛禿頭小寶貝 秦朝滅亡後,緊接著的是項羽和劉邦的楚漢之爭。一開始,楚強漢弱,不過,笑到最後的卻是劉邦。項羽為何失敗?通常的觀點是,項羽雖然善戰,但只是戰術層面的勝,其在戰略層面上犯了很多重大失誤,以至於釀成最後的惡果。其中一項關鍵性的戰略失誤,便是他選擇定都彭城,而非關中。關中土地肥沃,而且地勢險...

為什麼楚漢之爭中項羽會失敗,楚漢之爭項羽為何失敗?

全春蕊 項羽在滅掉秦朝以後,應刻順應歷史朝流,自己做皇帝,實行 集權下的郡縣制,而不應該開歷史倒車,搞分封制,項羽可以把功臣任命到各地為地方省級幹部,只管行政,軍隊由 控制,防止劉邦,英布等這些被封王爺造反,因為他們只有行政權,沒有軍隊,無法造項羽反。 莘靈亦 項羽有點剛腹自用,過分相信自己一己能力...

楚漢之爭,項羽為什麼會敗呢,楚漢之爭項羽為何失敗?

輕描歲月跎 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對反秦的各路將領 行賞,加上自己一共分封了十九個國家。項羽的這種分封相當於推翻了秦朝的郡縣制,迴歸到了周代的分封制中。在他的頭腦中,世界並不需要統一,多個國家各自為政挺好,再加上一個類似春秋五霸一樣的 霸王 進行總的約束。這個霸王相當於只是負責監管國際秩序,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