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大權在握,為何不廢帝自立?

時間 2025-02-08 17:24:32

1樓:塵一書

因為他的權力是皇上給的,隨時可收回,他巴結皇帝還來不及呢!

2樓:無聊

魏忠賢雖然掌權明朝朝局,明朝局勢表面上看起來是風雨飄搖,但整體而言卻算得上平穩。其實魏忠賢本身是沒有太大權勢,他僅僅依靠的是先帝信任,所以魏忠賢沒有自立的本領和權勢。

魏忠賢是在哪個皇帝當政期間亂政

3樓:熱詞團小知

魏忠賢是在明熹宗當政期間亂政。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

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天啟七年(1627)秋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即位。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行到阜城時,聽到後一項命令,便與同夥李朝欽在阜城南關客氏旅店痛飲至四更,最後一起上吊自殺。

4樓:夢中丨笑醒

事實上,魏忠賢、劉瑾等大太監被整倒以後大明才開始真正的混亂,所以誰亂政就一目瞭然了。

5樓:吟遊之風

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年間。

魏忠賢是在哪個皇帝在位時把持朝政的

6樓:網友

明熹宗時期。

魏忠賢入宮做太監後,在宮中結交太子宮太監王安,得其佑庇。後又結識皇長孫朱由校奶媽客氏,與之對食。

泰昌元年(西元1621年),朱由校即位,是為熹宗,年號天啟,魏忠賢開始平步青雲,自稱九千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明崇禎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徹底肅清。

天啟帝王為什麼說魏忠賢「可計大事」,魏忠賢真的是一代奸臣嗎?

7樓:網友

可計大事,指的是有了魏忠賢,皇帝才是皇帝,沒有魏忠賢,皇帝就只是乙個傀儡,只可惜-崇禎沒有當做儲君培養過,不懂得權力制衡,而且崇禎還被東林黨忽悠了,等醒過味之後錦衣衛和東西廠已經被東林黨一網打盡了。

8樓:江平不肖生

這句話說得很明白,大事情用魏忠賢還是靠得住的。當時崇禎壓根沒有聽進去,等到魏忠賢死後東林黨無人壓制,崇禎才發現他哥哥說的話實在是至理名言。

9樓:網友

應該辯證的來看,首先魏忠賢是有才華的,人才成為英雄還是梟雄還是奸雄需要看時代環境和本人的心力,二者是相輔相成。

10樓:網友

不一定是,因為魏忠賢雖然做了許多不好的事,但他對朝廷政務的管理還是有一套的,至少比東林黨要強多了。

11樓:活在瓜裡的籽

除稅收外,魏忠賢拋開私人恩怨,違心起用了孫承宗、趙南星、袁可立等人,魏忠賢並非一無是處。

12樓:丸子閒談文化

史書對魏忠賢這號宦官干預朝政自然大肆貶低,甚至不惜造謠抹黑,魏忠賢也確實有大量的汙點。

13樓:網友

這就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魏忠賢了,如果從對整個朝廷事務管理方面,魏忠賢還是有一定本領的。

14樓:無垠星空

魏的情報系統不錯,知道了袁崇煥寧錦大捷的作假,讓他滾蛋回家。崇禎滅了魏,基本就成瞎子了,下面實情無從得知。將整個g家身家性命全押在只會說大話的剛愎自用的袁身上,豈能不敗?

15樓:網友

矮子裡面拔尖,你說行不行,明朝後期絕大部分的問題跟錢有關,東林黨肯定不行。

16樓:來自230億光年宇宙外的神秘星系智慧生物

想起一句話,有人不貪錢也不辦事,有人貪錢但辦了事,有人貪了錢還不辦事。請問你會選擇誰辦事。

17樓:好人來了啦啦

魏忠賢死後,那幫文人已經互相作假,抱團瞞上,加速明朝滅亡。

18樓:大明

東林黨需要有人牽制和打壓!

呂后稱制後,大權在握,為何不像後世武則天一樣稱帝呢?

原因很簡單,不需要。.在當時的傳統中,外戚權勢很強大,名義地位也很高,有充足的理由與劉邦家族共享事業。.呂后家族不是純粹的外戚,更像是合夥人。根據史記可知,呂后的兩個兄弟都很早就參與了劉邦的事業,呂后的父親也出資贊助,呂后本人都算贊助品之一。因此,當呂后大封諸呂時,陳平和周勃都上表說 您家受之無愧。...

《慶餘年》原著中,最後範閒大權在握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呢

因為當皇帝一直都不是範閒想要的,他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媽媽怎麼死的。然後和自己喜歡的人浪跡天涯,對於當皇帝這事範閒也不是沒有想過,但是他本人更喜歡自由。範閒的理想就是好好的生活範閒在前世因為重症肌無力,最後的時光過得很痛苦,因此很珍惜這一世的時光,他本來的理想就是好好的生活,做一個富翁,閒雲野鶴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