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李廣,確實要比衛青、霍去病。
知名度更高,這主要是因為李廣的經歷比較坎坷而已。李廣的能力,絕對夠強悍,但是他生不逢時,並沒有生活在亂世之中,而且後期極為倒黴,始終沒有封侯,即使他的「小弟」們大多封侯了,而李廣卻始終邁不進這個門檻,所以後人對李廣比較同情,尤其是文人的推波助瀾,使得李廣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任何歷史人物要想名留青史,必須要有後人「炒作」,尤其是知識分子階層的「炒作」,基本都可以讓其知名度步步高昇,李廣就屬於被後世大知識分子「炒作」的物件,舉幾個例子。王勃,被譽為「初唐四傑,絕對的大知識分子,六歲就能寫出好文章,九歲就能糾正古文對錯,十六歲就中了進士開始做官,可惜發的早,死得早,成名太早了,被人妒忌,遭到他人陷害,兩次被貶,不到三十歲就掛了。王勃的代表作《滕王閣序》
寫得非常大氣,雖然是一篇駢文,多少有些做作,但是這篇文章絕對是駢文的景點,對後世的影響極大,幾乎各個朝代都以此文為教材,由此可見,這篇文章的分量了。
滕王閣序》中寫道,「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命運不好,實力再強也不能飛黃騰達,即使擁有馮唐一樣的才華,也得不到重用,就算擁有李廣一樣的能力,也不能封侯。這個觀點,在《滕王閣序》之前,就已經傳播開了,但是能切實點中要害,並且一針見血完整表述的句子,卻只有這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這句話也成為民間積極傳誦的一句話,所以他也收錄在民間各類「名人名言」之中,如《增廣賢文》
而這類「名人名言」式的文章,雖然前後不達意,但是在民間流傳甚廣,這就使得李廣在民間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甚至遠高於衛青、霍去病。
關於李廣的詩詞,其實非常多,尤其是大唐時期更是如此,簡直將李廣捧上了天。李廣,在唐朝地位非常高,這主要是因為大唐是由李淵。
建立的王朝,而李唐。
皇族攀上了隴西李氏。
為祖宗,自然就對李廣更為上心一些,所以大唐朝時期,李廣的重視度也要跟高一些,從而進入各類詩詞文章之中,最終導致李廣名流千古,知名度遠高於同時期的歷史人物,也屬於合情合理的事情。
衛青、霍去病雖然戰功很大,生前官位極高,但是並沒有開創對後世有影響力的學說或經驗總結,所以他只是乙個時代的產物,並不是乙個時代的終結者。
因此他們的名氣相對小一些也屬正常情況,畢竟中國歷史悠久,幾乎各個朝代都有權貴出現,不可能每個朝代的權貴都會被後人所熟知。
2樓:風風學姐
我個人覺得之所以李廣比衛青和霍去病更加出名,是因為流傳在民間的故事比較多,所以李廣才會如此出名。
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更悲劇,不僅一生沒有封侯,還落得了自殺的結局,並且他有沒有裙帶關係。
4樓:浩宇星辰
我認為是他的名氣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而且他在當時的威懾力是很大的。
戰績上不如衛青和霍去病,為什麼後世詩人都在詩詞中懷念李廣,而不是其他兩人呢
小蘭說的那些事 在閱讀古代詩歌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很多人寫詩懷念李廣。李廣是漢朝時著名的抵禦匈奴的將軍,功績很高,是他的成就還是比不上後來的衛青和霍去病。但歷朝歷代的詩人們都是歌頌李廣,而比較少歌頌衛青和霍去病,我認為是因為李廣是平民出生的悲劇英雄,容易引起人民的同情。李出身低微,他是士兵出身,經過多...
霍去病在打獵時,為什麼要射殺李廣兒子
射殺李廣的兒子李敢,其實就是為衛青報仇,再加上霍去病本身和李廣也不和。他們雖然都是武將,但是在帶兵打戰的過程當中,也會有意見不和的時候。李廣年輕的時候,簡直就是匈奴人們的噩夢。但是再英勇的人也都有年老的時候,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想要再次擊打匈奴,所以派了衛青和霍去病前去。這個時候的李廣已經年近60...
衛青和霍去病是什麼朝代的人 他們之間有怎麼樣的關係
衛青 前106 西漢名將。字仲卿,河東平陽 今山西臨汾西南 人。原為平陽公主家奴,因姊子夫立為皇后,得漢武帝重用。官至大將軍,爵長平侯。元朔二年 前127年 率軍大敗匈奴,控制了河套地區 元狩四年 前119年 與霍去病共敗匈奴主力。他先後7次擊退匈奴進犯。使 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廷 為西漢掃除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