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時期隔絕65年的西域能重回漢朝,是因為哪個外交家?

時間 2025-02-10 13:20:03

1樓:l_sw是我

東漢時期的著名外交家班超,多次出使西域,歷史上曾帶36人收復西域三十國,使西域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2樓:海角之鄰

東漢時期的著名外交家班固,為東漢和西域的聯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讓西域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

漢朝時期,西域各國生活是怎樣的?

3樓:綠洲的幻影

<>在漢朝時期,西域是中國的西部地區,包括今天的新疆和西部中亞。在這個地區,居住著眾多的少數民族和城市居民,有著多元的文化和宗教。

首先,西域各國的居民大多是遊牧民族,以放牧和**為主要生產活動。他們飲食習慣比較單一,以伍氏巧牛、羊肉為主食,也喜歡飲用酸乳、奶茶等。

他們常常通過沙漠**與中原進行商品交換,比較盛行的**品有馬匹、絲綢、茶葉等。

其次,西域各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和宗教。

匈奴、月氏等少數民族信奉的是薩滿教,而帕提亞、貴霜等國家則信仰佛教、皈依伊斯蘭教、拜火教等。這些文化和宗教對在西域生活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後,在漢朝時期,西域腔鍵各國與中國的商貿關係十分密切。

例如,絲綢之路就向西擴充套件,將中國的文化和商品帶到了核賀中亞和歐洲。在西域各國的城市中,也能發現不少中國文化和文物的物證,如洛陽瓦當、羅馬銀幣等。

綜上所述,漢朝時期的西域各國生活與中原地區相比有著明顯的差異,但它獨特的地理環境、文化多樣性和商貿關係,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4樓:年小糕哦噢

在漢朝時期,西域地區是乙個極為重要的地理區域,它連線了中國和中亞、印度和羅馬等地,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地區,生活方式和文空缺化傳統的多樣性是其顯著特徵之一。

西域各國主要是以城鎮為中心的城市國家,其中包括于闐、龜茲、大宛、康居、鄯善、焉耆、安息等。這些國家多以耕種、畜牧、手工業和商業為主要經濟活動,其中駱駝**是最為重要的。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西域各國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也非常豐富多彩,既有佛教、摩尼教、景鬥寬辯教、回教等來自中亞和印度的宗教,也有原始宗教和迷信信仰。

在漢朝時期,中國和西域各國之巧孫間進行了頻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中國的絲綢和其他奢侈品通過絲綢之路進入西域各國,而西域各國的商品和文化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這種交流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文化和經濟的交流和融合。同時,這種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漢朝對西域的統治和影響擴大。

5樓:西瓜水哥

漢朝時期,西域地區是中國與中亞、南亞、西亞**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此期間,許多西域各國(如疏勒、高昌、龜茲、安息等)都在經濟和文化上受到了中國的影響。這些國家以耕作、畜牧和製造手工藝品為主要產業,同搏知者時還生產絲綢、羊毛織品等物品猛咐進行**;由於地處東西方文化基薯交匯處,他們還接觸了來自印度和波斯等地的宗教文化。

在政治上,一些西域君主曾經向中國朝貢,並與中國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聯絡。

6樓:帳號已登出

西域各國大都多過著定居的生活,有城郭,田地,牲畜。

漢朝歷史上出使西域的人是?

7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漢朝歷史上出使西閉數域的人是?

1.鄭成功。

2.張騫。正確答案:張騫。

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銀搏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轎搏首,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簡答題 兩漢時期與西域的關係怎樣?

8樓:得書文化

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悔輪,溝通了西域各國與裂前虛西漢的聯絡。

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西域各國與西漢的聯絡。西元前60年西漢**設定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保護往來的商旅。

東漢:西元73年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幫助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束縛和奴役,他在西肆燃域經營30年,使西域和內地的聯絡更加密切了。

東漢時期脂指什麼,東漢時期石油被稱為什麼

東漢時期發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動物油,叫脂膏,帶角的動物油叫脂,無角的如犬,叫膏。脂較硬,膏較稀軟,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實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後植物油的品種增加,也便宜。東漢時期是漢朝。東漢 25年 220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 西漢 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與西漢合稱漢朝,傳八世共十四帝,...

東漢時期是哪個朝代

東漢時期是就是東漢朝代。東漢 公元25年 220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與西漢合稱漢朝,為區別於西漢之前漢,故又稱後漢。東漢首都洛陽被稱為東京,因此又以東京為東漢的代稱 共十四位皇帝,國祚195年。公元25年劉秀稱帝,仍沿用漢的國號,定都洛陽。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明章...

東漢時期的貨幣是什麼,我國古代每個朝代用的貨幣

引用 http zhidao.東漢早 中 幣,東漢初年 社會動盪 貨幣紊亂,民間交易兼用半兩 五鐵和莽錢,建武六年 30年 公孫述在四川發行鐵質五銖,甚至一些地方雜用布胄金粟。直到建武十六年 40年 才重新開鑄五銖。建武五銖。錢徑2 6cm,較露漢五銖輕,一般為3克,小的1 9克銅略帶紅色,鑄造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