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足球大話壇
採用馬謖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戰略。並且當時的諸葛亮可以說是足智多謀,行軍佈陣、奇門八卦無所不知,對於孟獲也是非常瞭解。
2樓:js懂提莫
諸葛亮是想要讓孟獲心悅誠服歸順自己。對於南蠻之亂,歷來都是治標不治本,而諸葛亮想從根本上解決,徹底收服。所以才七擒孟獲,又放了七次,最終感化了孟獲。
3樓:自己起名字
諸葛亮熟知人心,牢牢地掌握了孟獲的心理思想和性格,由此推斷出他的下一步動作。
諸葛亮七擒孟獲,大體內容概括?
4樓:遊戲資料室
西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
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於用兵。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
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鬆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
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已經佈置過的軍營,之後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佈置得怎麼樣?」 孟獲**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裡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
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並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
最後一連七次生擒孟獲,七擒七縱後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於從心裡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著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
蜀營裡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麼辦。
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洋,孟獲等終於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5樓:網友
七擒孟獲是《三國演義》裡面的經典情節。歷史事件則是西元225年,西南少數民族首領孟獲起兵反叛,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兵徵撫,採取攻心策略,七次生擒孟獲,七次放還,使之心悅誠服,歸順蜀漢。
6樓:網友
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中,有沒有歷史依據呢?
7樓:生活導師青燈俗娛事
蜀國滅亡孟獲為不幫忙的原因是蜀國地區分佈著很多的部落,孟獲只是乙個部落的首領,他無法組織全部的部落聯合起來。
而且南中部落只是依附於蜀漢,如今蜀漢滅亡了,他們為了自己利益,而選擇旁觀。再者,南中到成都道路崎嶇,孟獲即便是想去,也要走很長時間一段路。再加上孟獲的裝備落後,糧食不足等種種問題,孟獲選擇了自保。
蜀漢滅亡之後,南中依附於魏國,孟獲等人繼續統領著南中。對於他們來說,依附國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要收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七擒七縱」是故事:
七擒七縱」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後來的《三國演義》和劇本加以渲染,使情節尤為離奇,荒誕不經。而實際上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勢力,保障他們的利益。
一反兩漢以來委官統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對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運糧。既籠絡了地方首領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銀、丹、漆、耕牛、戰馬。
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使他能專事北伐中原,而後方南中境內保持安定。
“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是什麼意思
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 意思是 要進行隱密的謀劃和公開的奪取。想要除掉的人,就要放縱他,任其胡為,待其留下把柄時就乘機一舉除掉他。出自春秋鬼谷子所作 鬼谷子 謀篇 節選原文 其身內,其言外者疏 其身外,其言深者危。無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強之於人 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 人之有...
孔明徵南蠻時曾七擒七縱孟獲,當孟獲第七次被馬岱抓住時,他對馬岱說什麼話
娛樂小八卦啊 他對馬岱說的話是 能不能換張新面孔 大有嘲諷馬岱之意。七擒孟獲,又稱南中平定戰,是建興三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南中發動平定南中的戰爭。當時朱褒 雍闓 高定等人叛變,南中豪強孟獲亦有參與,最後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平定南中。諸葛亮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
諸葛良是誰啊,諸葛良的七擒七縱孟獲得故事發生在現在哪個國家僅內
沒有這人吧。三國時代的諸葛三傑 三兄弟 分別叫諸葛瑾 諸葛亮 諸葛均。諸葛良這名字我在某些二三流網路 見過,只是為了惡搞諸葛亮而已。同時為了惡搞諸葛亮的 臥龍先生 的稱號,諸葛良的稱號也有 臥驢先生 臥馬先生 的,還有個電視劇劇本叫 天下第一書聖諸葛良 的。惡搞自重。諸葛良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諸葛亮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