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天有人提議
在甲骨文。被發現之前的幾千年間, 中國曆代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在漢字形成之前,古人們究竟是通過怎樣一種途徑來表述話語,傳達事情?
易經 ·繫辭》曾經記載 :「上古結繩而治, 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於是,結繩記事成為我們瞭解古人生活方式的一種途徑或者方法。
那麼,人們生活中涉及到的事情方方面面,錯綜複雜,單純的結繩而記能否完整地表達人們想要表達的思想。 那麼古人們是通過怎樣的結繩方式來記錄大小事物、分辨輕重緩急的同時又能正確表達呢?
在古人的生產生活中,結繩而記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三種功能:
計量。這是最直觀也是最簡單的一種功能。在古人的生活起居中,數量的記錄肯定必不可少,需要去記錄的時候,可以繫繩而結。
用結的數量來記錄多寡,量少則去,量多則加。人們或用不同的繩結來記錄不同的事物數量。很多時候人們只要去看一下結的數量就知道自己所剩食物的多少,或者經歷了多少個日夜的變化。
記事。記事功能要比記量功能複雜。聰明的古人們也會用其他方法來賦予它新的意義。
比如,用繩子顏色的不同來記錄不同的事物,用繩子的長短來表達事情的輕重緩急。同時,繩子的大小,打結的位置,打結的大小都可以區分不同的事物。雖然現在讓我們想想的確非常困難,但是在那個語言匱乏的年代,人們卻能很容易地表述出在紅色繩子上打兩個小結所表達的意思。
通訊和憑證功能。通訊功能也算是一種對身份認同。
的象徵。古人們會用結繩來召集部落,用繩結來向人們發出邀請。同時,會給人們乙個代表其身份的繩結用來作為部落之間生產生活的憑證。用繩結來區分身份,鑑定身份,這也算是原始社會。
最早的身份制度。
上面所說的就是古人結繩記事的內容。聰明的古人會利用繩子的質地、色彩、結的形狀、位置、順序和數目來表達不同的含義! 簡單的事件用一根繩子就足夠,複雜的事件則把每一數目的繩結都歸總到在一起形成很大的數目。
經過數年累月的熟悉發展,人們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這種的方式來涵蓋。 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結繩記事完全勝任了那個年代社會所賦予給它的角色。它促進了人們之間的溝通,促進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的變革,直到文字的出現。
結繩記事的典故
2樓:哈哈橘子君
結繩記事的典故內容:
古人為了要記住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乙個結。以後看到這個結,他就會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記住兩件事,他就打兩個結。
記三件事,他就打三個結,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繩子上打了很多結,恐怕他想記的事情也就記不住了,所以這個辦法雖簡單但不可靠。
據說波斯王大流士給他的指揮官們一根打了60個結的繩子,並對他們說:「愛奧尼亞的男子漢們,從你們看見我出征塞西亞人那天起,每天解開繩子上的乙個結,到解完最後乙個結那天,要是我不回來,就收拾你們的東西,自己開船回去。」
拓展:結繩記事,指遠古時代人類,擺脫時空限制記錄事實、進行傳播的一種手段之一。它發生在語言產生以後、文字出現之前的漫長年代裡。
在一些部落裡,為了把本部落的風俗傳統和傳說以及重大事件記錄下來,流傳下去,便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由專人(一般是酋長和巫師)循一定規則記錄,並代代相傳。
結繩記事有哪幾種型別
3樓:叫那個不知道
結繩記事有2種型別: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結繩記事,指遠古時代人類,擺脫時空限制記錄事實、進行傳播的一種手段之一。它發生在語言產生以後、文字出現之前的漫長年代裡。
在一些部落裡,為了把本部落的風俗傳統和傳說以及重大事件記錄下來,流傳下去,便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由專人(一般是酋長和巫師)循一定規則記錄,並代代相傳。
4樓:網友
結繩記事有2種型別:1、事大,大結其繩;2、事小,小結其繩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出大小不同的繩結,用來記錄所發生的事和所做過的事。
5樓:小滿
我覺得不要浪費時間研究這個東西,現在不是原始社會,你的腦袋要比原始人聰明不知道少倍。
古人為什麼要結繩記事 古人為什麼要結繩記事15字
6樓:哲哥聊歷史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百上古時期的中國及秘魯印第安人皆有此習慣,即到近代,一些沒有文字的乎橋森民族,仍然採用結度繩記事來記載資訊。
對於古代人來說,這些問大大小小的結則是他們用來回憶過去的唯一線索。
結繩記事(計數)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原始社會創始的答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
結繩方法,據古書記載為:版「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之多少消答,隨物眾寡」(《易九家言》),即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或所涉數量的不同結系出權不同的繩結。
上古的人類還沒有文字,他們用的是結繩記事的辦法(《周易》中就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的記載)。鄭玄的百註釋說:「事大,大結其繩;事小歲畝,小結其繩。
周易集解》引虞鄭《九家易》說:「古者無文字,其有誓約之事,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
莊子·胠篋》也有「民結繩而用之」的話。
從這些說明看,在度繩子上結的某乙個結子,就相應地表示著某種事件;結子的大小,也許還有不同的結法,則表示著事件的大小或者事件的性質。可以相信,這些結子所代表著的涵義,在人們之中一定有事先約定的規則,版所以才會相互領會,不致產生誤解。
結繩記事的意思是什麼?
7樓:乾萊資訊諮詢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云,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晉葛洪《抱朴子.鈞世》:
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
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種結繩記事的方法,用來計數或者記錄歷史。它是由許多顏色的繩結編成的。
這種結繩記事方法已經失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了解其全部含義。
結繩記事(計數):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計數)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
文獻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易·繫辭下》)。
雖然目前末發現原始先民遺留下的結繩實物,但原始社會繪畫遺存中的網紋圖、陶器上的繩紋和陶製網墜等實物均提示出先民結網是當時漁獵的主要條件,因此,結繩記事(計數)作為當時的記錄方式具有客觀基礎的。
其結繩方法,據古書記載為:「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之多少,隨物眾寡」(《易九家言》),即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或所涉數量的不同結系出不同的繩結。民族學資料表明,近現代有些少數民族仍在採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客觀活動。
到了今日,已沒有人再用這種方法來記事,然而,對於古代人來說,這些大大小小的結則是他們用來回憶過去的唯一線索。
結繩記事的內容有哪些
8樓:鼓手傑瑞
結繩記事的內容有: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結繩記事指遠古時代人類,擺脫時空限制記錄事實、進行傳播的一種手段之一。
它發生在語言產生以後、文字出現之前的漫長年代裡。
結繩記事是一種相對於那個時代,非常先進的記錄方式,配合語言使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繩記事一旦掌握方法,實際上是終生不忘,不會像上述所說情況,時間久了就會忘記某乙個繩結的意義。結繩記事實際上非常複雜,甚至比現代的一門文字更加繁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