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驍勇善戰,為何各路諸侯卻不接納他呢?

時間 2025-04-09 07:05:30

1樓:樂觀的小潔潔

瞭解三國曆史的讀者,對三國歷史時期的武將或許印象深刻,比如關羽、張飛、馬超或是曹爽等人,然而論其武將排名第一的,毫無疑問,當屬呂布。在看過《三國演義》之後,對呂布手持方天畫戟、胯騎赤兔馬的驍勇形象過目不忘。在眾位武將中,有人誇讚他驍勇,亦有人鄙視他不過是一介匹夫,更有甚者評論其不過是多情少年罷了!

然《三國演義》中的呂布「轅門射戟」展示了其精湛的射擊技術;其「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證明了其騎術高超;「單挑驍將郭汜」事件,足見其戰鬥力十足。

陳壽曾評價呂布為「虓虎之勇」,漢末年間,董卓把持朝政,舉國上下悲拗。而與此同時,呂布作為董卓的重要猛將,在其勢力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呂布曾在董卓的蠱惑之下,先斬殺丁原,後在王允的勸說之下,將董卓一戟斃命。

其「輕狡反覆,唯利是視」的性格缺陷終將使其陷入不仁不義的境地。其雖為三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猛將,但是無論黑道、白道皆不敢接納此人。亂世中,其得志猖狂、左右逢源的形象使各路諸侯皆咬牙切齒。

按理說,呂布斬殺董卓,算是替天行道,可以一展身手才是。然董卓的離開,呂布雖有一身武藝,依然需歷經挫折、顛沛流離,甚至寄人籬下,見機行事。然而其高傲的性格缺陷註定是呂布一生的敗筆,反覆無常且唯利是圖,故而張飛稱其為「三姓家奴」。

對於這一點,並非只有張飛這樣認為,其他諸侯或將士對呂布的性格以及言行也是褒貶不一。

其被冠以「三姓家奴」的事件源於丁原與董卓皆命喪其手。在呂布殺害丁原一事上,是其人生汙點的開始。再殺董卓,名義上是匡扶正義,且有功於國家,理應得到獎賞或讚揚才是,但事實上,其汙點反而越描越黑,或許呂布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吧!

2樓:陽光的

雖然呂布武功高強,但是他被稱為三姓家奴,不能做到對主公忠心耿耿,所以沒有人願意接納乙個隨時會背叛自己的人。

3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因為呂布只有勇猛,沒有忠誠,連自己的義父都能背叛殺害,忘恩負義,是乙個十足的小人,所以各路諸侯根本就不會接納這種人。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多次易主,屬於典型的牆頭草,這樣的人各諸侯當然不敢用。

5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呂布雖然非常的有才能,但是他的野心也非常的大,還有就是他的人品不怎麼樣所造成的結果。

蒙古人身形彪悍,驍勇善戰,為何總是打不過清軍

我們都知道,蒙古人是我國的一個強悍遊牧民族,他們以放牧為生,驍勇善戰,能夠說蒙古人是規範的戰役民族。曾幾何時,成吉思汗就率領著他的子孫們橫掃歐亞大陸,可謂是所向無敵,能夠說是征服了將近半個國際。儘管最終蒙古帝國崩潰了,可是,割裂的蒙古人仍然是北方草原上的一代霸主,無人能夠替代,乃至,他們還擄走過大明...

曾經驍勇善戰的契丹人都去哪了

我國北方的草原部落可以說始終伴隨著中原文明在不斷髮展變化,中原王朝不斷改朝換代,草原部落亦是如此,可以說匈奴人和鮮卑族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之後,契丹族逐漸登上歷史舞臺。縱觀北宋的歷史,都和契丹人的遼國剪不斷理還亂,盛極一時。後來大家也都瞭解,遼國的一個小部落女真族由於不堪忍受契丹人的壓迫與剝削,在完顏阿...

八旗子弟原本驍勇善戰,是因為經歷了什麼才變得好吃懶做?

因為清朝打敗明朝之後。對八旗子弟封藩王,並且還採用世襲制,八旗子弟,衣食無憂。為何曾經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最後只會吃喝玩樂?對於中國最後的乙個封建王朝清朝,大家可能都是記憶猶新的。對於清朝,曾經也是依靠著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問鼎天下的。而這支力量,就是八旗。可在最後清末時期,曾經勇猛的八旗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