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爵位詳細的劃分,清朝爵位等級排列

時間 2025-04-11 18:25:15

1樓:匿名使用者

滿清為皇親國戚劃分了不同的爵位,從高到低分別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這十二等級的爵位均可世襲,也可另封,都是針對皇親春迅指國戚所設。除此昌慧之外,還有公侯伯子男、雲都尉、輕車都尉等爵位,都是針對非皇室宗親所設。

順治六年(1649),針對皇親國戚的十二爵位有了更嚴格的世襲制度。親王的兒子中,只有乙個兒子能世襲親王,剩下的兒子均封郡王。郡王的兒子中,只有乙個兒子能世襲郡王,其餘的兒子都封貝勒。

貝勒的兒子都封為貝子,貝子的兒子封鎮國公,鎮國公的兒子封輔國公,輔國公的兒子封鎮國將軍。當然,如果有立大扒配功的皇室宗親,可以越級封賞,比如郡王可直接封為親王,但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這也是滿清**為了鼓勵宗親勤勉工作的方法之一。

清朝爵位等級排列

2樓:乾萊資訊諮詢

1、公爵。2、侯爵。3、伯爵。4、子爵。5、男爵。

這樣的爵位等級排列是西方國家爵位最常見的排列方式,其中公爵權勢最大,男爵最小。現在西方多個國家還保留著爵位,有些國家允許世襲繼承。

我國古代也有爵位,不同朝代的爵位等級排列方法不同,比如周朝時,公爵是等級最高的爵位。也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那個時候爵位可以世襲,但現在我國已經沒有爵位了,它早已成為了歷史,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清朝爵位有哪些呢?

3樓:為生活一起努力吖

清朝爵位有以下幾種: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一等鎮國將軍、一等鎮國將軍、二等鎮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一等輔國將軍、二等輔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一等奉國將軍、二等奉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奉恩將軍。

清朝不同爵位俸祿介紹:和碩親王歲俸銀1萬兩,祿公尺1萬斛,世子歲俸銀6千兩,祿公尺6千斛。

多羅郡王 歲俸銀5千兩,祿公尺5千斛,長子歲俸銀3千兩,祿公尺3千斛。多羅郡王,簡稱郡王。

多羅貝勒 歲俸銀2500兩,祿公尺2500斛。原為滿族貴族稱號,即金代「勃極烈」的異譯。

固山貝子歲俸銀1300兩,祿公尺1300斛。

奉恩鎮國公 歲俸銀700兩,祿公尺700斛。

奉恩輔國公 歲俸銀500兩,祿公尺500斛。

不入八分輔國公俸銀450兩,祿公尺410斛。

鎮國將軍歲俸銀410兩,祿公尺410斛。

輔國將軍歲俸銀335兩,祿公尺335斛。

奉國將軍俸銀235兩,祿公尺235斛。

奉恩將軍俸銀135兩,祿187斛。

英國爵位是怎麼排的,英國古代的爵位等級排列是什麼?

客塵 傳統世襲貴族為 公 侯 伯 子 男 五爵。公爵作為世襲貴族的第一等,其詞源原意是 領袖 統帥 早在羅馬帝國時期,這一封號常常被授予開疆拓土的功勳統帥。侯爵最早來自德文,原意是藩侯 方伯,即我們所謂的封疆大吏,在英國歷史上,侯爵最早指的是威爾士地區的邊疆領地主,大約到了15世紀,侯爵慢慢演變為了...

為什麼清朝繼承胤禎爵位的是側福晉所生兒子弘春 祖制不是立嫡長子

立嫡長子是漢族人的祖制,不是滿族人的祖制!不是蒙古人的祖制!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朝代,雖然部分吸取了漢族的先進文化,但仍然堅持了滿族自己很多的傳統。立皇儲這件事上,滿族皇帝不受漢族祖制的限制!因為他經過九子奪嫡後成了皇帝,爵位當然有可能是庶子繼承啦。他的長子也有可能要當太子 漢人是一妻多妾 滿人是多妻...

曼聯的弗格森爵士的爵位是什麼等級

戰青嵐 大英帝國勳章由喬治五世於1917年設立,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該勳章旨在表彰在戰爭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後來,它主要授予在各個領域以及公益服務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社會各界人士,按等級的不同從高到底依次分為大英帝國大十字勳章gbe 二等爵士勳章kbe 三等爵士勳章cbe 四等爵士勳章obe和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