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窟採取了什麼雕刻手法,大足石刻圓覺洞雕像有什麼特點?

時間 2021-05-07 20:00:41

1樓:漫閱科技

縱觀大足石窟藝術,其雕刻手法除少數採用圓雕外,大多是以高浮雕,淺浮雕、透雕、線刻等手法,刀法隨形體塊面的轉折和質感而變化多樣,神態表情的刻畫則依雕刻物件的不同,或含蓄,或誇張,或變形生動活脫。尤其是宋代造像,既依莊嚴妙相的粉本,又大量融入了世俗化、民間化、生活化的審美意趣,在以本尊為中心的對稱式佈局中追求寓變化於整一的藝術效果。大足石刻由多代家族性石匠雕鑿,轉輪經藏窟由來自河南潁川的工匠胥安所雕鑿;從北方流寓大足的工匠伏氏家族,幾代人在大足造像不斷。

尤其是來自與大足縣相鄰的普州的工匠文氏家族,從北宋至南宋,代代相續,為大足石窟的宋代造像做出了傑出貢獻。現存的數十則的造像鐫記,不但明白地記錄了造像年代、題材內容,更完整記載了各個匠師的姓名,師從及親屬關係,為研究中國民間藝術發展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大足石窟藝術不僅為中國傳統雕刻藝術史譜寫了輝煌的篇章,也為中國宗教藝術的演變,展示出不同時代的審美取向,更為今日的雕塑藝術創作提供了最有益的借鑑。

2樓:歪果評中國

中國重慶大足石刻真是世界罕見的雕刻藝術

大足石刻圓覺洞雕像有什麼特點?

3樓:北京創典文化

圓覺洞是大足石刻代表作之一。洞內石雕,刻畫細膩,造型優美,裝飾性強。袍袖飄帶輕柔宛轉,如絹似綢。

仔細看看仿木刻供案它是不能移動的,然而卻酷似木刻,質感很強,那跪在供案前的菩薩,是在地上生了根的。

兩壁的12圓覺及其連成一體的基座,它們是從沿內的岩石中剝出來的,整個圓覺洞就是一件鏤空的藝術品,它科學地解決了大型石窟的聲、光、水處理難題,令人讚歎不已。

聰明的雕塑大師在進口處的窟頂上鑿了一個小天窗,日光從天窗斜射下來,正好照在窟內主像上,像舞臺上的聚光燈,巧妙地解決了採光問題。

大足石刻簡介

4樓:

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北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北1.5公里的北山。

北山摩崖造像長約三百多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造像最初開鑿於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至南宋2023年完成,歷時250多年。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

5樓:巨集

繼續補充樓上的,大足石刻主要集中在縣城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二處,分別屬於唐宋二個不同時期雕刻,手法有大大的不同,一個雕刻細膩(寶頂石刻),一個雕刻粗獷(北山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