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平原包含那些省份

時間 2021-10-20 09:43:28

1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東北平原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

東北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之間,南北長約1000多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可分為3個部分,東北部主要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遼河沖積而成的遼河平原;中部則為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鬆嫩平原。東北大平原是一個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的平原。

新中國成立後,大批轉業軍人、知識青年和幹部響應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排幹沼澤,開墾荒原。如今這裡已發展成為中國主要的糧食基地之一。

平原介紹

東北平原土層厚,土地肥沃,耕地廣闊,是中國主要的糧食產區。

東北平原包括北部的鬆嫩平原、南部的遼河平原和東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

其中鬆嫩平原由松花江、嫩江沖積形成,它與遼河平原由位於長春市附近的侵蝕低丘——松花江、遼河的分水嶺隔開,又合稱為松遼平原,是東北平原的主體。三江平原原是被稱為「北大荒」的沼澤,在被開墾之後成為糧食產區,但是原有溼地面積大量減少。

東北的三江平原則是一個低窪的平坦平原。過去這裡是一個山間盆地,每到雨季,三條大江的洪水滾滾而來,一齊湧向這個排水不暢的低窪原野,造成江水氾濫。再加上這一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漫長,氣溫較低,蒸發微弱,存於地面的積水蒸發不掉,滲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長年累月的積水就演變成中國有名的大沼澤地,成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長野草不打糧的北大荒」。

2023年以後,成千上萬的部隊指戰員,知識青年和幹部群眾,懷著開發邊疆,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開墾了成千上萬畝的荒地,建立了數以萬計的農場,使「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地理位置

東北平原,中國最大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東北地區中部,介於北緯40°25′~48°40′,東經118°40′~128°。南北長1000多公里,東西寬300~400公里,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

平原東西兩側為長白山地和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山地,南端瀕遼東灣。

組成

鬆嫩平原

西、北、東三面分別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的山麓平原,南為鬆遼分水嶺,大體呈菱形。一般海拔200米以下,以松花江和嫩江匯合處附近,即齊齊哈爾—白城—哈爾濱三角地帶為最低。在嫩江、烏裕爾河、訥謨爾河、雅魯河下游形成大面積的沼澤溼地,溼地上河曲發達,河漫灘寬廣,泡沼成群,還有沼澤溼地型的無尾河,如烏裕爾河和霍林河,為一特殊的閉流區。

遼河平原

位於遼東丘陵與遼西丘陵之間,鐵嶺—彰武之南,直至遼東灣,為一長期沉降區。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瀋陽以北較高,遼河三角洲近海部分僅2~10米。有遼河、太子河、渾河、大小淩河、沙河等,各河中下游比降小,水流緩慢,多河曲和沙洲,港汊縱橫,堆積旺盛,河床不斷抬高,汛期常導致排水不暢或河堤決潰,釀成洪澇災害。

遼河攜帶豐富沉積物,使平原不斷向遼東灣延伸。近海部分和古河道內澇積水多成沼澤,繁育大片天然和人工蘆葦。

三江平原

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北起黑龍江、南抵興凱湖、西鄰小興安嶺、東至烏蘇里江,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三條大江浩浩蕩蕩,匯流、沖積而成了這塊低平的沃土。這裡平均海拔50-60米,總面積約10.89萬平方公里,水資源豐富,總量187.

64億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積大致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帶還分佈有252萬公頃的針闊混交林。

分水嶺

由沖積、洪積物組成,上覆黃土。分水嶺是更新世時沿斷裂上升而形成的。分水嶺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150公里左右,海拔200~250米。

分水嶺外貌似波狀起伏的平原,與南北平原渾為一體。

最初在法庫—鐵嶺一帶,由於遼河下游平原長期下沉,河流溯源侵蝕,逐漸向北推移,直至通榆—公主嶺一帶。

東北平原西南部以西遼河為中心,呈沙丘與窪地相間、微波起伏的風沙地貌景觀。沙丘和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為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70~250米。

沙丘從西向東、從西南向東北,以流動沙丘為主逐漸過渡為半固定、固定沙丘。如今,除甸子地墾為農田外,仍多為草原,科爾沁草原即分佈於此。地勢低窪積水的沼澤溼地則生長有蘆葦、蒲草、烏拉草等。

為防止風沙,從2023年開始營造西部防護林帶。它是中國三北防護林的組成部分。南起新民縣,北到甘南縣,東自長春市,西至翁牛特旗,長達800公里,寬約500公里,防護農田面積達300多萬公頃。

平原氣候

東北平原處於中溫帶,屬於溫帶季風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7月均溫21~26℃,1月-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h,由南向北遞減。

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量的85~90%集中於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個月。年降水變率不大,為20%左右。

乾燥度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較好生長,遼河平原南部還可栽培棉花和冬小麥,僅鬆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長困難。春季低溫和秋季霜凍現象頻繁。

江河兩岸和窪地,汛期常有洪澇災害。

平原土壤

鬆嫩平原中、東部,主要為黑土,分佈於山前臺地和平原階地上,從北向南呈弧形分佈;鬆嫩平原西部主東北平原要是黑鈣土、草甸土。在遼河平原主要分佈有草甸土-潮土。砂土的分佈以平原西部最廣。

濱海有鹽土、沼澤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和石油資源是東北平原最具優勢的自然資源。

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東部、北部以自然肥力較高的黑土為主,西部主要是黑鈣土和草甸土,南部遼河平原分佈有草甸土一潮土。境內大部分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較豐富,宜於引灌,據統計,尚有宜農荒地sjx)多萬畝,草原刁茄多萬公頃,草山草坡213萬公頃, 農牧業開發潛力十分巨大。

石油是東北平原最重要的礦產資源。平原北部在中生代晚侏羅紀時已初步形成拗陷盆地,白堅紀進人大發展時期,湖泊及河流相沉積厚達6儀舊米,後因盆地抬升縮小,新生代沉積厚度約15(x)米,巨厚的沉積物,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據研究,鬆遼盆地總生油量可達 8(x)、以刀億噸,按ro%的聚集係數計,總聚集量約80~叩億 噸,天然氣儲量前景可在2《xx)億立方米以上。

除大慶油田外, 還有吉林油田、遼河油田。

糧食基地

鬆嫩平原是東北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耕地面積大(1130萬公頃)佔東北區耕地總面積的半數以上,農村人口人均耕地0.45公頃,耕地中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約佔83%,土壤自然肥力高。中溫帶半溼潤氣候適宜於一年一熟的喜涼作物和中、早熟的喜溫作物生長。作物以玉米為主,產量佔東北區玉米總產量的64%左右,其次為水稻、小麥和大豆,產量分別佔東北區水稻、小麥和大豆總產量的23%、25%和32%。

鬆嫩平原也是甜菜、奶類的生產區,產量分別佔東北區的64%、58%。可見鬆嫩平原是東北區的農業重要基地,在全國也具有重要地位  。

鬆嫩平原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120~250m。黃土狀物質構成的臺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地表略有起伏。哈爾濱、齊齊哈爾和白城間的三角形以內地區,仍在沉降中,構成了向心水系。

由於排水不暢,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沼澤化。

平原邊緣由於隆起,形成一系列臺地。東部山前臺地,地表微波狀起伏,海拔240~300m。臺地表面上部為黃土狀亞粘土物質,下部為沙礫層。

這裡年降水量500-700mm,地帶性植被是森林草原,是著名的黑土帶,開發歷史較久,是重要的商品糧、經濟作物產區,具有農業綜合發展的條件。但這裡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部分地區澇害嚴重。哈爾濱、長春等大城市水與大氣汙染,以及松花江汙染是國土整治的重點。

應大力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對松花江及其支流進行綜合治理,加強水利建設,抗洪排澇。

鬆嫩沖積湖積平原,經風力侵蝕與堆積作用,形成了淺崗地與封閉的淺碟形凹平地交錯的地表形態。雖有鬆嫩水系流過,但支流甚少,地表水多彙集於眾多的凹平地內,形成鹼水泡沼。實際上,它具有內陸型平原性質。

溼地、沼澤、湖泡眾多,河曲發達是地貌上重要特徵。

鬆嫩平原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土地生產率不高,土地利用不夠合理。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過程中又忽視治理、保護措施,致使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鬆嫩平原糧食產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頻率高,伏旱、秋澇在有些年份亦較嚴重,低溫冷害頻繁。水資源雖較豐富,但開發利用率低,有效灌溉面積不足耕地的15%,抗災能力低,受旱、澇影響,糧食產量波動在20%~30%左右。本區自北向南≥10℃積溫大多在2000~3200℃之間,氣溫的年較差大,本區農作物栽培又以對低溫較敏感的玉米為主,而且近些年將中晚熟品種盲目向北擴充套件,每遇低溫年份,常遭到嚴重低溫冷害而減產。

低溫冷害,一般是指氣溫在0℃以上,在作物整個生育期或某個生育期,低於作物所需要的臨界溫度而造成嚴重減產。低溫冷害年,農作物平均減產約13%~35%。東北的低溫冷害,可分延遲型和障礙型兩型別,有的年份兩種型別兼有,可稱混合型。

延遲型冷害,主要是生育期氣溫較低,使作物抽穗期推遲和灌漿緩慢,以至秋霜前不能成熟,粒重降低,空批率大,成熟度低。障礙型冷害,是在作物孕穗、開花期遇到短期連續幾天的低溫,危害花器官,造成空粒大增,引起減產。研究表明,只有水稻和高粱存在障礙型冷害。

而對作物產量影響最大的則是延遲型冷害。冷害年作物減產,除了溫度的直接影響外,還因氣溫低,限制光能資源的利用,間接影響產量。冷害的分佈,有從南向北遞增的趨勢。

嚴重的冷害頻率在10%~20%之間。低溫冷害對農業生產威脅很大,但只要掌握了它的規律,採取積極措施,就會大大減少損失。按各地氣溫條件合理佈局作物及其品種,是戰勝冷害的戰略性措施。

分析近幾十年來冷害減產的情況表明,其原因之一是作物品種佈局不合理,生育期較長的偏晚熟品種越區種植。應開展作物區劃和作物品種區劃的研究,做到適地適種,採取增肥改土、選育、推廣早熟耐低溫的高產品種,適時早種,改革耕作制度,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

鬆嫩平原在東北區農業開發歷史較早,外延開發的潛力已不大:今後主攻方向是深度開發,提高單產。糧食單產不夠高主要是由於農田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

本區土壤的自然肥力較高,但長期以來只用不養,地力下降。黑土帶土壤侵蝕較重,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漸減低。化肥施用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家肥施用量更少,不施肥的白茬下種田約佔全區耕地的1/3,成為低產的主要原因。

東部山前臺地,年侵蝕模數約為6000t/平方公里,黑土層越來越薄,水土流失對商品糧基地建設影響很大,需要積極預防和治理。

搞好商品糧基地建設,必須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出發,堅持開發利用、保護、治理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層次多功能的複合生態結構。今後鬆嫩平原農業的發展,應立足於資源的深度開發,著重解決產量不穩不高的問題,主要是加強水利建設和建立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增強對旱、澇的抗禦能力;合理調整作物品種佈局,避免、減輕低溫冷害;努力培肥地力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在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強化種植業和飼養業、農區和牧區的結合,加快畜牧業的發展;鞏固提高以玉米、水稻、小麥、大豆、甜菜以及肉、奶為主的農業綜合商品生產基地。

東北三省

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和糧食主產區,具有綜合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雄厚的科教人力資源等優勢,是一片極具潛力的富饒之地。土地總面積78.7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8.

2%,人口10715.4萬人,佔全國的8.4%。

東北三省是中國對東北亞地區開放的視窗,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華北是東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有豐富的資源和技術力量,同時還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是東北經濟發展的大後方。

東北三省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佈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專案,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東北老工業基地中的裝備製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製造業,曾經為我國做出很大貢獻,仍具有產業優勢、科研優勢和產業技術工人等「基礎性技術群體」的優勢和產業實力,而這些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所不具備的。

如遼寧省的機床佔全國的11%,吉林省的汽車佔全國的11.5%,黑龍江省的大型火電和水電裝備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3%和50%,東北三省的輸變電裝置佔全國的40%,對國家的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2023年,東北三省的工業增加值4682.

6億元,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1.0%。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10955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908家。

東北平原為什麼適宜種水稻,東北平原為什麼可以和植水稻

資深錦衣衛 水稻喜高溫 多溼 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 12 最適28 32 分櫱期日均20 以上,穗分化適溫30 左右 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 35 開花最適溫30 左右,低於20 或高於40 授粉受嚴重影響。東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僅有的三大黑...

為什麼東北平原可以產水稻,而華北平原不可以

東北平原可以產水稻,而華北平原不可以這是因為華北平原是全國最缺水的地區,目前華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已經下降到可怕的程度了。根本沒有能力支援水稻生產。為什麼華北平原適合種植水稻,東北平原反而不合適,從氣候角度說明 陳佳偉吧 華北平原不適合種植水稻 東北平原才適合種水稻 因為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內雖然緯度位置...

東北平原大氣壓是多少?

把溫度為0 緯度為45度的海 平面作為標準情況時的氣壓,稱為1個大氣壓,其值為760毫米水銀柱高,或相當於 百帕。東北地區的海拔是50 200米。大氣壓變化規律研究 在海拔3000米以內,每上升10米,大氣壓大約降低100 pa 以此類推東北平原的大氣壓應該是百帕到百帕。地球科學包括地理嗎?包括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