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樂市李姓由來,福建省長樂市李姓由來

時間 2022-02-01 20:13:20

1樓:5為伱執著

李騏(1378—1425)

字德良,長樂沙京人。本名李馬,皇帝(明成祖)認為狀元以畜名不吉,遂御筆書寫「其」字於「馬」字的右邊,改名為李騏。

生於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成祖永樂十六年(1418)戊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長樂首石山,俗稱狀元峰,因此山與長樂在短短十二年裡連出兩狀元有關。據《長樂縣誌》記載:"首石鳴則大魁出,明永樂間再鳴,而馬鐸、李騏相繼掄元至今傳為佳話"。

明弘治間長樂縣教諭潘援遊首石山有「欲喚山靈問訊息,大魁來歲為誰鳴」之句。而更為出奇的是,這長樂兩狀元竟是同母異父兄弟。《秦淮風月》雲:

馬鐸並非正室所出,其母為馬父妾,生鐸後,乃父念及李姓好友無子,將鐸母贈之,後生李騏,初名馬,其意不解自明。一妾從二姓而生兩狀元,實乃千古奇聞。。。

李姓的起源

2樓:116貝貝愛

李姓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為理氏,後為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

李拼音:lǐ

釋義:1、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

投桃報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為人只要忠誠、正直一定會感動別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稱。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李錐[lǐ zhuī]

北魏李世哲的外號。

2、李仙[lǐ xiān]

指漢李膺。

3、李四[lǐ sì]

假設的名字,常與張

三、王五一起指代不特定的某個人,揶揄或者概括常用;李實為中國之大姓,由古至今均如此,百家姓中李在當時排名第四,俗稱李四。

4、李紳[lǐ shēn]

李紳:唐代詩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後遷居無錫(今屬江蘇)。

5、李逵[lǐ kuí]

《水滸傳》中梁山泊好漢之一,綽號「黑旋風」,具有農民的純樸、粗豪的品質,反抗性很強,對正義事業和朋友很忠誠,但性情急躁。

6、李會[lǐ huì]

古代風俗,婦女於立夏日取李汁和酒飲之,稱為「李會」。

3樓:

據家譜記載,山東萊蕪李姓是在明朝末年,從河北省棗強縣遷至萊蕪。李姓發源於河南鹿邑(過去叫苦縣)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講李姓時,說這是沒有什麼疑義的。一支遷往隴西(李淵那支)分生出39房,另一支遷往趙郡(今河北邯鄲周遍),分生出3組,東、南、西,萊蕪是東組那支,遷往萊蕪及安徽、從血緣來看,萊蕪李姓和安徽李姓近些。

其次是河北、河南湖廣、山西等李姓。

李氏的祖先起源

4樓:匿名使用者

1、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為理氏,後為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世。

2、李樹圖騰說。即認為李姓起源於圖騰崇拜, 以李樹為圖騰。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 後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 並以李樹為神樹, 亦即圖騰樹。故凡李氏子孫, 常於宅旁種李以為象徵, 至今還儲存這個習慣。

3、源出姬姓(虎圖騰)說。有一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

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於封賞賜姓與恢復李氏。蜀漢時期,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漢晉時期,北方遊牧的少數民族內附,部分匈奴人和鮮卑人隨之被賜為劉、李等姓;北魏時期,孝文遷都洛陽後,實行文化上全面漢化政策,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被封為李氏 。

5樓:楊子電影

第一,傳說中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堯、舜的大理之職(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為理氏(古字中「理」與「李」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或李)為氏。又有老子為李氏女所生之說。傳說李母懷胎81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樹,因以為姓」。此指樹為姓,歷來被稱為「妄」說。

第三,春秋時趙國將領武安君的後代有李左車,其後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羅等氏因建國有功,被賜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陸李姓是第一大姓。

李姓為了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2023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氏為第二大姓氏。

6樓:匿名使用者

李姓出自黃帝,其始祖皋陶是黃帝孫顓頊的後裔。《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出自嬴姓,皋陶之後,世為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

」皋陶任理宮,即掌管司法的長宮。《史記》記載他主持制定了五種刑罰,並依照罪行的輕重來量刑治之,還對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皋陶之後,歷虞、夏、商,26世為理官。

按古人以官為氏的習慣,故稱呆陶及其後裔為「理」氏。

以理為氏,後來為什麼又變成了「李」呢?原來,以官為氏的理氏,傳至理徵時,任商紂玉的理官,時紂王昏庸無道,理徵執法不阿,為紂玉所不容。理徵罹難,理氏家族將面臨滅族之災。

理徵之妻帶幼子利貞逃至伊侯之墟(今河南)避難,飢餓不堪,只見樹上結有「木子」,便採來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後,利貞為防追捕,不敢姓理,感念「木子」救命之恩,遂改為「李」氏。「木子」,正是李樹的李子。

史籍記載,李氏郡望有13個,即:隴西、趙郡、柳城、略陽、雞田、武威、代北、高麗、范陽、渤海、西域、河南、京兆等。其中,隴西與趙郡這兩支郡望名聲最大,今天下李氏多出自這兩支。

「隴西」,是李氏的發源地,在今甘肅境內。據《人民**》(2023年8月27日)報道「李氏根基在隴西」,已正式批准在隴西修復李氏「隴西堂」。現在,泉州城鄉乃至臺灣、東南亞的李氏人家,大都在大門匾額上鐫刻著「隴西衍派」,以示不忘祖源。

二、李氏入閩

李氏入閩,始於唐代,《漳州府志》記載:「李伯瑤者,固始人,隨陳元光開漳州」。臺北《李氏族譜》也載:

「先世光州固始人,唐末隨王潮入閩。」還有《燕樓派家譜》雲:其先世唐時居燕京東角樓,宋元間有李善浦到福建泉州做官,便把家安在同安(屬古泉州),這支李氏,在臺灣李氏中人數最多。

隴西李氏入閣,在宋代出了大名鼎鼎的李綱。李綱是宋代的著名的主戰派,官至丞相,作出重大貢獻。李綱的先祖是唐朝宗室,避難入居福建邵武,其裔孫有李珠者,生五子:

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其中李火德之後裔,人數最多,遠播於海內外,被尊為南方隴西李氏的一大始祖,亦被稱為閩臺始祖。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李氏入閩最早的一支是唐朝江王李元祥,據永春《官林李氏族譜》載,李元祥封於閩越,其後裔或居南安,或遷沙縣,至18世有一支派徙於永春,卜居官林。今官林李氏蔚為大族,並播遷臺灣、海外。

7樓:匿名使用者

李姓起源

一、**有六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

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勳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4、春秋時趙國將領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車,其後以李命姓。

5、為北魏代北複姓所改。北魏時有代北複姓叱李氏、高護氏,隨孝文帝入中原後,改為單姓李氏。見《魏書官氏書》、《通志.氏族略》。

6、少數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邊朝鮮族常見姓氏有李姓。

「李」字,這個姓氏是怎樣由來的?

8樓:七情保溫杯

有關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 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一、以官名為姓。

皋陶之後,世為大理(掌管刑法的獄官之長),以官為姓,春秋時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李為氏,稱李耳。

二、據北史所載,趙郡李氏,為趙將武安君之後,李左車其先也。

三、據魏書所載,後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叱李氏,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為國姓。

唐初開國元勳諸將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董,羅,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為複姓)賜與國姓李。此外還有許多家族改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擴充套件資料:

一、遷徙分佈

李氏自商末至東周的二百年間一直居住在豫東。

西漢時,李氏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自東漢開始,有李氏族人陸續徙居西南,分佈於川、滇一帶,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壯、彝、滿、回、土家、納西等民族中。魏晉南北朝時,李氏已是全國的大姓,中原的崔、盧、李、鄭並稱四大名門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發展。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李氏作為國姓,最為顯貴。

唐代李氏南遷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遷,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於唐高宗時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有不少李氏子孫遷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時,因動亂,李氏有遷往福建、莆田、晉江等地定居的。

從明末開始,閩、粵李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李氏遷徙至海外,始於明朝初年,去琉球國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國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許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華人。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政權。

二、家族名人

1、李耳(即老子)

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學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國重要的哲學思想道家的創始人。

2、李白:中國最偉大的浪漫詩人,祖籍甘肅秦安,他被譽為詩仙。

3、李廣:西漢時人,曾歷仕文、景、武帝三朝。

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作戰70餘次,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

4、李清照:南宋女詞人。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5、李陵:讓歷史無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漢朝隴西成紀人。飛將軍李廣的孫子。

李陵是在孤軍深入,打了勝仗,在矢盡援絕的情況下暫降匈奴的。但他畢竟是背漢降敵,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孫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過。以後又百計勸降蘇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諒了。

6、李自成:明末農民義軍領袖,號闖王,陝西米脂人。

7、李鴻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國有功,歷任直隸、湖廣、兩廣總督。尤善外交,曾多次代表清廷與外國簽訂條約。

後因積勞嘔血而死,晉封一等侯,卒諡文忠。

8、李嘉誠(1928~)

2023年出生於廣東潮州,2023年身家220億美元李嘉誠穩坐華人首富;愛中國人士之一。

福建省長樂市有幾個鎮,福建省長樂市屬於那個地區市的?

秋秋 長樂現轄14個鎮 2 個鄉 2 個街道,共有231個村 14個社群居委會 6個居委會。全市轄 吳航街道 航城街道 漳港街道 營前街道 首佔鎮 玉田鎮 松下鎮 江田鎮 古槐鎮 文武砂鎮 鶴上鎮 湖南鎮 金峰鎮 文嶺鎮 梅花鎮 潭頭鎮 羅聯鄉 猴嶼鄉。長樂區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名取自 詩經 長安...

福州長樂有哪幾個鄉鎮,福建省長樂市有幾個鎮

聖誕老東東 截至2019年6月,福州長樂下轄吳航 航城 營前 漳港4個街道,首佔 玉田 松下 江田 古槐 文武砂 鶴上 湖南 金峰 文嶺 梅花 潭頭12個鎮,羅聯 猴嶼2個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鄉鎮 1 玉田鎮 玉田鎮位於福州市長樂區西南部,地處閩侯 福清 長樂三縣 區 交界處,自然風光十分優美,曾獲...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有幾個鎮,福建省三明市有哪些鎮

均溪鎮 石牌鎮 上京鎮 桃園鎮 太華鎮 建設鎮 廣平鎮 奇韜鎮 湖美鄉 屏山鄉 吳山鄉 前坪鄉 武陵鄉 文江鄉 梅山鄉 華興鄉 謝洋鄉濟陽鄉 10鄉8鎮 濟陽鄉 前坪鄉 梅山鄉 湖美鄉 吳山鄉 文江鄉 華興鄉 屏山鄉 謝洋鄉 武陵鄉 建設鎮 桃源鎮 均溪鎮 奇韜鎮 太華鎮 上京鎮 石牌鎮 廣平鎮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