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 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採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放型經濟。
【基本含義】
大力發展和不斷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交換和國際競爭,以生產和交換的國際化取代閉關自守和自給自足,促進經濟的變革,使我國經濟結構由封閉型經濟轉變為開放型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
【基本內容】
※ 大力發展對外**,特別是發展出口**
※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置,特別是有助於企業技術改造的適用的先進技術
※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特別是更加積極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興辦中外合資、中外合作與外商獨資企業
※ 積極開展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
※ 發展對外經濟技術援助與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
※ 設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以帶動內地開放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2。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提升沿海開放,實現對內外開放相互促進。
3。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
4。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二、堅持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對外開放具體形式】
1.利用國外的資金和技術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形式。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物質基礎薄弱,建設資金匱乏。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必須籌集充足的資金,包括國內的資金和國外的資金。
根據國際經濟學關於跨時比較優勢的觀點,任何社會都面臨著當前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的選擇。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是偏好當前消費的,因而可以通過借貸來進行跨時**,用一定的未來消費換取當前的消費。我國是具有跨時比較優勢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有許多生產率很高的投資機會,所以要積極地、大膽地利用外資。
但是,要重視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把利用外資與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鼓勵投向農業、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這裡必須明確一個原則,就是利用外資的主動權一定要始終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這條原則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利用外資的目的是發揮我國市場、資源和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我們要圍繞這樣的目的,選擇優勢產業,引導外資投向的結構及其調整;第二,利用外資要堅持「適度」的原則,科學地分析我們的發展潛力和償還能力,在總體上把握一個合理的額度,避免發生債務危機。而且,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世貿組織的規則,形成規範的外商投資准入制度,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在利用外資的同時,還要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裝置。
通過吸收和消化,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升級換代,提高我國企業的素質,增強國際競爭力。
2.擴大商品和服務**是對外開放的基本形式。古典經濟學和現代經濟學告訴我們,通過國際**既可以獲得絕對優勢,調劑餘缺;又可以獲得比較利益,節約社會勞動。出口將促使資本投向最有效的領域,為國際市場進行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從而取得規模經濟效益。
同時,還能帶動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引進。它通過「乘數」作用產生一輪又一輪的連鎖反應,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擴大商品和服務**,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具體來講,要從如下方面來開展工作:要重視空間上的擴充套件,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既鞏固傳統市場,又開拓新興市場,增強抗風險能力。要重視質量上的提高,堅持以質取勝,提高出口商品與服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加快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的建設,努力推進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擴大名牌機電產品的市場份額,使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從以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向以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轉變。還要優化進口結構,著重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裝置;要推動關係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進口的多元化;要建立必要的戰略儲備制度。
3.興辦經濟特區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對外開放的特殊形式。特區是技術、管理、知識的視窗,是對外政策的視窗,是開放的基地。通過興辦經濟特區,探索改革開放的道路,取得有價值的經驗,可以帶動沿海地區乃至全國的改革開放。
我國的經濟特區從誕生的時候起,其命運就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緊緊相連。可以說,如果沒有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實踐,就不可能形成現在的全方位開放的格局。
【在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加入世貿組織標誌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自然會有新的特徵、新的任務,要實施新的戰略。從新的特徵看,就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條件下,中國進一步融入了經濟全球化的環境,國內市場的競爭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從新的任務看,就是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
實行對外開放,既要向外國開放我們的市場,又要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只進不出或者只出不進,都不是完全的開放;進出結合、有進有出,才是完全意義上的開放。如果說前一個時期的開放在「引進來」上下的功夫更多一些,那麼,現在我們就應該在「走出去」上下更多的功夫,這是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要求。
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和加入世貿組織,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條件更加成熟,要求也更迫切了。要鼓勵和支援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要加強總體規劃,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培訓熟悉國際**的人才,創造「走出去」的良好環境;要組織國有企業及其他所有制企業,通過合資、合作、併購和技術轉讓的形式「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要鼓勵各種企業「走出去」投資創業,進行經濟技術合作,帶動商品和勞務的出口;要支援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展對外設計諮詢,承包大型工程專案,帶動成套裝置和技術的出口。
要培植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組建生存和發展能力強的經濟航空母艦。要以資本為紐帶,積極推動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企業重組,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較強的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要支援優勢企業擴大對外投資,建立國際性的生產體系、銷售網路和融資渠道,在全球範圍進行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同時,要始終注意維護國家的主權和經濟社會安全,注意防範和化解國際風險的衝擊。
這樣,我們的企業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迅速成長,我國的經濟就會在國際化的程序中走向成熟。
【實行對外開放的原因】
1. 實行對外開放是總結國內外歷史經驗的必然結果
2. 實行對外開放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的客觀要求
3. 實行對外開放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4. 實行對外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條件
2樓:匿名使用者
對外開放是我國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
中國對外開放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對外開放的目的:大力發展和不斷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交換和國
際競爭,以生產和交換的國際化取代閉關自守和自給自足,促進經濟的變革,使我國經濟結構由封閉型經濟轉變為開放型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
對外開放的意義:經濟特區的建立,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對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樓:沙發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目的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意義: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採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放型經濟。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重大舉措,對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科學總結我國曆史經驗教訓的必然結果。我國歷史上經濟社會長期停滯落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
第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追隨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客觀選擇。在當代,世界最新通訊技術的運用和現代交通工具的變革,使各種交往手段越來越現代化,國際經濟生活的時空大大縮短,使國際交往互惠更加便利;資源、勞力、技術、資金、資訊等生產要素普遍納入經濟生活國際化的洪流之中,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的社會化、國際化、一體化普遍要求各國開啟國門,採取更加開放的政策。世界市場的擴大,要求各國實行開放政策,既發展自己,也推動全世界的發展。
第三、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在推進傳統產業革命,趕上世界新技術革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如資金短缺、技術落後、管理經驗不足、生產效益不佳等困難。這些困難如果得不到克服,已經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就有流產的危險。
而要儘快妥善地解決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和矛盾,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實行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發展對外**和經濟技術交流。實行對外開放,是保證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5樓:匿名使用者
對外開放: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採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放型經濟。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重大舉措,對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科學總結我國曆史經驗教訓的必然結果。我國歷史上經濟社會長期停滯落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
第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追隨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客觀選擇。在當代,世界最新通訊技術的運用和現代交通工具的變革,使各種交往手段越來越現代化,國際經濟生活的時空大大縮短,使國際交往互惠更加便利;資源、勞力、技術、資金、資訊等生產要素普遍納入經濟生活國際化的洪流之中,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的社會化、國際化、一體化普遍要求各國開啟國門,採取更加開放的政策。世界市場的擴大,要求各國實行開放政策,既發展自己,也推動全世界的發展。
第三、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在推進傳統產業革命,趕上世界新技術革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如資金短缺、技術落後、管理經驗不足、生產效益不佳等困難。這些困難如果得不到克服,已經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就有流產的危險。
而要儘快妥善地解決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和矛盾,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實行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發展對外**和經濟技術交流。實行對外開放,是保證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當今社會對外開放與中國近代史對外開放有什麼不同
共同點 開放地區都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這兩次開放本質不同 後者嚴重地踐踏了我國的主權,前者體現了平等互利的原則。後者開放時中國是被動的,前者開放時中國是主動的。後者發生在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前者發生在社會主義時期。後者屬於外國的侵略行為,前者則屬於中國的自主行為。結果不同 後者開放使...
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是什麼,中國對外開放的內容是什麼?
太和資訊 第一 創辦經濟特區。第二 開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 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第四 開放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經過多年的對外開放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政策,我國的對外開放由南到北 由東到西層層推進,基本上形成了 經濟特區 沿海開放城市 沿海經濟開放區 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 沿邊開放城市 這樣一個...
論對外開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中國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夏侯藍尹仰冬 第一,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係,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國際化的客觀要求。新技術革命的蓬勃興起,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巨大提高,國際分工進一步加強,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絡,已從僅有的商品交換廣泛滲透到生產協作,技術 資訊交流,資金融通和勞務合作等各個領域。當今世界經濟的國際化主要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