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發現小汽車的哪些設計和使用過程中的哪些現象與物理知識

時間 2021-05-07 20:01:52

1樓:謝小柒

解答:答:(1)現象: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的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涉及的物理知識:物體具有慣性;

(2)現象:汽車突然啟動(或剎車)時,人會後仰(或前傾);涉及的物理知識:物體具有慣性;

(3)現象:安全帶比較寬;涉及的物理知識: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4)現象:輪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涉及的物理知識: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你發現小汽車的哪些設計和使用過程中的哪些現象與物理知識有關?試舉兩一例(要求寫出設計或現象,以及所

2樓:愛粉絲

答:(1)現象: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的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涉及的物理知識:物體具有慣性;

(2)現象:汽車突然啟動(或剎車)時,人會後仰(或前傾);涉及的物理知識:物體具有慣性;

(3)現象:安全帶比較寬;涉及的物理知識: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4)現象:輪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涉及的物理知識: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小汽車那些設計和使用過程中的那些與物理知識有關?

3樓:物理專家闞虎恩

外形設計為流線形 主要是為了減小行駛過程中所受的阻力

輪胎有花紋,主要 是為了增加摩擦力

小汽車的設計與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哪些有關

小汽車的結構或使用方面涉及什麼物理知識?

4樓:計迪瑞樂邦

(1)現象: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的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涉及的物理知識:物體具有慣性;

(2)現象:汽車突然啟動(或剎車)時,人會後仰(或前傾);涉及的物理知識:物體具有慣性;

(3)現象:安全帶比較寬;涉及的物理知識: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4)現象:輪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涉及的物理知識: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答:(1)現象: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的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涉及的物理知識:物體具有慣性;

(2)現象:汽車突然啟動(或剎車)時,人會後仰(或前傾);涉及的物理知識:物體具有慣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小汽車已經走進我們的家庭。仔細觀察和思考,可以發現小汽車的一些設計

5樓:阿巣

(1)減小;因為小汽車外型是流線型,當汽車高速行駛時,車身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小汽車受到了一個向上的升力,減小了小汽車對地面的壓力。

(2)比熱容比較大;2.1×10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小汽車已經走進我們的家庭.(1)仔細觀察和思考,你發現小汽車的哪些

6樓:百度使用者

(1)物體由於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司機和乘客與汽車一起運動,當汽車突然停止,司機和乘客由於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容易衝出車外發生事故.所以司機和前排的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

(2)甲錶盤上顯示的行駛速度為v=80km/h,里程為0236km;乙錶盤上的里程為0276km,則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路成為s=0276km-0236km=40km,

汽車行駛的時間為

t=sv

=40km

80km/h

=0.5h;

(3)s=10km,t=10min=16h,開車的速度為:

v=st

=10km16

h=60km/h>40km/h

∴該車在限速路段超速;

警示語: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飲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故答案為:(1)設計或現象: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的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

涉及的物理知識:物體具有慣性.

(2)汽車的行駛速度為80km/h;行駛時間為0.5h;

(3)該車的行駛速度為60km/h>40km/h,所以超速;

警示語: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飲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現象是和物理有關的

7樓:咪浠w眯兮

1、從高處落下的薄紙片,即使無風,紙片下落的路線也曲折多變。這是由於紙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狀各異,因而在下落過程中,其表面各處的氣流速度不同,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致使紙片上各處受空氣作用力不均勻,且隨紙片運動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紙片不斷翻滾,曲折下落。

2、冰凍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燒燙的東西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

原因是水的比熱容比空氣大,同樣接觸面積的情況下,水下降一度能傳遞給肉的熱量遠遠高於空氣。

3、有雪的路面撒些食鹽化的快,這些現象都表明:鹽作為了融雪劑。原理是:由於鹽水的凝固點比水要低,撒上鹽以後,雪周圍的水就便成鹽水,因此就凝固不了。

4、打雷時,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這些現象都表明:光比聲音傳播快!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

0*10^8m/s,而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m/s。所以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更快。

5、在加油站,經常會看到「禁止用塑料桶裝汽油」警告語,我們知道用塑料桶裝汽油,在運輸過程中,由於塑料是絕緣體,因此它不能將由於摩擦而產生的電荷傳匯出去,電荷累積多了,就容易產生放電現象,從而就會引起汽油燃燒,出現危險事故。

8樓:發展

一、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

2.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

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汙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

5.廚房中的電燈,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6.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

二、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水壺的壺嘴與壺肚構成連通器,水面總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3.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

4.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

大摩擦。 5.火鏟送煤時,是利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

6.往保溫瓶裡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於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7.磨菜刀時要不斷澆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

三、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一)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

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製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汙染空間。 4.滾燙的砂鍋放在溼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溼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容易破裂。

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6.冬季從保溫瓶裡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後,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

7.冬季剛出鍋的熱

湯,看到湯麵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因為湯麵上有一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

8.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9.煮熟後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二)與物體狀態變化有關的現象

1.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

2.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一會兒就燒壞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1標準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幹,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故壺燒不壞。若不裝水在火上燒,不一會兒壺的溫度就會達到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燒壞了。

3.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

4.用砂鍋煮食物,食物煮好後,讓砂鍋離**爐,食物將在鍋內繼續沸騰一會兒。這是因為砂鍋離**爐時,砂鍋底的溫度高於100℃,而鍋內食物為100℃,離**爐後,鍋內食物能從鍋底吸收熱量,繼續沸騰,直到鍋底的溫度降為100℃為止。

5.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

6.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徵兆。自來水管「出汗」並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溼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並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後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幹,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後,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

8.冬天水壺裡的水燒開後,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見「白氣」,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見「白氣」。這是因為緊靠壺嘴的地方溫度高,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氣」。

9.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的響聲,並濺出油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麵破裂而發出響聲。

10.當鍋燒得溫度較高時,灑點水在鍋內,就發出「吱、吱」的聲音,並冒出大量的「白氣」。這是因為水先迅速汽化後又液化,併發出「吱、吱」的響聲。

11.當湯煮沸要溢位鍋時,迅速向鍋內加冷水或揚(舀)起湯,可使湯的溫度降至沸點以下。加冷水,冷水溫度低於沸騰的湯的溫度,混合後,冷水吸熱,湯放熱。把湯揚起的過程中,由於空氣比湯溫度低,湯放出熱,溫度降低,倒入鍋內後,它又從沸湯中吸熱,使鍋中湯溫度降低。

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50個) 15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做飯時,廚房有很多「白氣」——先是水汽化產生的大量水蒸氣,水蒸氣在上升的過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二、鍋鏟、手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炳都是木頭或塑料——木頭、塑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飪過程中不燙手。

三、汽車急剎車(減速)時:

1、司機踩剎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乘客會向車行方向傾倒——慣性。

3、司機用較小的力就能剎住車——槓桿原理。

四、鋼筆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氣壓,吸墨水時先用力擠壓筆囊,排除裡面得空氣,然後將筆尖放入墨水中,放開手,大氣壓就將墨水壓入筆囊。

五、飛機為什麼能夠飛上天?因為機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飛機飛行時機翼周圍空氣的流線分佈是指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下不對稱,機翼上方的流線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線疏,流速小。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機翼上方的壓強小,下方的壓強大。這樣就產生了作用在機翼上的方向的升力。

六、燈絲用鎢絲——鎢絲的熔點高,高溫下不易熔化。

參考資料

只要留心,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你還發現了哪些有趣的問題

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長與寬越接近,面積越大。 花的生長也是很有數學原理的 夢之晴 1.有3個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個人每人掏了10元湊夠30元交給了老闆.後來老闆說今天優惠只要25元就夠了,拿出5元命令服務生退還給他們,服務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後,把剩下的3元錢分給了那三個人,每人分到1元.這樣,一...

生活中的小發現的作文怎麼寫,生活中的小發現作文怎麼寫?

戀幽夢幻天使 我奶奶家有一隻小貓,叫 咪咪 它沒事的時候總愛在院子裡悠閒悠閒地散步。可有一天 那天中午,剛吃完飯,我便去看我家的小貓。但眼前的情景卻使我大吃一驚,平時一慣以肉食為主的貓,今天卻改吃素的了。它正在大口大口吃著花盆裡的草,然後吐出一堆又黃有綠的東西。綠的是草,黃的是今中午吃的飯。忽然,我...

我發現生活中的美。。作文怎麼寫,《我發現生活中的美》這篇作文怎麼寫

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美。家裡面井然有序,窗明几淨,各種傢什擺放錯落有致,這是一種整潔的美 端莊秀麗,靜謐可人,這是一種沉靜的美 落落大方,清新自然,這是一種自信的美 平和灑脫,超然物外,這是一種閒適的美 粗獷豪放,不拘小節,這是一種大氣的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天地自然之靈氣鑄就成了一種渾然天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