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

時間 2021-05-07 19:58:47

1樓:予我長伴

原文:白花原頭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

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譯文:在百花的源頭望著京城的方向,黃河的水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流盡。這片空曠的地方沒有行人經過,我得看到從東邊過來的馬匹才能知道是誰來了。

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旅望·一作出塞行》。

2樓:匿名使用者

【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題目】:橫吹曲辭·出塞

【內容】: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

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3樓:荔明斌

《橫吹曲辭·出塞》

(唐)王昌齡

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

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古詩:出塞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4樓:大愚若智

出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讓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詩如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讚美黃河的詩句

5樓:酈從安泰翰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2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3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6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唐《浪淘沙》)7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張養浩《潼關懷古》)8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9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10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懷》

1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12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廣陵》

13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14山隨平野盡,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15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

16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17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黃河二首【唐】杜甫18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黃河二首【唐】杜甫19黃河搖溶天上來,玉樓影近中天台。

————河陽詩【唐】李商隱20左右分京闕,黃河與宅連。——————陝城即事【唐】姚合參考資料:http:

1、關於黃河的俗語、成語、諺語(各五條)

6樓:庫存凱

關於黃河的俗語

1、天下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

釋義:天下黃河流域富了寧夏地區,最富有的吳忠。

2、是非吹入凡人耳,萬丈黃河洗不清。

釋義:平凡人聽了是是非非,就是黃河也黃河也捋不清楚。

3、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

釋義: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

4、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釋義:黃河是黃色的,長城很長,英雄打仗在四方。

5、跳進黃河洗不清。

釋義:比喻很難擺脫干係,避免嫌疑。

關於黃河的成語

1、河清海晏: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2、河不出圖:古代相傳每當聖明之世時,黃河便出現河圖,因此黃河不出河圖時則不是聖明之世。

3、俟河之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實現。

4、河山帶礪:泰山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含有江山永固之義。

5、河清雲慶:黃河水清,雲呈五彩.古人以為太平祥瑞的象徵。

關於黃河的諺語

1、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釋義:黃河水還有清澈的時候,難道人沒有走運的時候。

2、聖人出,黃河清。

釋義:聖人出來後,黃河水都變清了。

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釋義:黃河的水從天上來,一直奔到海布不回來。

4、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

釋義:看到黃河看不到其他的河流,從黛眉山回來不去不看其他的山。

5、黃河水清。

釋義: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擴充套件資料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