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鎮地質圖綜合報告(千字以上)和地質綱要圖!滿意加

時間 2021-08-11 17:21:03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章 引言

本次實習報告是涉及礦物、三大類岩石以及構造的綜合作業,加強對地質學的全面瞭解,建立對地質工作的初步認識。

該報告包括金山鎮地質圖一張,構造綱要圖一張,聯合剖面圖一張(包含五個剖面圖)。該報告是建立在對三張圖綜合分析比較而來,,是對金山鎮地區地質構造的綜合描述。

金山鎮地質圖比例尺為1:100000,圖區面積大約為206平方千米,岩層年代大致從中泥盆統(d2)到上白堊統(k2),且呈北高南低趨勢,主要山峰有奇峰、雨峰,諸嶺等。最高峰為諸嶺(1800米)。

併發育有多種地質構造現象。圖區北東角上有岩漿和晚期岩脈侵入,北西角沉積一套近水平白堊統砂岩,另外在東南區發育一條南西方向的河流。

第二章地層及構造層劃分

該區域記憶體在時代為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白堊紀的地層。缺失時代為早三疊世及侏羅紀地層。白堊紀地層與三疊紀地層為角度不整合接觸關係,上二疊統灰巖與中三疊統泥灰岩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

根據角度不整合關係,可以劃分成兩個構造層,分別為「中泥盆世——中三疊世構造層」和「白堊紀構造層」。根據平行不整合又可以將中泥盆世——中三疊世構造層分為兩個構造亞層。

一、泥盆紀地層:在該區域內,泥盆紀地層主要出露中泥盆統砂岩和上泥盆統頁岩。在圖區的東南角出露地表。

其中,中泥盆統砂岩作為背斜的核部出露,上泥盆統頁岩作為背斜的兩翼出露,產狀均為40度。

二、石炭紀地層:主要為下石炭統灰巖,中石炭統灰巖和上石炭統灰巖。在圖區各部分均有出露。

在南東方向上作為背斜兩翼產出,地層產狀為40度。在諸嶺、奇峰、雨峰地區下石炭統灰巖作為褶皺的核部產出,岩層發生倒轉。

三、二疊紀地層:主要為下二疊統灰巖和上二疊統灰巖。在圖區內有廣泛分佈。

其中下二疊統灰巖作為向斜f1及向斜f12的核部產出,上二疊統灰巖作為向斜f3的核部產出,在河流附近的岩層較平緩,產狀為5度至8度。上二疊統灰巖與上覆的中三疊統泥灰岩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

四、三疊紀地層:主要為中三疊統泥灰岩和上三疊統灰巖。主要在向斜f8處出露。上三疊統灰巖作為核部,中三疊統泥灰岩作為兩翼,產狀為80度和45度。

五、侏羅紀地層:缺失。

六、白堊紀地層:主要為下白堊統灰巖和上白堊統灰巖。主要分佈在圖區的北部地區。岩層傾角為8度。與上三疊統灰巖為角度不整合接觸關係。

第三章構造

第一節中泥盆世——中三疊世構造層

該構造層內構造現象發育較為齊全。主要有褶皺、斷層、巖體侵入等(詳見附圖ⅰ)。

一、褶皺:

f1向斜:分佈於圖區的西北角,呈北東——南西向延伸。核部出露長約6000米,寬約1500米。

核部為下二疊統灰巖,平面呈長橢圓形。兩翼為中、上石炭統灰巖,北西翼傾角為60度,南東翼傾角為45度。轉折端圓滑,軸面近直立,為直立向斜。

形成於晚二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

f2背斜:分佈於圖區的西北部,呈北東——南西向延伸。核部出露長約5500米,寬約700米。

核部為下石炭統灰巖,兩翼為中、上石炭統灰巖。南東翼被斷層f1錯斷,岩層倒轉,傾角為80度。北西翼傾角為60度。

為緊閉的倒轉背斜。轉折端圓滑。形成於早二疊世之後。

f3向斜:呈北東——南西向延伸。長約2500米,寬約1000米。

核部為上二疊統灰巖,兩翼為上、中、下石炭統灰巖。轉折端圓滑,軸面近直立,為直立向斜。形成於晚二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

f4背斜:位於奇峰、雨峰地區,呈北東——南西向延伸。長約7600米,寬約1200米。

核部為下石炭統灰巖,兩翼為中石炭統灰巖。北西翼傾角為45度,南東翼岩層倒轉,傾角為75度,為倒轉背斜。南東翼被斷層f2切割,核部北東向及南西向被兩平移斷層f3、f4錯斷。

轉折端圓滑,軸面近直立。形成於早二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

f5背斜:分佈於諸嶺地區,呈北東——南西向延伸。長約8000米。

寬約900米。核部為下石炭統灰巖,兩翼為中、上石炭統灰巖及下二疊統灰巖。北西翼傾角為40度,南東翼岩層倒轉,傾角為55到80度,為倒轉背斜。

南東翼有斷層f5通過,併發育有構造窗,構造窗出露上二疊統灰巖及中三疊統泥灰岩。轉折端圓滑,軸面近直立。形成於早二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

f6向斜:分佈於圖區南西向上,呈北東——南西向延伸。核部為中三疊統泥灰岩,兩翼為上二疊統泥灰岩。北部被斷層f5錯斷,兩翼產狀為75度。形成於晚二疊世之後。

f7背斜:分佈於圖區的南部,呈北東——南西向延伸。長約3000米,寬約1500米。核部為下二疊統灰巖,兩翼為上二疊統灰巖。

f8向斜:分佈於圖區中部,呈北東——南西向延伸。核部為上三疊統灰巖,長約3600米,寬約700米,平面呈長橢圓狀。

兩翼為中三疊統泥灰岩及上二疊統灰巖,北西翼傾角為80度,南西翼傾角為45度。轉折端圓滑,軸面近直立。發育有飛來峰,飛來峰出露上二疊統灰巖和中三疊統泥灰岩。

形成於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

f9背斜:分佈於圖區中部偏東,呈北東——南西向延伸。核部為下二疊統灰巖,兩翼為上二疊統灰巖。南部發育至河流而止。形成於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

f10向斜:分佈於圖區東部,呈北東——南西向延伸。核部為上三疊統灰巖,兩翼為中三疊統泥灰岩。形成於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

f11背斜:分佈於圖區的東南角,呈北東——南西向延伸。核部為中泥盆統砂岩。

兩翼為上泥盆統頁岩,下、中、上石炭統灰巖,北西翼傾角為10至40度,南東翼傾角為40度。轉折端圓滑,軸面近直立,為直立背斜。被一系列正斷層錯斷,形成地壘、地塹。

形成於早二疊世之後。

f12向斜:分佈於圖區東南角,呈北東——南西向延伸。核部為下二疊統灰巖,平面上呈橢圓狀。兩翼為上石炭統灰巖,北西翼傾角為47度,南東翼傾角為45度。軸面近直立。

二、斷層:

f1逆衝斷層:走向為北東——南西向。圖內全長約1300米。

斷層傾向北西,傾角20到30度。上盤為f2背斜,並將其南東翼錯斷,地層以石炭紀的灰巖為主,發生倒轉,傾角為80度。下盤為f3向斜,並將其北西翼錯斷,地層以石炭紀的灰巖為主,傾角為70度。

上盤相對上升,斷距約為700米。斷層走向與褶皺軸向一致,為縱向斷層。斷層年代為中三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

f2逆衝斷層:位於奇峰、雨峰南東向,走向為北東——南西向,圖內全長約1800米。傾向北西,傾角20到30度。

上盤為f4奇峰——雨峰背斜,地層以石炭紀的灰巖為主,發生倒轉,傾角為75度。下盤為下二疊統灰巖和上石炭統灰巖,傾角30度。上盤相對上升,斷距約為800米。

斷層走向與褶皺軸向一致,為縱向斷層。斷層中部被兩條平移斷層f3和f4錯斷。斷層形成年代為中三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

f3平移斷層:位於奇峰南東向上,走向北西——南東向,圖內全長約1600米。為右行平移斷層。

錯斷f2逆衝斷層,錯斷距離約350米。形成年代約為中三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f2逆衝斷層形成之後。

f4平移斷層:位於雨峰南西向上,走向北西——南東向,與f3平移斷層平行,圖內全長約2100米。為左行平移斷層。

錯斷f2逆衝斷層,錯斷距離約為350米。形成年代約為中三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f2逆衝斷層形成之後。

f5逆衝斷層:位於諸嶺南東向上,走向為北東——南西向。圖內全長約為2000米。

傾向北西,傾角20到25度。上盤為f5背斜,岩層為中三疊統泥灰岩,上、下二疊統灰巖及中、上石炭統灰巖,岩層發生倒轉,傾角為80度。下盤主要為中三疊統泥灰岩,傾角為80度。

斷層的北東向上的下盤侵入有花崗岩體,並被後期侵入的斑岩岩脈切割。上盤相對上升,斷距約為1600米。斷層走向與褶皺軸向一致,為縱向斷層。

發育構造窗及飛來峰,構造窗和飛來峰由上二疊統灰巖和中三疊統泥灰岩組成。形成年代為晚三疊世和早白堊世之間。

f6平移斷層:位於金山鎮南西向上,走向北西——南東向。圖內全長約為1000米。

為右行平移斷層。錯斷下二疊統灰巖和上石炭統灰巖的界線。錯斷距離約100米。

形成於早二疊世之後。

f7平移斷層:位於王家莊西向上,走向為北西——南東向。圖內全長約為800米。

為左行平移斷層。錯斷下二疊統灰巖和上石炭統灰巖的界線。錯斷距離約200米。

形成於早二疊世之後。

f8——f12正斷層組合:位於圖區東南角,金山鎮及河北村南東向上。走向為北西——南東向。上盤相對下降,錯斷f11背斜,形成地塹、地壘。形成於晚石炭世之後。

三、岩漿岩:

分佈在圖區東北角,陵莊附近,有兩期巖體侵入。出露面積約5平方千米,花崗岩巖盤形成於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f5逆衝斷層形成之後。斑岩岩脈形成於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之間,花崗岩巖盤形成之後。

第二節白堊紀構造層

位於圖區的北部,形成一套時代為白堊紀的砂岩岩層,近水平,傾角為5到9度。出露面積約為13平方千米,將早期形成的構造現象覆蓋。上白堊統超覆於下白堊統之上。

第四章地質發展史

在地質歷史時期內,金山鎮地區經歷了多期地殼運動,以致形成了現今複雜的地質現象。

泥盆紀時期,該區主要接受河流的沉積,沉積物為河流相的砂岩。自早泥盆世開始地殼開始下降,沉積環境由河流轉為海洋,沉積物由砂岩轉為頁岩。早泥盆世以後,該區環境均為海洋,接受長期的海相沉積。

在石炭紀到二疊紀沉積了大量的灰巖地層。此時,地殼處於相對穩定階段。

早二疊世以後,地殼開始抬升,海底的沉積物露出地表,接受風化和剝蝕。致使該地區缺少早三疊世的地層。中三疊世和晚三疊世地殼再次下降,陸地變為海洋,再次接受海相沉積。

晚三疊世以後,地殼再一次抬升,該地區再次接受風化和剝蝕,缺少侏羅紀的地層。

白堊紀開始地殼趨於穩定,河流開始發育,主要沉積環境由海洋轉化為河流。直到現在地殼處於長時期的穩定狀態。

第五章 結束語

經過本次綜合地質報告,我收穫很大。不僅對書本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更使我加強了活學活用書本知識的能力,培養了我的地質思維。我很明顯的感覺到在分析地質現象及其表現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也增強了我畫剖面圖的能力。我深刻的體會到地質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細心以及嚴謹的工作作風。這對我以後的學習甚至工作都有積極的作用。

在本學期的學習中,以及本次綜合地質報告中,我首先要感謝王根厚老師和胡玲老師對我的悉心教導,使我對地質學建立起初步的認識,並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感謝謝趙磊同學在畫剖面時對我的指導。鑑於感覺到在實踐能力上的不足,我建議適當增加實習課。

實習九認識地質圖,觀察地質構造立體模型

中地數媒 一 目的 1 通過對地質構造模型的觀察,初步建立不同產狀的岩層 褶皺 斷層和角度不整合等構造的立體概念。2 初步學習閱讀地質圖的一般方法和步驟。二 要求 1 掌握三種基本產狀的岩層在平面 剖面上的特點。2 觀察褶皺要素及背斜和向斜 斷層要素及各種斷層 角度不整合等在平面及剖面上的表現。3 ...

下圖為華南某地地質圖,試分析其地質構造發展史

構造運動在岩層和巖體中遺留下來的各種構造形跡,如岩層褶曲 斷層等,稱為地質構造。構造運動是一種機械運動。涉及的範圍包括地殼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水平方向的構造運動使巖塊相互分離裂開或是相向聚匯。擴充套件資料 多次造山作用的地應力場在變化多端的地應力條件下,形成了擠壓型 直扭...

怎麼在地質圖上判別正斷層或逆斷層

科普小星球 判斷斷層為正斷層還是逆斷層可以通過上盤沿斷層相對的方向辨別,上盤沿斷層向下方運動的斷層為正斷層,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的斷層是下斷層。斷層上盤相對於下盤沿斷面向下運動,即上盤標誌層跡線下方的斷層 見斷層上盤與下盤 正斷層的斷面傾角較陡,一般約為60 一般認為多數正斷層是在重力作用和水平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