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用了烘托的藝術手法,具體賞析如下:
1、「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徵的景象;
2、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這兩句是說: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通過寫景,烘托出秋日悽清的氣氛;
3、該兩句詩選自唐代詩人趙嘏的《長安晚秋》,意思是:殘星幾點,群雁從塞外飛來,有人倚樓吹著長笛,曲調悠揚婉轉。
2樓:匿名使用者
1,互文。兩句為互文,在殘星幾點和長笛一聲的情景中,人倚樓,雁橫塞。2,對仗。
兩句對仗工整,節奏感強,很有感染力!3,烘托。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都是來烘托使人羈旅思歸的孤寂心情!
3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為楚州山陽(今江蘇淮陰市)人,因赴長安趕考,未中而滯居,借都城秋曉景物,抒懷鄉之思和落寞情懷。詩題一作「長安晚秋」。傷心人眼中,一切都是悽清的:
時間是深秋,又是拂曉,天上還有殘星數點,塞雁橫空南去,猛聽得笛聲,原來有人樓頭倚立,借笛聲寫意……那種悵望懷歸的畫面,具有強烈的立體感。 聯句注意對仗,以「長笛」對「殘星」,以「一聲」對「幾點」,有聲有形,烘托了氛圍;而以「人倚樓」對「雁橫塞」則是意蘊深厚:雁南歸了,但人卻不能返鄉,只能倚樓眺望,情何以堪?
讀者也感懷嘆息,不能自已。詩句極為感人,作者也因而被人稱作「趙倚樓」。 附詩作原文:
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試簡要分析
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全詩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為楚州山陽(今江蘇淮陰市)人,因赴長安趕考,未中而滯居,借都城秋曉景物,抒懷鄉之思和落寞情懷。詩題一作「長安晚秋」。傷心人眼中,一切都是悽清的:
時間是深秋,又是拂曉,天上還有殘星數點,塞雁橫空南去,猛聽得笛聲,原來有人樓頭倚立,借笛聲寫意……那種悵望懷歸的畫面,具有強烈的立體感。 聯句注意對仗,以「長笛」對「殘星」,以「一聲」對「幾點」,有聲有形,烘托了氛圍;而以「人倚樓」對「雁橫塞」則是意蘊深厚:雁南歸了,但人卻不能返鄉,只能倚樓眺望,情何以堪?
讀者也感懷嘆息,不能自已。詩句極為感人,作者也因而被人稱作「趙倚樓」。 原文:
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長安秋望趙嘏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
5樓:手機使用者
小題1:景物描寫視聽結合(或有形有聲)、動靜結合,頗見匠心。(2分)「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3分)
小題1:本詩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退隱之思。(2分)尾聯連用兩個典故來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和退隱之思。
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上句用西晉張翰的典故,表達思鄉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鍾儀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4分)
小題1:此題考查頷聯在景物描寫方面運用的藝術手法,「殘星幾點雁橫塞」是視覺,「長笛一聲」是聽覺,「雁橫塞」是動勢,「人倚樓」是靜態。
小題1:本題考查「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考點,能力層次為c,側重「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結合其它詩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適當給分。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思想感情
6樓:亞夢
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
———唐·趙嘏《長安晚秋》(妙句之妙)
李延祜殘星數點,天色微明。大雁橫空飛過關塞,點化出晚秋破曉時的冷清安靜。
在這靜謐之中,陡然一聲長笛,劃破長空,顯得那樣清越淒厲。循聲望去,只見一人危樓獨倚。為什麼清晨吹笛?笛音傳達的又是什麼心聲?令人遐想猜測,詩盡意不盡。
首句,放眼望,氣象開闊遼遠;次句,突然拉近鏡頭,聚焦於一人。晚秋黎明茫茫悽清的天宇大背景下,一人倚樓吹笛,就更突出了人物的孤獨悽楚。
作者為楚州山陽(今江蘇淮陰市)人,因赴長安趕考,未中而滯居,借都城秋曉景物,抒懷鄉之思和落寞情懷。詩題一作「長安晚秋」。傷心人眼中,一切都是悽清的:
時間是深秋,又是拂曉,天上還有殘星數點,塞雁橫空南去,猛聽得笛聲,原來有人樓頭倚立,借笛聲寫意……那種悵望懷歸的畫面,具有強烈的立體感。
聯句注意對仗,以「長笛」對「殘星」,以「一聲」對「幾點」,有聲有形,烘托了氛圍;而以「人倚樓」對「雁橫塞」則是意蘊深厚:雁南歸了,但人卻不能返鄉,只能倚樓眺望,情何以堪?讀者也感懷嘆息,不能自已。
詩句極為感人,作者也因而被人稱作「趙倚樓」。
附詩作原文:
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是什麼意思
7樓:劍夜雲
譯文拂曉的雲與攀在漫天遊動,樓臺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
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悠揚笛聲裡我只身倚樓中,
豔縈的菊花靜靜地吐芳幽,紅紅的蓮花落瓣憂心忡仲。
可惜鱸魚正美回也回不去,頭戴楚冠學著囚徒把數充。
註釋悽清:指秋天到來後的那種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蕭索之意。清,一作「涼」。拂曙:拂曉,天要亮還未亮的時候。流:指移動。
漢家宮闕(què):指唐朝的宮殿。動高秋:形容宮殿高聳,好像觸動高高的秋空。
殘星,天將亮時的星星。雁橫塞:因為是深秋,所以長空有飛越關塞的北雁經過。橫,渡、越過。塞,關塞。
長笛:古管樂器名,長一尺四寸。
紫豔:豔麗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澤。籬:籬笆。
紅衣:指紅色蓮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塊陸地。
鱸(lú)魚正美:西晉張翰,吳(治今江蘇蘇州)人。齊王司馬冏執政時,任為大司馬東曹掾。
預知司馬冏將敗,又因秋風起,想念故鄉的菜蓴妒魚膾的美味,便棄官回家。不久,司馬冏果然被殺。
南冠:楚冠。因為楚國在南方,所以稱楚冠為南冠。
《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間之日:『南冠而縶者誰也?
』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悅之,召而吊之。
』後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戰俘。▲
8樓:老實話好聽
《長安秋望》 趙嘏
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這是晚唐詩人趙嘏 的一首七律裡面的兩句詩 。
唐詩 ,就是 白話詩 ,一看就懂 ,一聽就明白 ,無需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