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諸位,持誦佛經的功德真的不可思議嗎

時間 2021-05-25 15:56:02

1樓:閒風過浮雲

有信仰也不錯,至少生活中有著道德標準。但是想學習也是好事。信仰在心裡,不用很糾結吧?沒有什麼信仰的人路過······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對於誦佛僅僅是一種讓心態平和的方法,但是你不能因為誦經而耽誤了正常的生活,這個社會很現實,連和尚現在都要文憑,你說你想去當和尚容易嗎?

3樓:法華三昧

個人認為,在社會中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如果平時吃素,飯也別吃太多,身心清靜的話,睡眠應該會少很多(寺廟裡僧人好像只睡4、5個小時),子時前睡覺,早點起來誦經,養成習慣,就不耽誤你的工作了。希望您能堅持下去!

4樓:**雪藏

1 隨喜讚歎您的精進。

2 據《出曜經》和《四十二章經》中記載,佛陀開示過,修習佛法有如彈琴,琴絃太緊容易斷掉,修行太過疲勞,有可能反生懈怠和退心。請您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3 惠能大師有教「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除了誦經,世間的生活也有助感悟和實踐佛法。

4 如來所言,真實不虛。切勿信偽疑真,毀謗正法。

5樓:無逸行人

參看宣化上人的開示:你們聽經,第一要具深信心,第二要有端嚴崇敬心,必須端正而坐,畢恭畢敬,就像對佛一樣,像佛來親口對你們說法。信佛就應該敬佛敬法。

看經讀經時,絕不可躺著的姿勢來看,這含有輕慢懈怠之意,不但不開智慧,來生還要墮落為蛇身。看經讀經都會開智慧,但必須十分恭敬,才能感應道交,才能開智慧。就好像我那個小徒弟,他從來沒有見過我,但天天都對著那本有**的書,念南無度輪法師。

終於七十七天後,書本上居然走出一個人,來替他摩頂,從此他的病就好了。然後他才來皈依我。這就是真誠恭敬心,才能感應道交。

正確閱經法

印光法師

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於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聽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

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之理,正實相法,即使根機純劣之人,也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什麼義,此一段是什麼義,全屬於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業障消滅,增長福慧乎?讀經時若知恭敬,猶能少種善根,倘若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恐將己見褻慢之罪,嶽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是此一輩人也。

故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比如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邊攝心聽經,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注,不敢外緣一切聲色,因稍微放縱,便至**斷裂,文義不能貫通矣。誦經者有**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

而聽經者惟聲是託,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經,比至誠誦經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齊等。若誦經者,恭敬心稍疏忽大意,則其功德,難與聽經者相比矣。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亂推。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蕩,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撓首搔癢,一切肆無忌憚,毫無恭敬之心,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之魔王為之證明讚歎,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默然神傷,泣然出涕,嗟嘆魔眷橫興,無可奈何耳。

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看,佛像亦如此。能如是,則無業障而不消,無福慧而不具足矣。必須懇切志誠,方能感應道交,若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

今人學佛者,多讀文取義,供給口頭活計,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於恭敬至誠,依教修持者,誠而難得其人。餘常謂: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至褻慢,則罪業愈增,福慧愈減矣。哀哉,凡遇知交,當諄諄以告之,則莫大之法佈施也。

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來言,天黑定了,才覺不見五指。圭峰大師讀圓覺經,而心開意解。

六祖大師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徹悟心源。天台智者大師誦法華,身心豁然入定。明雪嶠信禪師,目不識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為人所難能,久久大徹大悟,辯才無礙,提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

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當以此為法。

故閱經時,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現。若欲研究義理,或翻閱註疏,當另立一時,唯事上研究,雖不如閱時之嚴肅,也不可全無恭敬。

不過比閱經時稍舒泰些。如果未能業消智朗,須以閱經為主,研究但略帶即可。否則終日窮年在事上研究,縱然研究的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也只是口頭上活計。

於自己明心見性、身心性命、了生脫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到來,決定一絲毫用不著。

如上所說閱經,必當業消智朗,三種情見,完全歸於無有之鄉。若不如是閱經,非但三種情見,未必不生,或恐由於宿世業力,引起邪見,撥無因果,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相繼而興,如火熾燃。

所以諸佛諸祖,主張修淨土的,當以攝心念佛為主,閱經為助,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不能發現耳。淨土學人,當以淨土五經為主,或專主一經、或一一輪閱,皆無不可。而閱經之法,斷斷不可不依吾說,而苟且從事。

至令不思議佛法利益,由肆無忌憚與分別妄惰失之,豈不悲哉。

6樓:匿名使用者

能這樣做,能堅持下來,肯定有很大的利益。阿彌陀佛

7樓:匿名使用者

千萬不要以為誦了佛經就可以不學謀生的本領,我以一個過來人勸你。努力奮鬥,學佛之人也一樣需要付出才有收穫

8樓:大覺商人

要依教奉行才有功德!

請問蓮花生大士咒出自哪部佛經?我看了一下這個咒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涵蓋面非常好廣

9樓:普願普元

有個顯密文庫**,**有關於密宗的很多資料,佛法學習 點我名字,點空間,點他的空間,三慧禪房。

10樓:匿名使用者

**密宗比較神祕,因為很多教法都是口口相傳沒立文字。如果是蓮花生大士咒,我覺得是蓮花生大士自己說的**記錄下來的,是釋迦摩尼佛的可能性很小,蓮花生大士出現的年份比佛陀現世的時間差太多了,目前已知的經典中佛陀有專門提到蓮花生大士的沒有,未知的佛經我就不知道了。以上總總可能我認為這咒應該是大士自己親傳的吧。

11樓:同類

以佛經為準,不要隨便相信自寫書。佛經裡沒有的,建議不要持。盲目相信,以免墮入魔道。佛祖。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藥師佛。都有心咒。

為何持誦法華經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

12樓:海印放光

《法華經》是直接宣說佛的本意,直指人心,開悟成佛,所以讀誦有不可思議功德。

《法華經》的全部祕密,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

13樓:匿名使用者

法華經的核心就是第二品《方便品》!

你明瞭諸佛出世的本懷,及救度眾生的方便,你就讀懂了《法華經》!

14樓:煩惱即菩提

佛法沒有祕密,看你有沒有開悟。

15樓:網景領航

嗯,這也可以成為一個話頭自己參吧.

看下南懷謹老師講

的(宗鏡錄略講)吧,還有(南懷謹老師講的瑜伽師地論)佛法要自己求證,佛法就是給你講的怎樣成佛的境界的方便(指月錄)看過吧.金剛經上佛說也說(汝等比丘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按我本人理解的意思是佛說的法就像一條船,你用船渡到彼岸了,船就不需要了,你不要笨的把船也揹著走,詳細講解去看(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老師著的.

一家之言,明辨之.

謝謝,完了

再補充點,我看了南懷瑾老師的許多著作,就覺得,佛經是引導修持,開明見地,以助修持,二者缺一不可,所以理和行要結和,一般沒點修持的人,看經許多地方就不懂,但是在哪亂說,哪空說,魔說.(嗯,除了依文講經的外).

唸誦佛經有何功德?

16樓:匿名使用者

勸你信我說的吧,誦經唸咒不可能長功德,也不會消業。**是教你領悟佛學的道理和修行的準則,咒語是召喚本法門的大覺者作**來為你加持。經唸的再多又能代表什麼呢?

不能從中悟出真理、增長智慧,都是白費。不論長功還是消業都要靠自己的苦修才能達到,舒舒服服動一動嘴就長功,不覺得修佛也太容易點了麼?

修行本身就是一件苦事情,沒有捷徑可走。

即使不修佛,作為常人,更是不可能有這種優待方法。當你瞭解了**和咒語的作用,瞭解了德與業的因果來歷,就不會這麼異想天開。

修佛真正要修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把重點放在拜佛唸經上,經需要念,但要明白唸經的目的,不是為了祈福辟邪,而是從中體悟如何提高心性。

1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提倡唸佛為修行功德的是淨土宗,那麼你如果對佛教的認識不僅僅侷限於發願這個層面的話,那試試接觸一些學術學派,如唯識宗,三輪宗這些,你可以找到解脫,而那些信奉淨土宗思想的徒眾,他們也在佛教裡找到歸宿,你就不要干涉他們的快樂了,

其次,唸佛三味雖是淨土思想,但他也有具體應用,如果你修禪靜時,在開始階段不可能那麼容易收攝心神,那麼簡單易行的鍛鍊方法就是念佛三味,誠心的口頌佛號或者持咒,可以使你能夠練到駕馭思維的野馬.

18樓:木繹

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

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口唸心行自心是經,功德圓滿

口唸心不行。喊破喉嚨也枉然。

南無阿彌陀佛

19樓:道源居士

這個問題我說一下我的愚見,僅供參考,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

一:佛法修行即修心是也,倘若一心念誦佛經,功行日深,確有不可思議之妙。

二: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所以多唸誦佛經確有很大利益。

三:念者無心,聽者有意:想當年六祖聽路人唸誦《金剛經》之片段就大開悟門,實乃佛門之幸事。

四:世人功利心很重,需以欲引,以利勾,倘若不說有什麼什麼功德,恐怕沒有多少人去看,也實乃方便之法。

南無阿彌陀佛

20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重在修心。唸佛重在培養心靜。如果心不清淨,哪來功德。

21樓:匿名使用者

信、解、行、證,缺一不可。只知由念求信,無解、無行、無證,則功德極微。如果只想而不做,有善心也不一定有善果,就是此類。

只有信、解、行、證合一,才是真正的修行。

22樓:輝常從容

誦經唸佛是修淨業. 要了生死脫離六道生死苦海,當知善業不能救,唯有淨業才能了生死出輪迴.

唸佛是因,成佛是果. 這也是因緣果.

誦經唸佛是戒定慧同一時間修. 這時候身語意沒去做壞事,沒胡思亂想就是修戒,戒能生定,定能開智慧. 一個有智慧的人自然明瞭佛理,明瞭佛理自然會去實踐.

明瞭佛理而沒去實踐就是個沒智慧的人.

功德簡單的說,功是功夫,德是得到的意思. 戒是功,定是德. 定是功,慧是德.

口不行心行也一樣,不是真智慧之人. 口和心是一,不是二. 口是主宰於心,又怎麼會心口不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