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干旅舍》有人評論此詩具有「時漸進,情漸濃」的特點,請結合

時間 2021-05-07 20:01:50

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開頭寫詩人獨自在旅舍門外佇立凝望,由於草木搖落,整個世界顯得清曠疏朗起來。淡淡的暮色,鋪展得那樣悠遠,一直漫到了天的盡頭。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楓,也早過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佳境,眼前連霜葉都變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盡了。

這一番秋景描寫,既暗示了時光節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詩人情懷的悽清冷寂,隱隱透露出一種鬱郁的離情鄉思。

餘干旅舍(劉長卿)「時漸進,情漸濃」是本詩一大特點,請賞析

《餘干旅舍》,劉長卿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揹人飛。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心...

2樓:匿名使用者

字數有限制,所以簡單的來說。

意象:暮天 霜葉 孤城 獨鳥 渡口 鄰家

時漸進,情漸濃:作者用以上的意象勾勒出了淒涼的畫面,透露出他鄉遊子極端孤獨、寂寞的情懷和思鄉情緒。

如果是回答問題可以翻譯一下詩句。

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餘干旅舍 [注] 劉長卿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

3樓:曉星後勤部

小題1:(3分)暮天,楓葉(霜葉),孤城,獨鳥,渡口,月,搗寒衣(搗衣聲)。(找

對一個不得分,二個三個得1分,四個五個得2分,六個七個得3分)小題1:(5分)首聯寫到暮色初起,稀落得楓林(飄零的霜葉)觸動詩人離情相思;

頷聯寫到暮色漸濃,以致孤城關閉,獨鳥回巢,詩人孤獨寂寞之愁漸深;

頸聯寫到夜幕降臨,明月初上,渡口空寂,有家難回,詩人傷心更甚;

尾聯搗衣聲更讓人思鄉之心欲絕

小題1:此題考查對意象的概括。

小題1:抓「時」「情」,共三時四情,有時無情或有情無時只得1分;一時一情得2分;二時一情或二情一時或三時一情或三情一時得3分;二時二情得4分;二時三情或二情三時得5分。

餘干旅舍這首詩選用哪些意象來表達何種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描寫了暮天、清楓、霜葉、孤城、獨鳥、渡口、月初上等意象。暗示了作者的悽清悲愁的內心世界。表達了濃濃的離情鄉思。

5樓:暢茵江驪霞

餘干旅舍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揹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餘干旅舍》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寄寓在餘干(今屬江西)旅舍時,寫下的風調悽清的思鄉之作,為唐詩中羈旅思鄉之名篇。

詩人寄寓餘干旅舍,佇立門外,看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暮色漸深,城門緊閉。霜葉、孤城、獨鳥、月、搗寒衣等景色與詩人離家在外悽清孤苦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從而表達了詩人羈旅思鄉之情。

唐詩《餘干旅舍》

6樓:匿名使用者

飛鳥不知陵谷變,朝來暮去弋陽溪。

唐代饒州餘干縣,即今江西餘干。「古縣城」是指唐以前建置的餘干縣城。先秦時,其地名作餘汗,因境內餘水、汗水得名,為越國西界城邑,在安仁江(即今江西境內信江)西北,安仁江上游屬楚國,故詩中雲「楚水西」。

漢代置餘汗縣,隋代正名為餘干縣。唐代遷移縣治,這箇舊縣城逐漸荒落。劉長卿這詩是登臨舊縣城弔古傷今之作,在唐代即傳為名篇。

這荒落的古城也隨之出了名,後有稱之「白雲城」的,也有修建「白雲亭」的,都是附會劉詩而起。

劉長卿在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從嶺南潘州南巴貶所北歸時途經餘干所作。詩人被貶謫,是由於為官正直不阿而遭誣陷,因此他深感當時的政治腐敗和官場汙濁。現在他經歷的這一地區,又剛剛經過軍閥戰亂,觸處都見戰爭創傷,顯出國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狀,使詩人更加為唐朝國運深憂。

這首即景抒情的詩篇,就包蘊著這種感慨深沉的嘆喟,寂寥悲涼,深沉迷茫,情在景中,興在象外,意緒不盡,令人沉思。

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臨水,就象塞上的孤城,恍惚還象先秦時那樣,矗立於越國的西邊。它太高了,彷彿跟空中白雲一樣高;也太荒涼了,似乎億萬斯年就沒人來過。城裡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掩沒在秋天茂密的荒草裡,唯有城上的女牆還在,但已看不見將士們巡邏的身影,只在夜間聽見烏鴉在城頭啼叫。

站在城頭眺望,平曠的沙地無邊無際,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陽,對著詩人這個遠方來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顯得格外沉寂。在這荒寂的世界中,詩人想起了《詩經。小雅。

十月之交》的詩句:「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古城滄桑,不就是「陵谷變」嗎?詩人深深感慨於歷史的變遷。然而無知的鳥兒不懂得這一切,依然飛到這裡覓食,朝來暮去。

這首詩,即景抒情而又不拘泥歷史事實,為了突出主旨,詩人作了大膽的虛構和想象。這城廢棄在唐初,詩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廢棄的原因是縣治遷移,詩人含蓄地形容為政治腐敗導致古城衰亡。出於這樣的構思,次聯寫城內荒蕪,醒目點出官舍、女牆猶在,暗示古城並非毀於戰爭。

三聯寫四野荒涼,農田化為平沙。末聯歸結到人跡湮滅,借《十月之交》的典故,點出古城荒棄是因為政治腐敗,導致人民離鄉背井,四出逃亡。舊說《十月之交》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詩中激烈指責周幽王荒淫昏庸,誤國害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職競由人」,造成陵谷災變,以至「民莫不逸」。

結合前三聯的描述,可見這裡用的正是這層意思。

這是一首山水詩,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它所描繪的山水是歷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涼古城,無可賞心悅目,並非欣賞物件,而只是詩人思想的例證,感情的寄託,引人沉思感傷,緬懷歷史,鑑照現實。

所以這詩不但在處理題材中有虛構和想象,而且在詩的結構上也突出於表現詩人情懷和自我形象。詩人滿懷憂國憂民的心情,引導人們登臨這高險荒涼的古城、空城、荒城、指點人們注意那些足以引為鑑戒的歷史遺蹟,激發人們感情上共鳴,促使人們思想上深省。方東樹評此詩曰:

「言外句句有登城人在,有詩人在,所以稱為作者。」(《昭昧詹言》)中肯地指出了這詩的藝術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本詩是劉長卿寄寓在餘干(今屬江西)旅舍時,寫下的風調悽清的思鄉之作。

劉長卿喜歡用「搖落」這個詞入詩,它使人自然聯想起《楚辭·九辯》中的名句:「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在眼前浮現出一幅西風落葉圖。

這首詩開頭寫詩人獨自在旅舍門外佇立凝望,由於草木搖落,整個世界顯得清曠疏朗起來。淡淡的暮色,鋪展得那樣悠遠,一直漫到了天的盡頭。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楓,也早過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佳境,眼前連霜葉都變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盡了。

這一番秋景描寫,既暗示了時光節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詩人情懷的悽清冷寂,隱隱透露出一種鬱郁的離情鄉思。

望著望著,暮色漸深,餘干城門也關閉起來了,這冷落的氛圍給詩人帶來孤苦的感受:秋空寥廓,草木蕭瑟,白水嗚咽,城門緊閉,連城也顯得孤孤單單的。獨鳥揹人遠去,那況味是難堪的。

「獨鳥揹人飛」,似乎也暗喻詩人的孤苦背時,含蘊著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隨著時間推移,夜幕降臨,一規新月正在那水邊的渡口冉冉上升。往日此時,鄰家的漁船早已傍岸,可今晚,渡口卻是這樣寂靜,連漁船的影子都沒有,漁家怎麼還不歸來呢?詩人的體察是細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鄰家的漁船未歸,從漁家未歸,當然又會觸動自己的離思,家人此刻也當在登樓望遠,「天際識歸舟」吧?

詩寫到這裡,鄉情旅思已經寫足。尾聯翻出新境,把詩情又推進一層。詩人憑眺已久,鄉情愁思正不斷侵襲著他的心靈,不知從**又傳來一陣搗衣的砧聲。

是誰家**正在閨中為遠方的親人趕製寒衣?在闃寂的夜空中,那砧聲顯得分外清亮,一聲聲簡直把詩人的心都快搗碎了。這一畫外音的巧妙運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寫出詩人滿懷的悲愁痛苦。

家中親人此時又在做什麼呢?興念及此,能不迴腸蕩氣,五臟欲摧?詩雖然結束了,那悽清的鄉思,那纏綿的苦情,卻還象無處不在的月光,拂之下去,剪之不斷,久久縈繞,困搓擾著詩人不平靜的心,真可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首五言律詩,在時間上由看得見「楓葉稀」的日暮時分,寫到夜色漸濃,城門關閉,進而寫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闌人靜,坐聽閨中思婦搗寒衣的砧聲,時間上有遞進。這表明詩人在小城旅舍獨自觀察之久,透露出他鄉遊子極端孤獨、寂寞的情懷和思鄉情緒逐漸加濃,直到「鄉心正欲絕」的過程。而詩筆靈秀宛轉,把這種內在的層次,寫得不著痕跡,非細心體味不能得。

一首小詩既有渾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蘊深沉,這是十分難得的。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1.2題《餘干旅舍》劉長卿時漸進,情漸濃的特點結

餘干旅舍 劉長卿

8樓:匿名使用者

——劉長卿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揹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這首詩開頭寫詩人獨自在旅舍門外佇立凝望,由於草木搖落,整個世界顯得清曠疏朗起來。淡淡的暮色,鋪展得那樣悠遠,一直漫到了天的盡頭。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楓,也早過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佳境,眼前連霜葉都變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盡了。

這一番秋景描寫,既暗示了時光節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詩人情懷的悽清冷寂,隱隱透露出一種鬱郁的離情鄉思。

望著望著,暮色漸深,餘干城門也關閉起來了,這冷落的氛圍給詩人帶來孤苦的感受:秋空寥廓,草木蕭瑟,白水嗚咽,城門緊閉,連城也顯得孤孤單單的。獨鳥揹人遠去,那況味是難堪的。

「獨鳥揹人飛」,似乎也暗喻詩人的孤苦背時,含蘊著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隨著時間推移,夜幕降臨,一規新月正在那水邊的渡口冉冉上升。往日此時,鄰家的漁船早已傍岸,可今晚,渡口卻是這樣寂靜,連漁船的影子都沒有,漁家怎麼還不歸來呢?詩人的體察是細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鄰家的漁船未歸,從漁家未歸,當然又會觸動自己的離思,家人此刻也當在登樓望遠,「天際識歸舟」吧?

詩寫到這裡,鄉情旅思已經寫足。尾聯翻出新境,把詩情又推進一層。詩人憑眺已久,鄉情愁思正不斷侵襲著他的心靈,不知從**又傳來一陣搗衣的砧聲。

是誰家**正在閨中為遠方的親人趕製寒衣?在闃寂的夜空中,那砧聲顯得分外清亮,一聲聲簡直把詩人的心都快搗碎了。這一畫外音的巧妙運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寫出詩人滿懷的悲愁痛苦。

家中親人此時又在做什麼呢?興念及此,能不迴腸蕩氣,五臟欲摧?詩雖然結束了,那悽清的鄉思,那纏綿的苦情,卻還象無處不在的月光,拂之下去,剪之不斷,久久縈繞,困搓擾著詩人不平靜的心,真可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首五言律詩,在時間上由看得見「楓葉稀」的日暮時分,寫到夜色漸濃,城門關閉,進而寫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闌人靜,坐聽閨中思婦搗寒衣的砧聲,時間上有遞進。這表明詩人在小城旅舍獨自觀察之久,透露出他鄉遊子極端孤獨、寂寞的情懷和思鄉情緒逐漸加濃,直到「鄉心正欲絕」的過程。而詩筆靈秀宛轉,把這種內在的層次,寫得不著痕跡,非細心體味不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