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東,南,西,北,東南來分割亞洲,經濟實力最強的是那一片?綜合實力呢?東亞在亞洲的地位怎樣

時間 2021-08-11 18:13:36

1樓:哎喲帶你看娛樂

經濟實力和綜合實力最強的都在東亞;在世界上佔據重要地位。

東亞為世界上人口分佈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所產稻穀佔世界稻穀總產量40%以上,茶葉佔世界總產量25%以上,大豆佔20%以上。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蠶絲等的產量均在世界上佔據重要地位。其中其中日本、大韓**、中國臺灣省、中國香港特區、中國澳門特區為發達國家和地區,蒙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發展中國家。

地理鄰近的東亞各國希望通過長期的相互合作和一體化程序而形成一個緊密整體。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區認同的基礎上,並非一個排他性的集團,也不針對任何區域外國家。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基石,通過自由**區、經濟共同體、貨幣聯盟等形式,由低階到高階,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織、相互聯結而成一體的關係狀態,並由此進一步發展為安全共同體和社會共同體。

2樓:

東亞包括中國(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金磚國家)、日本(亞洲最大的發達國家)、南北朝鮮、蒙古,在亞洲,東亞經濟實力與綜合實力最強,對全球的影響力也最大。

3樓:匿名使用者

東方,東方,是亞洲的主要經濟支柱

4樓:匿名使用者

亞洲分為如下:

1、東亞5國(中國、盟國、朝鮮、韓國、日本)

簡述:綜合實力名第1

如果是一個經濟體的話,除了北美、西歐,就是東亞了。中國、日本、韓國都是在全球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國家。

2、東南亞11國(菲律賓、汶萊、東帝汶、馬來西亞、印尼、新加波、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越南)

簡述:綜合實力排名第2

雖然現在依然很貧窮,但資源豐富、地勢優越、有低廉的人力和資源,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機遇。目前全球製造工廠正在悄悄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

3、南亞7國(印度、不丹、尼泊爾、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

簡述:綜合實力排名第3

印度近年來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問題頗多。

4、中亞5國(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烏茲別克)

簡述:綜合實力排名第5

除了有石油和天然氣,其餘都沒有任何優勢和發展潛力。處在大陸中間位置,的地理位置不佳,環境惡劣。

5、西亞(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沙特、阿曼、葉門、巴林、卡達、科威特、阿聯酋、塞普勒斯)

簡述:綜合實力排名第4

石油的王國,有因石油而暴富的國家,也有因種族、宗教、戰爭而潦倒的國家。綜合來說環境惡劣、局勢不穩始終是遏制其發展的要素。

我是區域地理愛好者。全手打、求支援 !!!!!!!!!!!!!!!!!!!!!!!

歷史上的經濟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字面的意思看來,就是歷史時期的經濟情況。

比如,**時期,曾經有一個**十年,發展不錯。至少,運輸業和輕工業,都有一定的發展。

再比如,抗戰時期,國府的經濟很不好,因為稅源不斷的崩潰,而軍費卻很多很多。這是抗戰的時候,貨幣大量貶值的原因。

或者,在80年代,中國的經濟開始復甦,90年代高速發展,而21世紀後,則是爆發性的,維持了多年兩位數的增長。

而現在,則是中高速增長。

經濟和政治密切相關,一個時期的經濟好,往往國家比較平穩。相反,亂世來臨,幾乎都是王朝經濟崩潰的時候。

6樓:呂屹

經濟,經營濟之,互通有無,人因需要

而聚集在一起,並根據需要產生社會分工,進行物質文化生產,希望都生活得好,歷史上的經濟,就是過去的物質文化生產,經濟和政治是連在一塊的,政治對內講是如何治理國家,對外講主要可以是進行維護擴大國家利益的活動,進行政治制度進行,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制度,不斷優化自己的制度,促進社會更好運轉,發展自己的政治理論思想,發展自己的文化,政治穩定才能很好的進行經濟建設,我國歷史上的不穩定多因為制度文化存在問題,制度文化建設不夠,需要不斷髮展。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簡史

7樓:木油茗紫

夏商西周時期

當黃河流域出現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國之際,代表新的生產力的文字、青銅器和城市已經在北方的遼河流域、長江以南地區紛紛出現,從而使中國大陸的奴隸制王朝得以鞏固和發展,成為東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心。

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迅速,判斷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這裡所說的勞動資料主要指生產工具而言。由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先進的生鐵冶鑄技術,即出現了鑄鐵,促進了鐵器的普遍使用,並由此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在經濟發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漢時期

由於中國早在公元前3 世紀就建立了統一的**主義**集權的封建國家,迫使封建統治集團對古代社會的自然經濟狀態進行干預,以使社會經濟朝著有利於鞏固封建統一的軌道執行,於是形成了封建經濟的自然發展與封建國家經濟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

魏晉南北朝

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集權較弱,政治上相對寬鬆的時代。因而對經濟活動的控制也相對寬鬆,經濟活動也比較活躍。這在南朝表現得尤為明顯。

隋唐五代時期

唐的經濟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南北經濟均有發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經濟已逐漸成為中國**政權的主要支柱,成為經濟中心。

(二)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新的技術給生產帶來突破性變化。如造船、建築、農田水利、造紙印刷術、瓷器、絲織都有創造性發明並向海外流傳。

(三)與外國經濟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與非洲、西歐、中亞、西亞、東南亞、日本、朝鮮等國,都有**往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五代十國時間很短,實際是唐代的繼續,經濟雖因戰亂而受影響,但仍然有很大進步,正因為經濟的發展才有全國統一的迫切要求,**很快被宋統一起來了。

宋遼夏金時期

其主要標誌是,以農業為主、以手工操作為基礎的社會生產體系及其相應的制度保證體系已經趨於完善;從對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而言,已經接近甚至幾乎達到了古代的技術條件所能允許的最高水平。

元朝時期

元代經濟歷史提供的經驗和教訓在中華民族經濟管理歷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經濟管理謀略運籌思維,忽必烈多元一體化的國民經濟管理思想模式,元代長期影響後世的經鞏固、各族人民的團結交往、封建社會後期經濟的進步性發展都有重要的、深遠的影響。

明清時期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聲有色的時代。明代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史上處於變革的重要時期,有諸多新現象、新特點,值得認真總結,深刻分析、取其精華,以資借鑑。

封建末期

甲午戰爭後的中國,不僅遠遠落後於西方先進工業國家,而且被歷史拋在了東方的日本後面。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遠古暨三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歷史長河的源頭,也是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經濟的發展是以越來越快的步伐前進的,舊石器時代經歷了上百萬年的漫長道路,新石器時代只有幾千年,進入文明時期以後,各個王朝的更替不過數百年的時間。

每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都有一定的特點,也都遵循著中國傳統文化和農業經濟的共同規律。經濟基礎對政治、軍事、文化藝術乃至人們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中國歷史上經濟搞得最好的是哪個朝代?

8樓:東城看月

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人口首次突破1億的階梯,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北宋的首都汴梁人口超過15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經濟總量居當時世界第一位。經濟強盛的另一個表現是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最直觀的例子是《清明上河圖》裡所展現出的超越以前任何朝代的商業繁榮。

據英國經濟史學家麥迪森的《世界經濟千年史》,趙匡胤建立宋朝的公元960年時,年人均gdp已達到600美元,經濟總量佔全球的21%,「人均收入上就已經是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國家」;宋朝財政收入峰值達到1.6億貫,按照「1貫=1000枚制錢=1兩**」的公式作個簡單推算,宋朝年財政收入的最高值達1.6億兩**,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北宋中後期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達10000萬貫。

明隆慶5年(1571)歲入**250萬兩。參照黃仁宇先生的估算,明朝正常的歲入最多也只有1500萬兩,緊急時期達到2500萬兩。以銀錢的一般兌換率為1兩**=1貫銅錢,那麼明朝的正常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

清朝的財政狀況要好一些,國家初定的順治7年(1650)歲入1485萬兩。咸豐年間(1850前後),歲入約為4000萬兩,仍然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為宋朝人口的2—3倍。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歲入才達到了宋朝的水平。

9樓:梅林若海

宋朝,宋朝中國的經濟文化都達到了空前的鼎盛,雖然說那時候中原軍事力量很差,但是經濟確實相當繁榮。唐朝也挺厲害,唐朝經濟也很繁榮,只是由於歷史上唐朝對世界的影響更大,所以眾人大都以為唐是鼎盛時期,其實不然。從秦統一開始,中國的戰爭相對減少,但不久秦滅亡,又重又經歷了為時四年的楚漢之爭,之後劉邦再度統一中國,開始休養生息,國力開始恢復,期間又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朝幾代皇帝的積蓄到漢武帝時經濟已經很繁榮,但是漢武帝東征西討,雖說蕩平了周邊的憂患,但是也花光了幾代人的積蓄。

西漢末年,漢經歷了」王莽之亂」經濟暫時蕭條,東漢建立後國力得到恢復,此後東漢末年,三國鼎立,連年紛爭,國力大衰,直至晉統一後,才得以恢復元氣。後來,中國又經歷了五胡十六國時期,經濟趨於崩潰,直至隋朝統一中國。隋文帝修生養息,中國再度繁榮,之後經歷了唐朝,盛唐和中唐時期中國的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宋朝經濟等到了進一步發展,中國封建經濟達到頂峰時期。

元統一後,中國經濟再度衰落,民不聊生,嚴格的等級制度,繁雜的賦稅,都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明朝中國又再度恢復元氣。尤其是明朝的前幾任皇帝治下,國力昌盛,鄭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國力昌盛的標誌,沒有錢這幾次下西洋就沒有路費,沒有搞外交活動的本錢,沒有炫耀的資本。

到清朝,經濟也算景氣,尤其是康雍乾三位皇帝的治下,中國經濟當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就是現在的美國也只能望其項背。之後屈辱的一百年,中國經濟就不行了,列強又燒又搶的,國力江河日下。知道新中國成立國家才恢復了一點點元氣。

可是好景不長,之後中國又經歷了大躍進、文革、四人幫運動,中國經濟雪上加霜,直至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才再度騰飛。

成都東南西北各有哪些建材市晨,成都東南西北各有哪些建材市場??

1 博美精品店 太升路口 主材 2 新世紀裝飾廣場 高升橋路16號 主材 3 博美名品店 洗面橋十字路口 主材 4 西門博美 花牌坊街319號 主材 5 府河地板城 二環路北一段 府河市場對面 地板 6 富森 美家居 三環路與川陝公路交匯處2區2幢16號 綜合 7 東方家園 紅牌樓店 二環路南四段 ...

羅盤上東南西北怎麼分,羅盤怎樣辨別東南西北

羅盤的天池由頂針 磁針 海底線 圓柱形外盒 玻璃蓋組成,固定在內盤 圓盒底面印 有一個尖頭的頂針,磁針的底面 有一凹孔,磁針置放在頂針上。指南針有箭頭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羅盤有個指標,栓銅絲的指南,未栓銅絲的指北。其他的兩個方向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分就好了。他講的太複雜了。一句...

怎麼簡單的分東南西北,還有東南西北跟房子的陰面和陽面有關係嗎?是什麼關係?希望詳細點。急

太陽辨認方向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這是自然規律,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太陽在西方,當人面向太陽站著,正面是西,背面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一般來說,房屋都是坐北朝南為最佳,即房子位於北側,房屋背朝北,門開在南側。現今說的坐北朝南,基本上是說房屋的主要功能房間 如客廳 主臥室 朝南向,或者房屋的主要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