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了《醉甕亭記》。有誰能幫我解釋一下「而」「之」等詞的用法

時間 2021-08-30 09:30:39

1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一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提到他,總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記》,他通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與和樂的社會風氣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現了貶官之後的特殊心境。 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情感的抒發,而這三者又都生動地表現了歐陽修當時的特殊情懷。隨著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閒適快活的世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優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 這兒的山,沒有嶙峋怪石,沒有巖絕壁,這兒的水,不是驚心動魄之水。山,逶迤起伏,佈滿了茂盛的綠蔭,幽深秀麗,靜靜地綿延環繞;水,猶如一條迴旋曲折的銀色飄帶,潺潺而下,泠泠悅耳;還有一亭,四角翹起,像鳥一般,悄然飛臨在這細水旁,多麼柔和寂靜的景色啊。《醉翁亭記》開頭這一段描寫,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景色優美的環境裡,產生了愉悅的感受。

另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幕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 這裡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傍晚聚擾來的煙雲,春季發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頭。一切都那麼恬靜簡樸,淡雅自然。 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再看散文中人事的敘述: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它所描寫的不是轟轟烈烈的社會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響的英雄行為,而是比較平凡的、沒有矛盾,沒有衝突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

散文中描寫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轄下,眾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個片斷,呈現的是一派閒適快活、安詳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無限的快樂,不禁心曠神怡,寬辱皆忘,一切人世間的榮辱,煩惱都置之腦後,以至於忘自己「飲少輒醉」,盡興暢飲。結果,周圍歌聲繚繞,人們起坐喧譁,而他卻「頹然乎其間」,醉態可掬,欲起而不能了,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歐陽修通過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抒發了自己由此而觸發的內心感慨。

他的真摯的感情溶匯在景、事中,更使文章顯得情意盎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這是一個飽經滄桑,在仕途宦海中顛簸數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

從天聖八年(1030),年僅23歲的歐陽修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盡心竭力,積極協助范仲淹革新內政,終於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貶滴。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實現,而在貶於滁州之後,卻有了可喜的政績,這對於奔波勞碌,疲憊不堪的歐陽修來說,是多麼舒心愜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樂生活,給了他極大的撫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個恬靜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於酒,而是醉於優美的景色,安詳的生活。

這兒,禽鳥因山林而樂,人們因太守遊而樂,而太守則是因百姓樂而樂,他處在優美的環境中,身心愉快,舒適安閒,不由便醺醺然了。 歐陽修蒼顏白髮,頹然坐於眾之間,眼睛微閉,眼前的景物是優美的,人是歡欣的,歐陽修也被這和諧的氣氛所籠罩,陶醉了。 歐陽修以「醉翁」自稱,曠達自放,擺脫宦海浮沉,人世紛擾,在這遠離都市的山水之間,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閒適、恬淡的情境裡,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

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裡,使文章如田園詩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賞析二詩情畫意,秀麗多姿 ——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他的《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優美的意境。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造優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面的範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面。

優秀的散文應該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綵線聯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作者是從這樣幾方面濡筆,描繪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一。

「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風光秀奇,迤邐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背景,一泉環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於泉上」。

這裡賴於壯麗的群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臺又偏偏踞臨泉上,則別含另一番風光。這樣,無山,則釀泉不美;無泉,則青山孤峙。無亭,則山泉失色;有泉,則亭臺增趣。

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臺,一應俱全,且輝映生色,構置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

其二,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

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

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

其三,四季變幻之美。作者不僅寫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為中心,把筆墨進一步鋪去,描下了四季的景物變化。「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確是傳神筆致。

作者在這裡仍然細心地選取最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加以描繪。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現了四幅扇面,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

同時,四幅扇面又是互相映襯的,春光如海映襯了秋色肅殺;夏日繁茂映襯了冬景寒冽。

其四,動靜對比之美。散文寫景繪境最忌呆板單調,一樣景物,一種筆致,一式情態,又有何意趣?!歐陽修在這篇散文中時時注意事物的動靜變化。

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壯秀的琅山是靜態,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山色蒼鬱悅目,泉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樹木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

再說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于山頭是其靜,人影移散,紛紛暮歸是其動。

靜的景和動的人彼此映襯。最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譁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

由於作者多方面進行對比,使散文的意境繪形繪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並於一畫,各具情致。

參考資料

希望對你有用哦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這句話,誰能幫我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這是一句籤文。意思很清楚 1 雲開霧罩山前路,目前你的狀態,主要是前途方面,或者是你所問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很不明朗。你或許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辦。或許你想怎麼辦,但是卻行不通。這句話很不好了。2 萬物園中月再圓,告訴你不要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人總是有沉浮。你要等待機會。你該浮的時候,就是走運...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的含義,誰能幫我解釋一下 朋友 的含義?

一個普通的朋友從未看過你哭泣。一個真正的朋友有雙肩讓你的淚水溼盡。一個普通的朋友不知道你父母的姓氏。一個真正的朋友有他們的 在通訊簿上。一個普通的朋友會帶瓶葡萄酒參加你的派對。一個真正的朋友會早點來幫你準備,為了幫你打掃而晚點走。一個普通的朋友討厭你在他睡了後打來。一個真正的朋友會問為什麼現在才打來...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這幾句話,誰能幫我解釋一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介個是從 來的,我只能憑自己理解咯,孰吾不才解釋若是不妥,請見諒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可能是有用典。對時光飛逝的感嘆,惜年華流景。昔日有過美好時光,如今只剩回憶。或許那一切的發生都在冥冥中,似是陰差陽錯。可是這句呢 誰曾想千金一諾?此情悠悠竟為何?是後悔還是傷懷?詩詞一般要藉助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