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麼有人也叫做仲秋節,為什麼中秋又叫仲秋呢

時間 2022-03-05 05:30:03

1樓:匿名使用者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2樓:

7月為孟秋

8月為仲秋

9月為季秋

3樓:小可愛的豬

「中秋」一詞,最早於《周禮》:所謂中秋,是因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稱「八月半」。

從字意上說,陰曆的春夏秋冬,也是以三個月為一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是秋季,七月叫孟秋,八月叫仲秋,九月叫季秋。八月正好是在秋季的當中間,八月十五又正好是仲秋的中間心裡,所以叫中秋,又因為這天子的月亮是又亮、又圓、又滿,有圓滿的意思,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團圓節。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上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酷熱的夏天過後,天朗氣清,萬里無雲的秋夜天空,正足突顯出月皎潔的光華。因此,每到秋天,天子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壇去祭月。

上古祭月的禮儀,很可能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正式成為歲時節日,應起於唐朝,唐書太宗紀,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至宋代更為普遍,常在中秋舉行歡宴的活動,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創新的意義。

中秋有二種演算法,一是依據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為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稱中秋;另一種演算法則依據節氣,按照二十四節氣,一季共六個節氣,秋季的六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百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則是秋季之中;而秋天正是人人辛苦耕耘之後的五穀豐收、團聚慶祝的季節,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謝神的保佑,於是出現一系列儀式和風尚活動,此外加上我國古代即有拜月習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賞月之風。

中秋節原分為三部分:八月十四日為「迎接」,八月十五日為「正節」,八月十六日則叫「餘節」。今天,大家在八月十五日「正節」吃月餅、過中秋。

為什麼中秋又叫仲秋呢?

4樓:清心

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5樓:北方白水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仲秋節」。

中秋節,還被稱為月夕、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6樓:拜瑩華

商品廣告上,有的寫「仲秋節」,有的寫「中秋節」,甚至有的日曆上也有兩種寫法。「仲秋節」、「中秋節」到底是哪一個對?還是全都對?

咱們先看看「仲秋」與「中秋」各是什麼意思。 古人排序時用孟、伯、仲、叔、季,就相當於現在的第

一、第二、第三。這其中,孟與伯,表示第一個;仲表示的是第二個;叔與季,有「以後」的意思。古人的字中常有這幾個字,如曹操字孟德,他就是老大;孫權字仲謀,他就是老二;許慎字叔重,他可能是老三,也可能是老三以後的。

古人說季節時,也用孟、仲、季。春天共是三個月,第一個月就是孟春,第二個月就是仲春,第三個月就稱季春。孟秋是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

所說的仲秋,就是秋天的第二個月。 農曆八月十五那個節,的確是在秋天的第二個月,但是這個節日是個時點,並不是時段,這個節是秋天中的最中間的那一天,而不是一個月,所以說只能是「中秋節」而不應該是「仲秋節」。《辭海》「中秋」說:

「夏曆八月十五日。因在秋季的正中,故稱。」 「仲」讀zhòng,是表示次序的;「中秋節」的「中」讀zhōng,這個「中」是表示位置的。

「仲」、「中」,寫法不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樣。 中秋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祭月活動。太陽和月亮,是幾乎所有原始民族都祭祀的。

我國的周代,祭月已經成為制度。祭月的時候,要求月亮是圓滿明亮的,而農曆八月十五日,這天秋高氣爽,是望月的最佳時間,又逢農閒,於是這天就成了祭月的日子。因為這天是秋天的最中間一天,所以稱「中秋節」。

中秋節最要緊的是吃月餅,其實,遠在宋代就已經有月餅了。寫於宋代的《夢粱錄》、《武林舊事》已經有「月餅」這個詞了,但那時可並不是家家、人人吃月餅,到了明清,月餅才成了家家必食的節日食品。

7樓:奴家賢狼

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再一年秋季的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為孟 仲 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

中秋節為什麼有叫仲秋節

過中秋節是為了什麼?為什麼叫中秋節?

8樓:聖誕老東東

古代過中秋節是人們為了祈求月神為農業發揮有利作用,或為了慶祝豐收,答謝月神的保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節。

中秋節源自於人們對月亮的崇拜。我國是古老的農業國家,古人經長期觀察認為,月亮的執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係,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禱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祭祀活動。

《周禮》記載,我國周朝時就有中秋之夜擊鼓賦詩以「迎寒」的活動,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舉行「夕月」儀式。春秋戰國時,日月神分別稱為東皇公、西王母。後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變而來。

北魏、隋唐以來,歷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禮儀。

人們為了祈求月神為農業發揮有利作用,或為了慶祝豐收,答謝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視祭月、拜月禮俗,北京的月壇公園就是明清****祭月的壇場。在長期的歷史程序中,人們在祭月拜月的同時,又出現了賞月的習俗。

擴充套件資料

中秋節吃月餅的意義: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

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為什麼會有中秋節 5

9樓:口才叔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10樓:手機使用者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稱仲秋節、

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我國農曆秋季的

七、八、九三個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

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明清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象葡萄、西瓜等象徵著團圓的水果也被人們擺上餐桌。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恰好是莊稼成熟的季節,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是因為十五千秋是秋季

12樓:手機使用者

中秋團圓,多好的事情啊~!

為什麼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13樓:小朋學長

因為中秋節是家人團圓的時候,所以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賞月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14樓:小溪閒談影視劇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因為這天皓月當空,象徵團圓,所以又叫「團圓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節日期間有祈求團圓的民俗,宋蘇軾有《水調歌頭》,說明早在宋代,人們就借月抒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翻譯: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的情感,賦予了中秋「祈盼團圓」的主題。

後世中秋節的主要民俗活動都圍繞著「團圓」這一主題來進行,故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為什麼叫中秋節,中秋節為什麼叫中秋節?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 仲 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 秋節 仲秋節 八月節 八月會 追月節 玩月節 拜月節 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

為什麼會叫中秋節,為什麼要叫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中秋 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肺受涼了,秋褲套起來,節制方式,多吃水果 在我國周代已有 中秋夜迎寒 秋分夕月 拜月 的活動 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 秋報 中秋時...

中秋節為什麼起名叫 中秋 節呢

言之午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 敬月習俗的遺痕。據 周禮 春官 記載,周代已有 中秋夜迎寒 中秋獻良裘 秋分夕月 拜月 的活動 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 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 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 吳剛伐桂 玉兔搗藥 楊貴妃變月神 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