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四庫全書
工作活力下降與身體健康問題等不僅對於企業的生產力有極大的影響,而且也給企業帶來很多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
老齡化不僅是乙個複雜的人口演化的結果,同時也是社會和經濟不斷發展的必然產物,主要是由於三個決定性因素:出生率。
與死亡率之差、人口遷入與人口遷出之差以及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另外,經濟水平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與醫療環境的不斷完善也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
老齡化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我國把15至59週歲的人口定義為「勞動年齡人口」,而0至14週歲的少年兒童人口和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口。
由於主要體現消費屬性,我們多定義為「非勞動人口」,當然部分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還會發揮餘熱,體現一定的勞動屬性,不過總體而言老年人口主要還是以消費屬性為主。
這麼一來,我們一般可以理解為16至59週歲的人口將會主要承擔整個社會的發展壓力,除了養活自己以外,還需要撫養青少年以及贍養老人。所以研究乙個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老齡化社會。
2樓:貊闊眭靖柔
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成本增加,企業社會保險等社會責任方面支出增加,針對中青年的市場相對縮小,
人口老齡化的利與弊有哪些?
3樓:生活的曉達人
人口老齡化的利與弊如下:
人口老齡化的利:受教育水平持續提公升,接受新事物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普遍增。積累了一定財富,具有較強的養老產品和服務消費慾望與實力。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自理狀態預期壽命將會不斷提高,從而大大減輕老年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對外部力量的依賴。
人口老齡化的弊:老年人口規模龐大,給養老保障制度建設和醫療保健事業發展帶來壓力。快速老齡化程序與勞動力總量減少並行,勞動力年齡結構老化給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來挑戰。
隨著老年人口規模的擴大,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逐年縮減,勞動力年齡結構也開始老化。
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
1、人口老齡化提前達到高峰。20世紀後期,為控制人口的急劇增長,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序。由於21世紀前半葉人口壓力仍然沉重,還要繼續堅持計劃生育的國策,其結果將不可避免地使中國提早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
2、在多重壓力下渡過人口老齡化階段。21世紀前半葉,中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繁重,經濟和社會要可持續發展社會要保持穩定,各種矛盾錯綜複雜,使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發達國家和人口少的國家更為艱鉅。
人口老齡化可能對什麼行業造成威脅給什麼行業帶來機會
4樓:乾萊資訊諮詢
養老服務行業帶來機會,對製造業、建築行業、農業行業造成威脅。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2019年底,65週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億人。養老服務業既是涉及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
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我國積極應對。「十三五」期間養老服務全面快速發展,實現重大轉型發展,在基礎建設、功能發揮和服務成效上均取得重大進展,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正建立完善。
人口老齡化問題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
5樓:網友
首先經濟效應。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公升,意味著其他年齡段或年輕人的比例不斷下降。勞動力經濟學上有個撫養係數比的概念,是勞動年齡人口(16-59歲),青少年人口(0-15歲),老年人口(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和青少年都是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物件,因此老年人口越多,意味著社會負擔的老年人口越多,老年撫養係數越高,退休人口越多,參與經濟活動人口越少。
其實,傳統的製造業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人工成本上公升,用不起人,因為適齡勞動力人口減少了。
此外,人口紅利消失殆盡的概念也是從這個角度來論述,即依靠大量勞動力人口的投入創造經濟剩餘價值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因此經濟結構進入新常態化,低增長率,產業結構轉型公升級,更多依賴生產要素和科技創新的投入來推動經濟發展,以上論述都是傳統的勞動經濟學上的觀點。老齡化的到來對經濟發展到底是利是弊有待進一步深入**。而且關於老年人的年齡界限,國外用65歲的標準,國內用60歲的標準,其實都是值得商榷的。
隨著人類身體素質的提公升和健康預期壽命的延長,說不定老年人的年齡界限會向後推延,未來或許70歲才是老年人的標誌。按照70歲為老年人的標準,目前的老齡化並非想象的那麼嚴重。
其次是社會效應。社會進入少子高齡化,生育率持續下降,社會家庭形態的變化,家庭結構小型化,單身獨居家庭比例大幅提公升,社會成員的異質性增強,社會形態更加開放多元。老齡社會的整體節奏變慢,社會穩定性加強,因為老年期的思維速度和反應速度都會下降,社會設定為了適應老年人的這些特徵,整個社會的活力也會減弱,不利於創新和技術發展。
6樓:明麗馨予金
一是養老保障負擔日益沉重。2004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總額達到3502億元,比2000年增加了,**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支出攀公升到522億元。離休、退休、退職費用也呈現連年猛增的趨勢。
**、企業、社會都已經感到養老保障方面的壓力正在顯著加大。
二是老年人醫療衛生消費支出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測算,老年人消費的醫療衛生資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國基本醫療保險**支出達862億元,佔**收入的,比上年增長,增長速度比**收入增長快個百分點。
基本醫療保險**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長,人口迅速老齡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7樓:沒有昨天和未來
勞動力減少,青年撫養壓力大,生育率減少,人口紅利降低,經濟增長緩慢。製造業萎縮。等等,隨著社會的向好發展,這些情況無法避免。
8樓:網友
人口老齡化可能造成的影響是領養老保險的人多,工作的人少,交養老保險的人少,入不敷出。首先是勞動力的缺失,然後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壓力增大,最後是人口銳減。
9樓:來自蜀源村善於表達的白果
人口老齡化會造成①勞動力不足,②養老金髮放壓力大,③人口減少嚴重。
10樓:在洞頭列島瞭望的羊脂玉
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年輕人壓力大,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
11樓:人情好水也甜
人口老齡化會發生一系列的問題,勞動力結構不足,社會養老保障壓力加大等等諸多問題!
12樓:金色碩果
人口老齡化就會造成勞動力不足和養老問題又產生,所以人口老齡化會導致社會進步速度變慢的。
13樓:小初高知識點
勞動力資源不足,年輕人壓力大。
14樓:斜陽紫煙
1養老資金不足。2養老服務的從業人員不足。也就老無所養。3社會勞動力不足。4經濟衰退。5國防無兵或兵力不足。
15樓:網友
人口老齡化確實是乙個大負擔,現在生活水平高了,一說技術也高了,所以老年老年歲數就獲得也大了,農村的農民也往城裡來汲取,給社會帶來許多的城市壓力,也確實存在這個問題。
16樓:網友
人口老齡化問題確實值得關注和深思,可能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能夠參加勞動的人越來越少,而需要人照顧的人越來越多,這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17樓:網友
人12老齡化問題會造成,領取養老金人口過多,就業率人lz嚴重不足,這是個嚴重問題,所以國家放開二孩生育。
18樓:網友
我覺得人口老齡化問題,對下一代影響是負擔過重 。他們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他們負擔。況且還要好好工作,不然老少都要喝西北風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人口老齡化會造成生育率越來越低,人口紅利降低,勞動力減少!但是你說的農村人口減少,應該是城鎮化發展的過程導致的,曾經是九億農民,現在是六億,人口都在向城市集聚!
20樓:網友
人口老齡化一方面反映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的壽命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會造成一些影響,比如社會負擔加重,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家庭養老功能減弱,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生活服務的需求突出等,這是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們的**也在努力做好這項工作,現在的老人待遇還是不錯的。
21樓:來自淥江書院自然的珍珠花
人口老齡化會多少增加了兒女的負擔,上有老下有小,,但這不算什麼,只要老人健康長壽,做崽女的都會願意盡心盡力的去孝敬的,何況現在國家政策好,有多方面對老人的補貼,也減輕了崽女的負擔。
22樓:世奧雅
人口老齡化造成失業,剩餘勞動力與農村家庭養老的壓力並存,造成醫療衛生和護理的壓力,還能造成事業滯後於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23樓:網友
勞動力缺失,養老金入不敷出。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人口老齡化會對中國有何影響?郎教授的分析,你就知道有多可怕 最明顯的就是勞動力減少,老年人增多就意味著社會負擔加重。尤其中國不象發達國家的老齡化,人家是富裕後的,我們是沒富就老的,將來一對夫婦照顧四個老人,想想都可怕。中國這些年所謂的經濟騰飛,一個有利條件就是 人口紅利 現在人口紅利已趨於枯竭,環境...
由於人口老齡化會產生什麼問題,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哪些問題?
老齡化的標準很多,最直接 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說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10 以上就進入老齡社會。中國按2005年統計,60歲以上的人口是1.44億,佔全國人口的11 因此說,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為什麼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中國的老齡化有四個特點 第一,人數多。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是...
人口老齡化可採取得措施,人口老齡化可採取得措施
蔡雨蔡 一 正確認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實情 二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奠定堅實的物質經濟基礎 三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制定一個科學的人口發展戰略 四 從中國世界情況出發,建立起具有自己特殊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五 大力發展老年服務產業,轉 度,開發 利用老年人力資源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