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2,只能通過主機板上的標註來分辨究竟主機板的pci-e插槽是什麼標準。
3,因為介面是一一樣的,所以pci-e介面的顯示卡可以使用任何版本的pci-e插槽。
但是高版本的顯示卡,如果插入到低版本的pci-e插槽,那麼效能不會完全發揮。
4,pci-e x16,代表的是pci -e介面的標準,如下圖:
與pci-e 2.0相比,pci-e 3.0的目標是頻寬繼續翻倍達到10gb/s,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提高速度,pci-e 3.
0的訊號頻率從2.0的5gt/s提高到8gt/s,編碼方案也從原來的8b/10b變為更高效的128b/130b,其他規格基本不變,每週期依然傳輸2位資料,支援多通道並行傳輸。
除了頻寬翻倍帶來的資料吞吐量大幅提高之外,pci-e 3.0的訊號速度更快,相應地資料傳輸的延遲也會更低。此外,針對軟體模型、功耗管理等方面也有具體優化。
簡而言之,pci-e 3.0就跟高速路一樣,車輛跑得更快,發車間隔更低,座位更舒適。
2樓:童燕瓊
1.外形上一樣
2.主機板上有標註,pci-e 3.0和2.0標準插口3.pci-e 顯示卡可以相容pci-e 3.0 這是說可以使用,但是不能發揮最大效能。
4.pci-e x16 就是傳說中的2.0標準的全速標準,還有不全速的標準,如交叉火力的兩個顯示卡,一個是全速,另一個不是全速的,所以交火的效果不是1+1=2,而是1+1=1.
5左右。
pci-e 3.0的頻寬以及速度是pci-e 2.0的1.6倍。3.0的 資料傳輸率將提高到8gt/s,2.0是5gt/s。
3樓:匿名使用者
補充樓上
正規廠家會在插槽旁邊寫上插槽型號和版本,另外說下
幾個概念:
傳輸速率為每秒傳輸量gt/s,而不是每秒位數gbps,因為傳輸量包括不提供額外吞吐量的開銷位; 比如 pcie 1.x和pcie 2.x使用8b / 10b編碼方案,導致佔用了20% (= 2/10)的原始通道頻寬。
gt/s —— giga transation per second (千兆傳輸/秒),即每一秒內傳輸的次數。重點在於描述物理層通訊協議的速率屬性,可以不和鏈路寬度等關聯。
gbps —— giga bits per second (千兆位/秒)。gt/s 與gbps 之間不存在成比例的換算關係。
pcie 吞吐量(可用頻寬)計算方法:
吞吐量 = 傳輸速率 * 編碼方案
例如:pci-e2.0 協議支援 5.
0 gt/s,即每一條lane 上支援每秒鐘內傳輸 5g個bit;但這並不意味著 pcie 2.0協議的每一條lane支援 5gbps 的速率。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pcie 2.0 的物理層協議中使用的是 8b/10b 的編碼方案。 即每傳輸8個bit,需要傳送10個bit;這多出的2個bit並不是對上層有意義的資訊。
那麼, pcie 2.0協議的每一條lane支援 5 * 8 / 10 = 4 gbps = 500 mb/s 的速率。
以一個pcie 2.0 x8的通道為例,x8的可用頻寬為 4 * 8 = 32 gbps = 4 gb/s。
同理,pci-e3.0 協議支援 8.0 gt/s, 即每一條lane 上支援每秒鐘內傳輸 8g個bit。
而pcie 3.0 的物理層協議中使用的是 128b/130b 的編碼方案。 即每傳輸128個bit,需要傳送130個bit。
那麼, pcie 3.0協議的每一條lane支援 8 * 128 / 130 = 7.877 gbps = 984.6 mb/s 的速率。
一個pcie 3.0 x16的通道,x16 的可用頻寬為 7.877 * 16 = 126.031 gbps = 15.754 gb/s。
由此可計算出上表中的資料
華碩Z170 A和技嘉Z170X UD3哪個好一些
從引數上來說,整合音效卡上z170 a是alc892,技嘉的x ud3是alc1050,引數上技嘉的更好一些,但實際聽都差不多,只能說一般般,兩個推2000以上高階耳機或者音響都不好,500以下低端耳機又區別不大。兩個都沒有整合hifi 背板來說,技嘉的背板是1 usb3.1 type c介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