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隱浮雲霧障天」的詩句有嗎?是什麼意思呀

時間 2021-05-07 19:59:23

1樓:資料不詳

有詩句如下:

隱隱浮雲霧障天,

風寒冷露野無邊。

鴉聲噪亂多和少,

亦在江湖亦在頭。

很可能是首迴文詩。

意思是迴文,亦稱迴環,是正讀反讀都能讀通的句子,亦有將文字排列成圓圈者,是一種修辭方式和文字遊戲。迴環運用得當,可以表現兩種事物或現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關係。供參考。

「白日依山盡」出自哪首詩?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2樓:伊茗若

出自:《登鸛雀樓》

解釋: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原文: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其中,前兩句寫所見。

「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這裡,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後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

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

次句寫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

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

落日銜山,雲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於「黃河」。當然也是寫實。

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

詩人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恆的運動。

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麼,它便是一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標本。讀者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

「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

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裡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就全詩的寫作特點而言,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祕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

有人說,詩忌說理。

作者介紹:

王之渙(688─742)盛唐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其兄之鹹、之賁皆有文名。

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6]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詩六首,其中《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其一)和《送別》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兩首最膾炙人口,可謂「皤發垂髫,皆能吟誦」;詩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也正是這兩首詩給詩人贏得了百世流芳的顯著地位。

3樓:herehome之歌

出自唐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而兩聯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

這首詩,前一聯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後一聯用的是,雖然兩句相對,但是沒有對仗的痕跡。所以說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4樓:我就是怡怡

我只知道出自哪首詩,答:登鸛雀樓

關於描寫雲的四字詞語(不帶雲字)如題

5樓:星星寶貝

bai 1、白雲蒼狗:蒼:du灰白色。浮雲象zhi白衣裳,頃dao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專變化不定。

屬2、雲淡天高:天氣晴朗,天空雲少而高、輕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3、若隱若現:好像隱蔽著,又好像顯現出來,形容事物隱隱約約。

4、白雲孤飛: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5、雲遮霧障:雲霧遮擋視線,看得很模糊。

6、瞬息萬變: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極短的時間內變化快而多。形容變化很多很快。

誰能告訴我一些有關月光的詩句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漢魏詩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7樓:手機使用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8樓:匿名使用者

【江月】杜甫

江月光於水,高樓思殺人。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顰。

9樓:匿名使用者

我本將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形容「霧」的詩句有哪些?

10樓:木子云的綠蘿

1,《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宋代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譯文:天濛濛,晨霧濛濛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彷彿又回到了天庭,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地問道:你可有歸宿之處?

2,《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五代 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譯文:朦朧的月色下花兒是那麼嬌豔,在這迷人的夜晚我要與你祕密相見。我光著襪子一步步邁上香階,手裡還輕輕地提著那雙金縷鞋。

在畫堂的南畔我終於見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懷裡,我內心仍不停的發顫。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是多麼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讓你盡情地把我愛憐。

3,《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清代 納蘭性德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譯文:滿天是霧花的寒窗對著天空漸暝的暮色,傍晚的天空遙遙對著寒窗的霧花。花兒凋零,啼鴉聲聲。烏鴉開始啼叫,正值落花時節。

4,《玉樓春·華堂簾幕飄香霧》宋代 周端臣

華堂簾幕飄香霧。一搦楚腰輕束素。翩躚舞態燕還鷺,綽約妝容花盡妒。

譯文:在一次華堂宴會上,簾幕開處,隨著嫋嫋香霧,走出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但見她腰肢細軟,身著流素,翩翩起舞,那飄逸柔美的舞姿讓善舞的飛燕也為之嫉妒。

5,《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張若虛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11樓:小默

《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霧》: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

《詠霧》:終南晨豹隱,巫峽夜猿吟。

《遠山澄碧霧》:帶岫凝全碧,障霞隱半紅。

《賦得花庭霧》: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霧。拼音:wù。

部首:雨。

筆畫:13。

繁體:霧。

五筆:ftlb。

解釋:(1)接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後飄浮在空氣中的小水點。

(2)像霧的東西。

組詞:(1)煙霧:煙、霧、雲、氣的泛稱。

(2)薄霧:淡薄的霧氣;霾。

(3)霧氣:霧霧氣來去無定。--《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4)霧靄:霧氣。

(5)雲霧:雲和霧,多比喻遮蔽或障礙的東西。

造句:(1)因為大霧瀰漫,所以輪渡全線停航。

(2)大霧迷漫的早晨,最好不要出去跑步。

(3)江面上大霧瀰漫,船隻被迫停止了航行。

(4)山中的雲霧模模糊糊的,看不太清楚。

(5)山頂上雲霧籠罩,看上去若隱若現。

12樓:匿名使用者

霧已經擴大。差不多佔據了半邊天,它從各個方向同時合攏來;在這霧罩裡,好象有油珠似的東西懸浮著,不知不覺間,濃霧越來越擴大,微風把它慢慢地、悄悄地推向前行。它逐漸佔領了整個海面。

它從西北方襲來,正是船頭指向的那個方向。它好象一座模糊的運動著的龐大的絕壁,又象一道從海里升起的高牆。有一個明確的地點,在那裡,無邊的海面進入霧裡,消失了。

(【法】雨果:《海上勞工》第166頁)

霧在上升,可是又降落了下來,更濃密了。有時候簡直全不透明。船陷在冰山式的霧氣裡。這可怕的包圍,象一把鉗子那樣開啟,使人瞥見一角地平線,又立刻合攏。

(【法】雨果:《海上勞212》第171頁)

維克多·雨果(1802-1885),2023年發表《克倫威爾》序言,成為當時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言,雨果本人亦因此而被公認為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其主要詩集有《頌詩集》、《新頌歌集》、《頌詩與長歌》、《東方吟》、《秋葉集》、《黃昏之歌》、《心聲集》、《光與影》、《靜觀集》、史詩《歷代傳說》、《上帝》和《撒旦的末日》。**最著名的有《九三年》、《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

2023年5月22日雨果逝世於巴黎,法蘭西舉國為他志哀。

雨果2023年生於法國南部的貝尚鬆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