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什麼,古琴的歷史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19:59:46

1樓:x7沉默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絃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本世紀初為區別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臺上的古老樂器。

最後給你一個古琴的**吧,希望能幫助你對古琴有所瞭解。

古琴的歷史是什麼?

2樓:天馬徐徐

古琴是中國古老的拔奏弦鳴樂器,亦稱瑤琴、玉琴,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現代通稱古琴或七絃琴。從漢代或最晚從漢代末年起,古琴的制式就和我們現時所見的古琴大體一樣了。古琴約四尺來長,前面六七寸寬、後面四五寸寬、一寸多厚,有七根弦,琴體是一整面指板,琴面的外側嵌有十三個螺蚌製成的徽,標識每條統的五個高八度、四個五度、四個三度泛音的位置。

彈奏的時候通常是將琴橫置在桌上,或橫置在膝上,左手按弦,用右手彈奏。古人每談到文人的修養和才藝,便會提「琴、棋、書、畫」,將「琴」放在第一位。在漫長的歷史中,不只是戲劇和**裡用許多關於古琴的故事作點綴,就是像《春秋》、《史記》這樣的文獻,也記錄著不少關於古琴的神話,這也從一方面說明了古琴在文化史中的突出地位。

古琴作為中國器樂藝術的集大成者,從琴制(形制和製作)、琴絃、琴譜、琴曲、琴史、琴歌、琴社、琴派等構成了中國古琴藝術,在中國**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等多方面產生了廣泛影響,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方面的主要代表形式之一。古琴藝術的衰微始於明清時期。隨著當時飄搖的國勢,文人士大夫優渥的生活逐漸喪失,宮廷專職琴人也日漸稀少。

特別是清末科舉制度的廢止,文人入仕無望,琴樂的儲存和發展受到影響。20世紀初年的「新文化運動」,加上新式學堂的西式教育,導致舊式文人群體消失,琴樂成為極少數人的業餘愛好。古琴的衰微還有自身的一些原因。

琴譜的主要功用是「記指」,不能直接、完整地反應出音高和旋律,需要老師「口傳心授」的配合,師承一旦中斷,據譜尋聲的工作便十分艱難。再者,古琴追求微妙的韻味,不適合採用電子擴音裝置,所以演奏時要求極其安靜的環境;而自由深沉、寓意深刻的琴曲也要求聽眾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古琴的大範圍傳播。

3樓:良月苦獨病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渾圓。現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龍池、鳳沼的面板上貼有兩塊小桐木,作為假納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採用這種方法。唐琴的斷紋以蛇腹斷為多,也有冰紋斷、流水斷等。

其表面漆灰則有墨、慄殼色兩種,有硃紅漆者皆為後人修補時所加。灰胎皆為純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兩側直至面板邊際,以防止上下板開膠。這些琴的邊長皆在120至125釐米之間。

宋代的古琴發生變化,全長128釐米,肩寬25釐米,琴身扁而長大,尺寸大於傳世唐琴,為北宋琴主要風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體形則逐漸扁平狹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聳而狹之狀,為南宋制琴的主要風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鬆杉面底為主要制琴材料。

斷紋有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等,牛毛斷則鮮見。灰胎仍以鹿角灰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見。北宋晚期還出現了八寶灰(即將金銀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

宋代是唐以後制琴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官方甚至設局制琴,即所謂「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間的過渡期製品,由於歷時比較短,現存的實物也比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況空前,不論皇帝親王還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

其宗室制琴就有寧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製作始於崇禎年間,據傳達四五百張之多,且式樣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編號刻款於腹內;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題 「仰長江水」詩文以及「潞國世傳」大印一方,皆用八寶漆灰。

古琴是什麼?

4樓:水清月隱

古琴,又稱琴、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的撥絃樂器,有3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

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

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範圍是漢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撥絃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餘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餘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

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併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徵。

琴的**無從稽考,不過中華古代文明之初的各個氏族領袖都與琴的創始傳說有關,如伏羲造琴、

神農造琴、唐堯造琴、黃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傳說,但無考古支援,應為附會之說。甲骨文中有琴字,不過它可能從像箜篌這種中東豎琴發展而來,而箜篌最早出土樣本是在新疆省且末縣,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關於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與琴相似的最古實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築和十絃琴。

築長度與現代琴相仿,而十絃琴長度是現代琴的一半,琴體較厚,琴面不平,無徽位。戰國中期和西漢則有比現代琴短些的七絃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絃琴面板呈曲線,琴頭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翹,下有一足,很像單足的夔,有禮器的象徵。

西周時的鐘儀是現存記載中最早的一位專業琴人。[1]據史料記載春秋時諸侯宮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師「為氏,如師曠、師文、師襄和師涓等。史載他們都有高超的琴藝。

而在先琴時期琴被用於伴奏和演唱,稱為「絃歌」。在《詩經》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關於琴的記載,可見當時琴已有較豐富的表現力。戰國時期隨著**的不斷進步,琴樂也得到了很大地發展和普及,從而湧現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與鍾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傳誦。

而琴作為主要的樂器,被士人賦予禮制修心養性的功能和審美,所謂「君子之近琴瑟,此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學創始人孔子對琴十分推崇,能彈琴唱詩經三百首,還曾向師襄學琴,成為後世士人典範。後人附會作有《孔子讀易》和《泣顏回》兩琴曲。

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師曠、伯牙、雍門周、孔子等。

5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個比較小的古箏——我是快樂小尾巴,愛琴就來古琴水群吧!329749953

古琴是什麼

6樓:豈不思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傳統撥絃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琴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7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絃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古琴別稱雅號:「琴」、「七絃琴」。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絃系統(包括琴絃七根和嶽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絃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製;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絃樂器族內的彈撥絃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

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古琴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詩經》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

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絃琴"。古琴有100多個泛音,這大概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

古琴現存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古琴曲流傳下來。

琴派琴派是具有共同藝術風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稱「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廣陵派。後世的琴派多以地區劃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蘇常熟為中心,廣陵派以江蘇揚州為中心。

廣陵琴派

九嶷派嶺南派梅庵派浦城派虞山派浙派 諸城派蜀派

8樓:小木匠一個

www.guqin.net

9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是指什麼?

10樓:漫閱科技

撥絃樂器。原稱琴、瑤琴、王琴,現代稱古琴或七絃琴,是我國古代文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樂器,距今約有三千年的歷史。琴的全身是扁長共鳴箱,琴面多以桐木或杉木製成,背板多用梓木,上有龍池和風沼一大一小兩個出音孔。

琴身寬的一端為頭。窄的一端是尾。琴頭有嶽山支撐琴絃,下有調絃用的琴軫。

琴面上的13個標誌稱徽,用以識別音位。七條弦自外向內由粗而細,以五聲音階定音,常用的正調定弦為cdfgacd,其他多種定弦法統稱「外調」。演奏時右手撥絃,左手除按弦外還可撥絃、打弦,音色多變化:

空弦發音剛勁渾厚,為散聲;左手輕觸徽位可得輕盈虛飄的泛音;左手按弦發音為按音。隨著手指在弦上的移動可改變音高,產生連貫的旋律,此即古琴**最突出的特點——走指音。其音域超過四個八度,只用泛音就可以演奏完整的樂段。

由於無品無馬,演奏時可任意轉調,古琴演奏方法多達百餘種,技巧複雜,表現力豐富,可以模擬奔騰的流水聲,也可以表現幽靜的空谷,古代樂曲很多都因古琴才儲存下來,而孔子、司馬相如、蔡邕、嵇康等人也都以善彈古琴而著稱。由於古琴音量小,多用於獨奏或伴奏,很少使用於樂隊中。

古琴的徽的問題,古琴徽位有什麼作用

蘇宇淺 我還真沒注意我的琴上到底是什麼。現在琴又不在手邊。但我覺著那根本就是畫上去的 囧 古琴十三徽,你可以數數。如果琴能把徽都做少了,那真是天才了 你可以直接去廠家退貨了。徽位很重要,你不能隨便自己弄上。徽不對沒法彈琴的。要知道,彈琴的時候左手就是走徽位啊。不同的徽位不同的指法發出的音詩不一樣的。...

古琴與古箏的區別,古箏和古琴有什麼區別?

楚丹莘詞 古箏是古琴演化而來得。古琴7根弦。古箏21根.古箏彈的時候要用一種龜甲.而古琴要用指頭彈。會手指兩側會磨出繭子. 上海儒鴻書院古箏培訓班老師的意見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挺多的啊 從起源說,古琴的起源是琴,古箏的起源是瑟從琴絃數量上說,古琴只有七絃,而古箏有21弦從外形上說,古琴普遍長120 1...

彈古琴,為什麼點香爐,為什麼彈古琴彈的好的都是男人?

臥聽竹風 古人彈琴,要沐浴 更衣 焚香 靜坐。這是對古琴的珍重,是對古琴 的敬意。琴在古人心目中不是簡單的樂器。今人若有這番敬意,也會焚香一支 或者附庸風雅。 李乖崖 其實你如果仔細看那冉冉上升的香菸,會發現它也在隨著琴聲或急或緩的飄舞的 香養脾琴養心。傳統而言自然是要彈焚香的 瓷不瓷 沐浴,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