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五種柱式產生時間和代表作,古典主義五大經典柱式包括?

時間 2021-05-07 19:59:50

1樓:養承澤

1羅馬多立克柱式(著名的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羅馬愛奧尼克柱式(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3羅馬科林斯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的比例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採用的是科林斯柱式。)

4塔司幹柱式(多立克柱式的簡化最簡單、最穩重,無凹槽、有柱礎。傑出的巴洛克建築大師和雕刻大師伯尼尼設計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干柱廊環繞,整個佈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

5組合柱式(羅曼努姆廣場與奧古斯都廣場,等部分石柱和軍事紀念物凱旋門等大多都是用其餘四種柱式和最後一種羅馬組合式柱式建造而成的。)

2樓:忘記密碼

多立克式,塔司乾式,愛奧尼克式,科斯林式,組合式

對古羅馬建築發展中出現的五種古典柱式進行論述?

3樓:匿名使用者

古羅馬五柱式:塔司幹﹑羅馬多立克﹑羅馬愛奧尼﹑羅馬科林斯和混合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築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則。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徑為一個單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則,計算出包括柱礎(base)、柱身(shaft)和柱頭(capital)的整個柱子的尺寸,更進一步計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築各部分尺寸。

羅馬人繼承了希臘柱式﹐根據新的審美要求和技術條件加以改造和發展。

他們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廣泛用來建造規模巨集大﹑裝飾華麗的建築物﹐並且創造了一種在科林斯柱頭上加上愛奧尼柱頭的混合式柱式(composite order)﹐更加華麗。

他們還改造了希臘多立克柱式﹐並參照伊特魯里亞人傳統發展出塔斯干柱式(tuscan

order)。這兩種柱式差別不大﹐前者簷部保留了希臘多立克柱式的三隴板﹐而後者柱身沒有凹槽。愛奧尼柱式變化較小﹐只把柱礎改為一個圓盤和一塊方板。

塔司幹﹑羅馬多立克﹑羅馬愛奧尼﹑羅馬科林斯和混合柱式﹐被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稱為羅馬的五種柱式。其風格的差異遠比希臘愛奧尼和多立克兩種柱式的差異為小﹐因而失去了鮮明性。

1.羅馬多立克柱式:羅馬多立克(the roman doric order)柱式是古羅馬人對希臘多利克柱式的改造,主要差別是在柱礎下面增加一個臺基。

外觀跟古希臘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頭下端添上一圈環狀裝飾;

柱身下新增了圓環形柱礎。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8:1,整個柱身顯得比較粗壯。

2.羅馬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

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

柱式與古希臘愛奧尼柱式相同,只是把柱頭上兩個渦卷間的連線曲線改為水平直線。

3.羅馬科林斯柱式: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

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裝飾性更強。

樣子與古希臘科林斯柱式一致,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10:1,顯得纖細高大;柱身上有24條凹槽;柱頭部分由兩層毛茛葉和渦捲圖案組成,渦捲圖案成對出現。

4.塔司幹柱式:塔司幹柱式(tuscan order)是古羅馬5種主要柱式中的一種,它的風格簡約樸素,類似於多立克柱式,但是同多立克相比省去了柱子表面的凹槽。

柱身長度與直徑的比例大約是7:1,顯得粗壯有力。

塔司幹柱式其實就是去掉柱身齒槽的簡化多立克柱式;

柱礎是較薄的圓環面。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壯。

5.混合柱式:又稱羅馬複合式柱式(roman composite order),將愛奧尼克柱式柱頭上的渦卷加入科林斯芼莨葉柱頭上。

這種柱式是將科林斯柱式的頂端與愛奧尼克柱式的渦卷相結合,使形狀顯得更為複雜、華麗。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10:1,顯得纖細秀美。

整體比較圖

細部比較圖

據文字推斷:

上左:塔斯干; 上右:羅馬多立克

中左:羅馬愛奧尼; 中右:現代愛奧尼

下左:科林斯; 下右:混(組)合式

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十書》裡給柱式本身和柱式組合作了相當詳細的量的規定﹐用柱身底部的半徑作量度單位。他注意到這些規定要根據建築物大小﹑位置等具體條件作必要的調整。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在羅馬帝國流行﹐形成統一的羅馬建築風格。

古羅馬的柱式規範的影響非常深遠,成為了西方建築的基本母題,至今仍在被廣大建築師所學習和模仿。

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後﹐歐洲大多數地區柱式建築不再流行。在義大利雖然流風尚存﹐但細部和組合方式等都不很嚴格﹐與羅馬柱式有很大差別。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重新使用羅馬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追求風格的純正。16世紀下半葉的手法主義﹐產生了兩種潮流。一種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壞柱式的結構邏輯來創造新的建築形像﹐如螺旋式柱身﹑斷折的額枋﹑不均勻的開間﹑成組的柱子等﹐這種潮流被17世紀的巴洛克建築繼承。

另一種是刻意求同﹐給五種柱式釐訂死板的規範﹐消除古羅馬時期普遍存在的變體﹐作出苛細的量的規定﹐這種教條化的潮流被17世紀的古典主義建築繼承。巴洛克建築流行於義大利等國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古典主義建築流行於法國和北美等地。它們都創造了一些新的柱式組合。

但二者在個別手法上互有滲透。後來﹐古典主義建築的影響比巴洛克建築的大。尤其是法國成了歐洲建築教育的中心以後﹐教條化的柱式就在歐洲成了主流﹐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

但裝飾仍多用巴洛克手法。

4樓:匿名使用者

羅馬五柱式:

1):塔司幹柱式(特點:是羅馬最早的建築形式 ,它是陶立克式的一種更粗短的變體 ,也有人認為 ,它是希臘柱式基礎。

但是 ,羅馬建築最典型的特徵是使用非結構柱式 ,經常是將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牆中 ,稱為附牆柱或半身柱 ,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狀 ,這時人們就稱其為壁柱。司幹柱式其實就是去掉柱身齒槽的簡化多立克柱式,柱礎是較薄的圓環面。它是多立克柱式的簡化最簡單、最穩重,無凹槽、有柱礎。

傑出的巴洛克建築大師和雕刻大師伯尼尼設計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干柱廊環繞,整個佈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

2):羅馬多立克(特點:外觀跟古希臘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頭下端添上一圈環狀裝飾;柱身下新增了圓環形柱礎。

它的主要特徵是沒有柱礎,柱子直接安置在臺基上,柱高為柱徑的4—6倍,柱身刻有一條條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條),柱頭由方塊和圓盤組成,沒有任何裝飾。它的造型粗壯有力,給人以深厚剛毅的感覺,近乎男性人體的美。著名的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3):羅馬愛奧尼(特點:有柱礎,柱頭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對渦卷,柱高與柱徑的比例增大,給人以柔美的感覺,近乎女性人體的美。

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和伊瑞克提翁神廟);

4):羅馬克林斯(特點:它實際上是愛奧尼克柱式的一個變體,兩者各個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愛奧尼克柱更為纖細,只是柱頭以毛茛(gen)葉紋裝飾,而不用愛奧尼亞式的渦卷紋。

毛茛(gen)葉層疊交錯環繞,並以卷鬚花蕾夾雜其間,看起來像是一個花枝招展的花籃被置於圓柱頂端,其風格也由愛奧尼亞式的秀美轉為豪華富麗,裝飾性很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 (temple of zeus)採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5):混合柱式(特點:愛奧尼與科林斯的結合,柱頭 ,柱身、柱礎和基座用科林斯柱式。

這種柱式是將科林斯柱式的頂端與愛奧尼克柱式的渦卷相結合,使形狀顯得更為複雜、華麗。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10:1,顯得纖細秀美)

5樓:踐踏驕傲

衡陽師院的不? 太敬業了

古典主義五大經典柱式包括?

6樓:匿名使用者

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臘時期的3種,以及羅馬人對希臘柱式進行繼承和發展而形成的兩種,共有5種:古希臘的多立克柱式(doric)、愛奧尼柱式(ionic)以及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古羅馬的塔司幹柱式(tascan ordre)和複合柱式。

古典柱式是歐洲古代石質樑柱結構的幾種規範化的藝術形式。柱式包括簷部、柱頭、柱身和柱礎四個部分。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築的重要造型手段。

擴充套件資料

柱式體系代表著古希臘人在建築藝術的輝煌成就。這一體系從古埃及柱式發展而來,其高度規範化的經典三大柱式,完美展現了希臘人所追求的和諧、巨集偉和端莊。

多立克柱 出現最早,源自義大利半島。雄健有力,有20條凹槽,沒有柱基,柱頭沒有裝飾。柱身粗大(柱身直徑與高度比例1:6),象徵男性和寡頭貴族的高貴。

愛奧尼克柱 端莊秀雅,來自小亞細亞共和制城邦(今土耳其)。有渦卷裝飾和24條凹槽。柱身直徑與高度比例1:8,被比喻為成年婦女,反映著平民們的藝術趣味。

科林斯柱 華美富麗,來自希臘本土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科林斯城(挨著斯巴達、馬拉松)。在羅馬時代廣為流行,但對於希臘早期的審美來說過於華麗。其高挑纖細,被比喻成少女。

7樓:shmily蛋蛋

1多立克柱式(著名的雅典衛

城的帕提農神廟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愛奧尼克柱式(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3科林斯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的比例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採用的是科林斯柱式。)

4塔司幹柱式(多立克柱式的簡化最簡單、最穩重,無凹槽、有柱礎。傑出的巴洛克建築大師和雕刻大師伯尼尼設計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干柱廊環繞,整個佈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

5組合柱式(羅曼努姆廣場與奧古斯都廣場,等部分石柱和軍事紀念物凱旋門等大多都是用其餘四種柱式和最後一種羅馬組合式柱式建造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