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
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
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
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複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絡。「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
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法家: 「法」「術」「勢」結合的治國方略.
道家 在中國,儒道經常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儒家主張「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條件允許便積極奮鬥,遇到阻力,便拐個彎走,退居山林。所以,道家的「避世」、「無為」,恰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柔韌一面,可以說對儒家思想是個補充。
墨家 他的「非攻」思想,體現了當時人民反對掠奪戰爭的意向。他提出「非樂」、「節用」、「節葬」的主張,反對當權貴族的「繁飾禮樂」和奢侈享樂的腐朽生活。他意識到了勞動人類生活的基礎,提出強調重視生產和「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的主張。
在政治上,他主張改善勞動者和小生產者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提倡「必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則得治」,並且提出「尚賢」和「尚同」的觀點,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春秋戰國時期時,一共有4個學派,分別是:道家學派、發家學派、墨家學派和儒家學派。
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莊子,莊子主張「道法自然」,認為大自然是一個整體,不能加以分割和破壞,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發展。因此他提倡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韓非子主張實行「法治」,加強**集權,用嚴酷的刑罰鎮壓反抗,鞏固國家統治。
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兼愛」就是發對人對人的壓迫,主張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一樣,盡力幫助別人。「非攻」就是反對不義的掠奪戰爭。
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主張「施仁政於民」,減輕對人民的剝削。他還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觀念。
3樓:匿名使用者
百花齊放。有孟子老子等,很多,對文化思想屬於相容幷包的形式。
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4樓:
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思想家有:
1、孔子
(1)性善論:孟子認為人性是人類所特有的本質特性。人先天就具有四種善的萌芽: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善端是後天仁、義、禮、智四種道德發展的基礎與條件。
(2)理想人格「內聖外王」是理想人格,重視道德完善甚於治理天下國家才能。「大丈夫」應該有著崇高的志向和偉大的精神境界,有著對正義行為的高度自覺性,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氣節。
(3)道德教育的內容:仁、義、禮、智。其基本內容以血緣關係為核心的倫理道德內容,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也是孟子整個教育目的所在。
2、孟子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並有所發展,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論」等方面。
(1)民本:他認為決定統治者統治地位的政治基礎是民心的向背,民心歸服是統一天下的決定性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民比君主更重要。
(2)仁政:主要表現在養民、教民兩個方面。養民要制民之產、使民以時、取民有制;教民要向人民施以教化。
(3)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國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所謂「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來,實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4)性善:性善論是其倫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3、老子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在老子思想體系中是自然界的最高準則,「道」的執行規則決定著人世間的一切,人只有順其道而行之,符合自然規律才能與天地融合,達到與萬物和諧相處的目的。
在「道」的基礎上,老子提出了「無為」的思想,這種思想在西漢初年被統治者採用,對百姓採取無為而治的政策,減輕對百姓生產生活的干涉,對恢復戰國以來因戰爭造成破壞的經濟發揮了重大作用。
在老子的思想體系中,「無為而治」的基礎是小國寡民,小到「雞犬之聲相聞」。雖然小,但老子不主張百姓之間頻繁的往來,甚至最好是「老死不相往來」。老子認為這樣可以減少社會矛盾,利於社會穩定,但實際上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的,屬於比較消極的思想。
老子思想中最精華的部分是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認為事物都是相對的,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這對於人們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具有重要的意義,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思考。
4、墨子
墨子主張「兼愛」,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從宗法制度出發的親疏尊卑之分;提出「兼相愛,交相利」,要求「節葬」、「節用」,反對奢華的生活方式以及禮樂制度;鼓吹「尚同」、「尚賢」,反對任人唯親。
提出「非攻」,反對各國之間以掠奪為目的的戰爭;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
5、韓非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集權的理論。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
對於民眾,他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惡」理論,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于民,因此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但是主張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的。
韓非子的觀點是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韓非子根據當時的形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5樓:淺流逝水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孔子: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 」。
荀子主張「性惡論」即人性本善。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作品:《道德經》、《莊子》、《列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翟:主張兼愛非攻: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
「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四、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春秋戰國最著名的就是這四個:儒墨道法
還有一些
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
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家:**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
兵家。兵家重點在於指導戰爭,在不得不運用武力達到目的時,怎麼樣去使用武力。創始人是孫武
醫家:代表人物:扁鵲
6樓:shine剛剛好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有《論語》等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思想的機器主要思想。這個查查歷史書就知道了。
8樓:孤星血淚的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
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
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有3000人,著名者72人。
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倫理思想上宣傳「仁」。
「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
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2.老子:中國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一說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曾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書的史官),後隱退著《老子》一書。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道」,認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是產生整個物質世界的總根源。
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認為一切事物都存在於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它們互相依存,互相轉化。政治上他主張「無為」,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回到「小國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3.墨子:(約前468-376年)春秋末戰國初思想家、學者,墨家學派創始人。
魯國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稱「北方之鄙人」(《呂氏春秋·愛類》),人稱「布衣之士」(《呂氏春秋·博志》)和「賤人」(《渚宮舊事》),漢代王充甚至說:「孔墨祖愚,丘翟聖賢。」(《論衡·自紀》)曾為宋國大夫,自詡「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墨子·貴義》),是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
曾師從史角之後,傳其清廟之法。又學於儒者,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明於《詩》、《書》、《春秋》,因不滿儒家禮樂煩苛,於是棄周道而用夏政。宣揚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4.孫子:孫武字長卿,春秋末年齊國人,生卒年月未見史載,約與孔丘同時期。
孫武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闔廬,得到重用,任為將軍,幫助吳王經國治軍,「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史記·孫吳列傳》),由孫武草創,後經其門**整理而成的《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簡稱《孫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兵書,也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詞約意豐,內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戰爭的一些一般規律。
十分強調政治、經濟在戰爭中的作用;它強調戰術的靈活性,提出「兵無常勢」,「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思想貫穿於全書始終。
5.孟子:(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軻,鄒(今山東鄒城市)人。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6.莊子:莊周(約前369-前286),世稱莊子。
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曾任過蒙地方的漆園吏。他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學派的先驅老子,並稱「老莊」。
他的道家思想和文史地位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莊周一生安貧樂道、不事權貴、不與世俗同流。莊周的道家思想在學術上的表現,主要是效法老子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
並且把它發展到了一定高度。他文章流暢,善於採用和虛構寓言故事,比喻更是信手拈來,極富想象,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藝術色彩。
7.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曾遊學於齊,當過楚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
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8.韓非子:(約前280—前233) 戰國末年的哲學家和政治家。
出身於韓國貴族,師於荀況,著有《孤憤》、《五蠹》、《說難》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視,並出使秦國,後被李斯等陷害。死於獄中。他吸取當時道、儒、墨各家思想中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觀點,發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學說的大成。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族特點,春秋戰國時期有什麼特點
悠行專用 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很重要官職。士族佔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 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介紹 士 上古掌刑獄之官。商 西周 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春秋戰國時期有什麼特點 中國消防救援 春秋...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春秋戰國時期的錢幣有哪些
陶心齋主 您的問題,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 蟻鼻錢 刀幣 布幣 寰錢 方孔錢,一共有這五種方式的錢幣! 夜狺人文館 戰國七雄秦 楚 齊 燕 趙 魏 韓的錢幣由為布幣 刀幣 環錢和蟻鼻錢 鬼臉錢 四種組成。是戰國時期的四大貨幣體系。布幣,鏟形,由農耕經濟的農具 錢 鎛 演變發展而來,這也是把貨幣稱之為...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小故事,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小故事有哪些?
容令梅仁振 老馬識途,退避三舍,問鼎中原,臥薪嚐膽,朝秦暮楚,圍魏救趙,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紙上談兵,毛遂自薦。這些成語,都是出自典故 烽火戲諸侯,胡服騎射,一鳴驚人,紙上談兵等等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小故事有哪些? 砍柴的小男孩 烽火戲諸侯,退避三舍,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等。烽火戲諸侯 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