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中國風水從何說起?lvf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風水學的起源及發展 中國風水學的形成由來已久,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 原始社會 雖然沒有風水學的說法,但因惡劣的自然環境對人提出的生存挑戰,又值農牧社會之故,當時的人們必須「擇地而居」,選擇「近水向陽」適宜人類繁衍棲息的地方。這是一種適應性的選擇。
進入文明社會以後,風水學隨即見諸文字記載,如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於卜宅的記錄。從後世發掘的大量甲骨文卜辭和《詩經》中可以看到,中國人在商周時期就以將陸地區分為山、埠、丘、原、陵、崗等不同的地行地貌,將水域分為川、泉、河、澗、沼、澤、江、沱等,當時對大地的差異性有極為細緻的分類,為日後的「相地術」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尚書》中,將當時的疆域以河流、山脈為界,劃分為九州,這也是後來中國稱為「九州」的由來。
在《周禮》中出現了這樣的文字「以土宜之法,辦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卸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木。」開始出現「相民宅」的說法,並有了「土宜法」這種相地的知識系統。《逸周書》載「土宜天時,百物行治」,可見「土宜」二字呼應天時,附天觀地是當時百物的遵行規則,也是治事的方法,也因此成為後世風水術的依據。
周朝時期,周武王營建洛邑時,就命周公相地,《尚書》載「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可見周朝人相信占卜,周公也是一位相地高手。 戰國先秦時期 各種學術興起,隨著《周易》和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盛行,開始建立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為主導的學術思想。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僅承襲了以往的「土宜」觀念而且更加具體,同時開始有了「氣」的觀念。從《晉書》知「始皇時,望氣者雲『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故始皇東遊以壓之,改其地曰秣稜,塹北山以絕其勢。」當時有了「望氣者」的說法,可見已有風水行業的專業工作者。
又據《太平寰宇記》卷95記載,秦代的長水縣有一座山(今浙江省嘉興縣南邊),秦始皇聽術士說山上有王氣,便遣發了一批死囚去挖山,囚徒們受不了勞苦,一鬨而散。 秦朝 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宮佔地近300裡,離宮別館遍佈在山谷,以南山為宮門,以樊川做池子,阿房前殿可坐近萬人。始皇家動用70萬民夫,挖空了驪山,穿透了三重息壤,規模之大,真可謂空前絕後。
還有始皇陵,佔地廣闊規模巨集大,這兩大工程的實施,說明秦代相地水平是很高的,從中不難體會秦代地理勘察技術的高超,也可以歸功於相地術的發達。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相宅活動,一方面是相活人的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書》載「成王在豐,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
」這是相陽宅。《孝經》載「卜其宅兆而厝之。」這是相陰宅,是用占卜的方法擇定地點。
西漢 相地術更是盛行。司馬遷《史記》載,漢武帝聚會佔家,問某人可娶否,堪輿家說不可。此時的堪輿家精通天文地理,相地術也稱為「形法」。
到了東漢,人們開始重視喪葬,從而導致風水觀念的興起。王充的《論衡》中就詳細敘述了葬禮的忌諱。東漢人非常注重居住環境,《後漢書》提到的「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瞥,竹木周布,場圃筑前,果園樹後」的家居原則,在後世都成為陽宅的基本理論。
在漢代還出現了《堪輿金匱》、《宮宅地形》、《移徙法》、《圖宅術》等風水著作,標誌著風水學在理論上有了初步的歸納和總結。 魏晉時期 中國出現了不少風水大家,其中最負盛名的是郭璞,他的《葬書》將風水術從傳統的相地術中抽出,對風水下了定義,並全面構架起風水理論,奠定了後世風水的基礎。他首倡的「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迄今傳承了一千七百多年而巍然不倒,在今天更加熠熠生輝大放光芒。
中國人習慣把郭璞稱為風水鼻祖。 隋朝 比較而言不太信風水,但出了一位有名的相地師蕭吉,著有《相地要錄》、《宅經》、《葬經》、《五行大義》等名著,為後人景仰。他曾給皇后擇吉地,當皇帝不聽他的建議時,他**到隋朝運數不長。
隋朝宰相楊恭仁遷移祖墳時,請了五六批風水師前來相地,其中有個叫舒綽的猜中地下之物而受到重賞。可見當時還是盛行風水的。 唐朝 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鼎盛時期,各種學術也廣泛興起,同時更加促進了風水理論的發展,形成較完善的理論體系。
當時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風水,出現了一大批名師。其中江西派風水師楊筠鬆在民間實踐風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廣的作用,從那時起,在中國廣闊的大地上,宮宅、鄉村、墓葬都不同程度受到風水學說方面的影響。著名的唐玄宗也相信風水,《大唐新語》、《太平廣記》中有很多風水的記錄。
當時的道士也多懂風水,唐代設有「司天監」,專門看天文現象,因此司天監裡的**必須懂風水。楊筠鬆就在司天監任過職,唐僖宗封他為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專管靈臺地理事物,可見唐代的風水不但民間相信,朝廷也更是重視。楊筠鬆後來把宮廷的風水書籍挾出到江西一帶傳播,**盈門反響極大。
唐代國力強大,版圖擴大到西域,在敦煌莫高窟文獻中找到《宅經》、《陰陽書》等,就可知風水觀念遠播西北地區。 五代十國 因襲唐代興盛的風水觀,各代皇帝都信風水,到後周時風水術被加入了許多迷信色彩,使世人真假難辨。 宋代 陳摶、邵康節、朱熹、以及蔡元定等著名易學家對風水進行了闡釋和認定,一些風水著作相繼出版,從而出現了以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為主體的風水學理論體系。
宋徽宗相信風水,他原本無子,有一位術士告訴他,將京師西北隅地勢加高數倍,就可得子,於是命人照做,果然得子。因此更信風水,又命人擇寶地築「上清寶篆宮」,結果勞民傷財,國庫空虛,以至政權衰敗。宋代的風水大師特別多,賴文俊、陳摶、徐仁旺、吳景鸞、傅伯通、蔡元定等都很有名。
明朝 朱元璋建都金陵時對風水極為重視,城外大部分的山都是面向城內,有朝拱之勢,唯牛首山和花山背對城垣,朱元璋不悅,派人將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又在牛鼻處鑿洞用鐵索穿過,使牛首山勢轉向內,同時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山禿黃。明成祖時,將都城遷往北京,即完全按照風水觀念建造。明成祖是一位篤信風水的皇帝,這也導致民間全都講究風水,風水成為明朝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準則。
北京名勝「十三陵」就是被風水大師廖均卿相中之地而推薦給明成祖,成為明朝皇帝的陵地區。明朝還有個傳奇人物劉伯溫,民間傳說他精於風水,說定都金陵就是他相的地,有一本《堪輿漫興》就是託名於他。 清代 設有司天監,除負責觀天象記天文外,還負責修建陵墓的堪輿工作,因為清代各皇帝都篤信風水,很重視陵墓方位。
清東陵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26公里,地跨北京三個郊縣,總面積2500平方公里,是個極其龐大的帝王陵園,由此可見清代皇帝對陵墓風水的重視。而至今儲存完整的故宮紫禁城,就更是嚴格按風水學建築的經典傑作,其恢弘磅礴的氣勢不知征服了多少世人。清朝還設有國師府,共有400多名國師。
這些國師因為得到優厚的俸祿,所以一生都死心塌地地為王朝為皇帝效勞。國師府的任務是:一為王朝找到好的風水寶地,安排好使用方法;二是破壞民間的地理風水,使之出人不敢向朝廷造反,不能奪皇位。
這是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應用地理風水這門無形科學做他們的統治工具的一個例證。 縱觀歷史,先秦是風水學說的孕育期,宋代是盛行時期,明清是氾濫時期。明清兩代,通過對各類風水學書籍的收集整理,以及學者們的不斷探研,風水理論已相當完備。
風水師的勘察活動已普及到從帝王宮殿到城鄉民宅各類場所。 從**到現在 學者們主要是對中國風水傳統文化進行重新評估和研究。上世紀,風水學在舊中國是大有市場的,國父孫中山的中山陵地就是請著名風水大師沈竹礽進行反覆踏勘後確定的。
解放後,風水理論受到沉重打擊,作為一種風俗繼續存在,死而不僵。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東南亞、日本、韓國、歐美等地區掀起了一場「研究」中國風水的熱潮,從而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運用風水理論指導生活。
大一點的中國結掛在那個位置好。有人說客廳不宜掛中國結是嗎?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大一點」是多大呢?如果是掛在牆上也不覺得小的那種,就掛在牆上或者櫃子上、門上;如果只是比掛包的稍大,掛在窗簾框上、門楣上、鞋櫃上方、電視機上方,或者作為大型相片的周圍裝飾都可以。限制應該是沒有的,只要符合美學原理就好。
第二,「客廳不宜掛中國結」的說法,從何說起?經常聽說風水師建議在客廳的某方位掛中國結聚運,怎麼原來是不好的嗎?反正實際生活中沒遇上過客廳掛中國結的人家「不好」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4樓:莪吥懂愛
一般掛在玄關,臥室,房門的旁邊,
風水學的起源是怎麼來的,中國風水是怎麼起源的,有什麼科學的理論依據?
風水術是中國古代人環境選擇的學問,又稱山水 堪輿 青烏等。強調的是龍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態與氣慣環繞的半虛半實的境狀,乃至無形 無狀 無味的所產生神氣凝聚的哲思認知體系。由於認知的差別,也沒有標準化的答案,江湖術士便充斥其中,把這種堪天輿地與大自然和諧協同的方法,推之玄之又玄,藉以混世。所以,風水術如易...
中國風水學的開山鼻祖是誰,為什麼網上說是黃石公,鬼谷子不是嗎
歷史風吧 郭璞 276年 324年 字景純,河東郡聞喜縣 今山西省聞喜縣 人 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 訓詁學家 風水學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西晉末年,郭璞為宣城太守殷佑參軍。晉元帝時拜著作佐郎,與王隱共撰 晉史 後為大將軍王敦記室參軍,以卜筮不吉勸阻王敦謀反而遇害。王敦之亂平定後,追贈弘農太守。宋徽宗時...
好兆頭珠寶首飾 翡翠各種花件在中國風水裡風別有些什麼說法和寓意
陌生人奢 1 吉祥如意 反映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祝願。2 長壽多福類 在玉佩圖案中主要用壽星 壽桃 代表長壽的龜 鬆 鶴等來表示。表達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期望與祝願。3 家和興旺類 表示希望夫妻和睦 家庭興旺。玉佩圖案主要用鴛鴦 並蒂連 白頭鳥 魚 荷葉等表示。4 安寧平和類 表示現代社會裡人們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