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開通一條邊與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什麼

時間 2021-05-07 20:01:24

1樓:感性的轅門射戟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從長安帶隊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人,共同抗擊匈奴。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之旅」。 此後,漢朝頻繁的派出使節出使西方,漢武帝時期最遠的漢使到了犁軒(今埃及亞利山大港),羅馬人征服敘利亞的塞琉西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後,通過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和阿克蘇姆帝國取得從絲綢之路上傳來的中國絲綢。

西漢末年,絲綢之路一度斷絕,東漢時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絕58年西域,羅馬帝國也首次順著絲路來到當時東漢首都洛陽。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的貨物中,中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東渡,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這條長約7000公里的漫漫長路是經過三百多年幾代人的努力而形成,歷代多有維護及延用。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2樓:怎麼了我

準確的說是「五險一金」,您說的「六險」可能是除了醫療保險外,加上了補充醫療,這是額外的。

「五險一金」講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

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裡要注意的是「五

險」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按照國家的規定,應在員工到公司的第一天就開始為其辦理保險,即你與公司存在勞動關係的第一天開始,但很多公司都是過了試用期才辦,並且補繳試用期內的保險。

合同一式2份,分別由你和公司保管。

個人扣120元?你是哪個地方的?你們公司按規定給你上了你必須上的險種了嗎?

絲綢之路是張騫通西域後逐漸出現的一條溝通東西方文化的重要商道

3樓:簫灑舞劍

絲綢之路是張騫通西域後逐漸出現的一條溝通東西方文化的重要商道。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係,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再從安息轉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羅馬),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線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通道,形成於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

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西漢人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下列不是它的作用是()

4樓:索爾尼仁琴先哲

b是衛青 霍去病 班超等將領通過戰爭將西域收入漢朝版圖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過程

5樓:匿名使用者

在漢代以前,西域對幾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祕地方.西漢初年的時候,人們逐漸從東西往來的行商的描述中瞭解到西域的一些情況,仍很有限.公元前138年,終於有一位中原勇士,率先向這塊未知的地方發出挑戰,他就是張騫(公元前195-114年).

張騫出使西域,不是他個人的願望,而是當時西漢王朝政治上的要求.

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張騫是漢中人,陳壽說是「漢中成固(今陝西城固縣)人」.建元年中為郎.此時正是漢武帝時期,國家強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強大的匈奴的威脅.

為了擺脫匈奴的威脅,漢武帝想派使者去聯絡西域各國,特別是與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蘇聯烏茲別克、塔吉克),共伐匈奴.為此,漢武帝「乃募能使者」. 張騫「以郎應募,使月氏」.

隨行的人除堂邑父外,共有100多人.張騫這次出使,由於帶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自然會受到匈奴的阻撓,會有各種艱險.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一行人出隴西(今甘肅臨洮南)途徑匈奴時,被匈奴抓獲,扣留.扣壓不是幾天、幾月,而是10年.匈奴人給他娶妻生子,想以此拴住張騫,老死匈奴.

然而張騫「持漢切不失,」念念不忘身負的使命.在被扣押期間,他採取韜晦之計,使匈奴人放鬆警惕,放寬對他的監禁.這一計果然有效,張騫抓住一個機會和少數隨從逃跑,「西走數十日至大宛」.

大宛國王早就想跟富饒的西漢交往,聽說張騫來了,很高興,問他:「你要到**去?」張騫答:

「我要出使月氏,沒想到中途匈奴人阻道.現在我逃出來了,希望國王派人送我去月氏.如果你這樣做了,我回漢朝後告訴漢王,漢王定會用很多財物感謝你.

」大宛國王滿口答應,派人把張騫護送到康居,由康居轉送大月氏,到大月氏以後,發現情況有變化.老國王被匈奴人殺害,立太子為王,征服了大夏.新國王認為,大月氏土地肥美,人民安居樂業,而且離漢朝太遠,沒有必要定要報復匈奴.

張騫沒轍,又從大月氏回大夏.遠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張騫取道崑崙山北麓,青海柴達木盆地的羌族居住區回國.由於羌族被匈奴控制,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後又趁匈奴內亂逃回長安,歷盡千辛萬苦,前後用了十三年時間.

出發時帶著隨從一百人,返回時,只剩甘父一人同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為了表彰張騫的功績,漢武帝封他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張騫這次出使,經歷了許多國家,知道了西域的許多情況.他第一次以漢朝使者的身份,與西域的一些國家交往,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絡.歷史上稱他的這次出使是「鑿空(孔)」,意思是張騫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

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漢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過他的旅行觀察,卻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瞭解到西域的實況,張騫把這些地理知識寫成報告上奏漢武帝,後來司馬遷即據此寫成了(大宛列傳),得以儲存至今.這次出使西域,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由於張騫隨軍與匈奴作戰有功,被漢武帝封為博望候.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張騫又向漢武帝報告:「大臣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

問悅:『安得此?』大夏國人悅:

『吾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裡,其俗士著,大與大夏同,而卑溫暑熱雲.其人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

』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漢西南.今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千裡,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今使大夏,從羌中,險,羌人惡之;少北,則為匈奴所得;從蜀宜徑,又元寇.

」從這段話知道,張騫從地理方向及距離上首次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即身毒(今印度)去蜀不遠,如果從蜀身去身毒,再從身毒去大夏,則既無寇,路又直.漢武帝聽了這番話很高興,當即要張騫去辦這件事.張騫從蜀郡、犍為郡派使者,分四路向西南進發.

各路只行了一兩千裡便受阻,各地少數民族語言不通,缺乏交往,互相不瞭解,不讓漢使通過.

張騫這次旅行雖然沒有打通從西南去印度的通路,但已打聽到在昆明西邊千里之外,有一個乘象的滇越國(今雲南騰衝一帶),四川的商人常常到那裡做生意.可見,從中國西南去印度的道路早就有了.這些地理知識,為今後進一步開拓西南地區打下了基礎.

同時也證明,張騫設想的路線是完全正確的,只是由於社會條件的侷限,未能實現.

公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並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

但由於烏孫內亂,也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儘管張騫這次出使也沒能立即與烏孫結成軍事聯盟,但雙方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聯絡變得頻繁而密切.烏孫回訪使者一起到達長安,並把他們看到的中原王朝的繁榮在烏孫廣為傳講.

漢朝與烏孫之間農牧產品的交流蓬勃開展起來,最終確立了和親關係.

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帶重兵攻擊匈奴,消滅了盤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兩關,開通了絲綢之路.並獲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帶回長安.

張騫回國後升為大行,列於九卿.一年以後,這位功勳卓越的旅行探險家和外交家便去世了.不久,他派遺的副使也陪同各國使者來到長安,從此,中國通西域的道路完全打通.

來往使者絡繹不絕.為了紀念張騫通西域的功績,「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候.」

張騫通西域的意義,不僅豐富了中國人的地理知識,擴大了中國人的地理視野,而且直接促進了中國和西方物質文化交流,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特別是絲綢、漆器、玉器、銅器傳列西方,而西域的土產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蠶豆)、胡瓜(黃瓜)、大蒜、胡蘿蔔,各種毛織品、毛皮、良馬、駱駝、獅子、駝鳥等陸續傳入中國.西方的**、舞蹈、繪畫、雕塑、雜技也傳入中國,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從我國甘肅、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陸路交通,即著名的「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帶了多少人,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這次,他帶著300多什麼人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帶了300多人。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張騫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這時,漢朝業已控制了河西走廊 積極進行武帝時對匈奴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幾年來漢武帝多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地情況,張騫著重介紹了烏孫到伊犁河畔後已經與匈奴發生矛盾的具體情況,建議招烏孫東返敦煌一帶,跟漢共同抵抗匈奴。這就是...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方向,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1 張騫第一次,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被匈奴截留下來,在匈奴十多年,逃離了匈奴。他們向西急行幾十天,越過蔥嶺,到了大宛 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 由大宛介紹,又通過康居 今哈薩克共和國東南 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張騫這才找到了大月氏。張騫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結果,只好歸國。回國途中,又被匈...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線相同嗎

怡鰻魚小孩紙 不一樣,由今西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達到新疆喀什,分兩路,過今伊朗到達波斯灣紅海沿岸 秋風清oo秋月明 一樣,以長安為起點,經過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區,翻越蔥嶺,通向西亞和歐洲。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與第二次出使西域相隔多少年? 弟娃兒 抄兩次相隔20年。第一次襲 建元二年 bai前1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