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可樂學長
最早提出“孔子刪詩說”這個觀點的是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裡記錄到: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包括當時的班固、鄭玄都是同意這個觀點的,認為孔子是覺得裡面重複的太對,所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種說法對於《詩經》的編輯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對這個觀點持反對意見的人也有很多,比如朱熹、葉適,以及後來的梁啟超、胡適等人,現在越來越多的論據都證明孔子不可能刪詩:公元前544年季札觀樂,“詩”的總體面貌和今天的留存差不多,而孔子那時只有
八、九歲,不可能“刪詩”;孔子談到的他對“詩”的處理是在“自衛返魯”之後,而此前孔子談到“詩”時,也稱“詩三百”;《詩經》中很多不合於孔子道德思想的詩篇。最關鍵的一點,孔子怎麼可能一個人把《詩經》從三千餘篇刪減至三百餘篇呢?
詩經的編輯,是包括孔子在內的,歷經了從東周到西周的許多人之手,孔子只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代表,經當時的樂工或者樂官刪汰整理然後彙編成集的,最後只剩下三百餘篇,所以會被稱為“詩三百”。
2樓:河工大校草
因為當時僅存的詩經,也只有零零散散的三百多首詩了,後人說的詩經上千首,是後來才進行收錄的。
3樓:
三百隻是舉其整數,當時的詩經收錄的總數大概就是三百多,後來說的上千首,是慢慢後人收錄入冊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僅存的詩經,也只有零零散散的三百多首詩,三百隻是取了它的整數。後來才慢慢的編冊的。
5樓:窮加布
因為詩經原本叫《詩》,傳為孔子編訂,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稱詩三百,而孔子認為《詩經》三百篇,有作詩之義,有采詩之義,亦有儒家說詩之義。
6樓:
詩經可能沒有三千多首,只有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將當時社會流行的三千多首詩,進行刪削,整理成三百零五首。
7樓:
因為孔子所說的“詩”,不是一般地泛指詩歌,而是專指《詩經》,在春秋戰國期間,《詩經》都被稱為“詩”或“詩三百”,到了《莊子·天運》與《苟子·勸學》才被稱為“經”。
8樓:
子對《詩經》有深入研究,《詩經》實有三百零五篇,孔子說詩三百,是舉其整數而言。
有人說孔子把詩經刪的只剩300首了,為什麼他要刪掉?
9樓:匿名使用者
並不是刪掉,而是對他們進行選用對他們從新編輯。
10樓:匿名使用者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自認為好的都留下了,對當下下社會有用的,對後人有意義的。
11樓:西嶺杉杉
保留好的刪掉劣質的啊,這也是很不錯的做法的。
12樓:檸檬我超萌
因為他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啊,不好的,不能順應當時社會的,都刪掉了
13樓:百小度
根據需求,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能一味的繼承所有。
14樓:小姐姐獅子座
原始的《詩經》本來有900餘首,都是來自民間各國的詩歌,數量雖多,質量良莠不齊,孔子大筆一揮,幹掉了三分之二,只剩下現在保留下來的300首,世稱“詩三百”。
15樓:水神
孔子刪詩說是關於《 詩經》的編輯的一種重要的說法。這種說法影響很大。
16樓:雜糧煎餅
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等詩歌,都被孔子刪去了。
本來有睏意,但一躺下就睡不著, 失眠 本來有睏意,但一躺下就睡不著?
漂的風 如果你這種情況只是偶爾出現一兩次的話,那問題不大,睡前不要過分興奮,比如說睡前刷微博,刷朋友圈,或者看電視節目,娛樂節目等,這些的其實都對你睡眠產生較大影響的,應該在睡前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內,不要接觸手機和電視這類產品,不要把自己的大腦處在身份狀態,對於改善這種情況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也可...
為什麼中國以前沒有鴕鳥,中國本來有鴕鳥嗎
鴕鳥是群居,日行性走禽類,適應於沙漠荒原中生活,嗅聽覺靈敏,善奔跑,跑時以翅扇動相助,一步可跨8m,時速可達70km h,能跳躍達3.5m。為了採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鴕鳥是相當有效率的採食者。鳥類學家發現,根據各地鳥類的特色,可將全世界分成六大地理區,每一區有獨特的鳥類,且同一區內的鳥類...
我本來有抑鬱症,通過不斷自我調整好了,後來又開始倒退了,沒有力氣,因為受到刺激後來我又像變了個人
沒有的,怎麼可能,你很好的,有幾點建議第一 多看關於心理方面的書籍,第二 多出去走走,比如去旅遊,第三 多參加集體活動 裡咯 其實你更本就沒病,如果你覺得該關注外界那你就關注好了,多去外面走走總能找到令你感興趣的事情,自然就興奮了,不然就多跑步做些運動 你不要總是幻想自己是悲劇主角,世界如此之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