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盜長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如何翻譯

時間 2021-06-04 20:07:50

1樓:紫月幽絮

【翻譯】:如果盜取長陵一捧泥土,陛下如何治他的罪?

【原文】:

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

帝 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左右矚仁杰令出,仁杰曰:

“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愚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 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千之誅。

昔漢文時有盜高廟玉環,張釋之廷諍,罪止棄市。魏文將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諫,亦見納用。且明主可以理奪,忠臣不可以 威懼。

今陛下不納臣言,瞑目之後,羞見釋之、辛毗於地下。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

法既無常,則萬姓何所措其手 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古人云:

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 才,陷陛下於不道。

”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全文解釋】:

狄仁傑在儀鳳年間擔任大理丞,一年之內審理判決了積壓案件達17000件,沒有一個認為冤屈再要求申訴的。當時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因不慎砍伐了 太宗昭陵上的柏樹而獲罪,仁杰上奏,認為他的罪過應當免去其官職。高宗下詔命令立即處死他,狄仁傑又上奏說此人罪過不當處死。

高宗氣得變了臉色,說:“權 善才砍了昭陵的柏樹,是讓我背上不孝的罪名,必須處死他。”左右群臣都示意仁杰退出宮廷,狄仁傑說:

“我聽說違背聖意,違抗君王,自古以來都認為是很難的 事,我以為並非如此。如果處在桀紂時代,的確很難辦;但如果處在堯舜時代,就容易做到了。我今天有幸遇到了堯舜一樣的賢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樣被殺掉。

過 去漢文帝時,有人盜竊了高祖廟裡的玉環,張釋之在朝廷上向漢文帝諍諫,定罪時並沒有將盜賊砍頭示眾。魏文帝準備要發配某個人,辛毗拉著文帝的衣襬而勸諫, 也被文帝採納。況且,賢明的君主能夠用道理來使他改變,忠誠的大臣卻不能被威權所恐嚇。

如今陛下不採納我的諫言,我死後,沒臉面去見地下的張釋之和辛毗。 陛下制定法律,懸掛在象魏之上,流放、處死等刑罰,都有其等級次序,哪有所犯並非死罪,就叫判處死刑的?法律既然沒有準則,那老百姓該怎麼辦呢?

陛下如果 一定要改變法律,請從今天開始吧。古人說:‘如果盜取長陵一捧泥土,陛下如何治他的罪?

’如今陛下為了昭陵的一株柏樹殺死一位將軍,那千年以後,人們會說 陛下是什麼樣的君王?這就是我不敢奉命處死權善才,使陛下背上無道的惡名的原因啊!”高宗的怒氣漸漸消解,權善才因之免於一死。

2樓:

上句出自《舊唐書,狄仁傑傳》,原文為: 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

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

”左右矚仁杰令出,仁杰曰:“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愚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

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千之誅。昔漢文時有盜高廟玉環,張釋之廷諍,罪止棄市。魏文將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諫,亦見納用。

且明主可以理奪,忠臣不可以威懼。今陛下不納臣言,瞑目之後,羞見釋之、辛毗於地下。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

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萬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

古人云: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

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這是狄仁傑勸諫唐高宗說的話,意思是:

(如果誤斫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柏樹而要處死。那麼)假如盜取長陵(漢高祖劉邦的陵墓)一棒土,皇帝又怎麼加罪於他呢?上述古人所說那句話:

“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傳》卷一ο二:“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舊唐書~狄仁傑傳》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