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我們都知道月餅是中秋的節令食品。但為什麼要在中秋這天吃月餅呢?有人說,因為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天上的圓月;也有人說,圓圓的月餅應和天上的月亮,反映了人們期盼團聚的美好願望。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反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儀器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英語拼寫為:
mooncake(月亮蛋糕)。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2樓:黑貓彼德潘
嫦娥奔月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把土地晒得冒煙,把莊稼烤得枯焦,老百姓也熱得活不下去了。那時候,有個名字叫羿的人。
他的力氣特別大,能夠拉開萬斤寶弓,射死大蛇猛獸。並很同情受難的百姓,他用足力氣彎弓搭箭,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最後一個太陽嚇得認了錯,羿才留下它,讓它早出晚歸,為百姓多做好事。
從那以後,羿的名字傳遍了天下。他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後來,羿娶了一個名字叫嫦娥的姑娘做妻子,他們相親相愛,過著幸福的生活。
嫦娥美麗、勤勞,心地善良,她常把羿打獵射到的野獸,分給鄉親們。有一天,羿上山打獵,路上碰見一位道士。道士對羿說:
“你為百姓除害,立下了功勞。我送你一包神藥,要是吃上半包,就會長生不老;要是全都吃下去,就會成仙**。”羿把神藥拿回家,交給嫦娥保管。
他準備找個合適的時候,和嫦娥分吃這包神藥,夫妻長生不老,永不分離。
羿射太陽出名以後,有很多人向他學武藝。他的徒弟裡有一個叫逢蒙的人,也向他學習射箭的本領。逢蒙表面對羿很恭敬,可是心腸很壞。
他知道羿的家裡藏著神藥,就暗自想出壞主意。這一年的八月十五,並帶徒弟出去打獵。
傍晚的時候,逢蒙一個人偷偷溜回來,闖進嫦娥的家裡,逼著嫦娥交出神藥。嫦娥大聲喊叫,可是羿打獵還沒有回來,**能聽見?為了不讓神藥落到無恥的逢蒙手裡,嫦娥只好開啟藥包,把神藥全部吞進嘴裡。
突然,嫦娥覺得自己的身子像燕子一樣輕,不由自主飛出視窗,飄飄蕩蕩飛上了天空。嫦娥捨不得離開自己的親人和家園,她就飛到離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去,住在廣寒宮裡。
羿回家後聽說這件事,趕緊追出門去,可是已經晚了!只見圓圓的月亮上,隱隱約約有嫦娥的影子。鄉親們說嫦娥還會回來,勸羿耐心等待。
第二年八月十五,羿想念嫦娥,就拿出嫦娥愛吃的水果,擺在院子裡,還做了圓圓的月餅,表示團圓的心意,盼望嫦娥回來。時間過了一年又一年,嫦娥還是沒有回來。慢慢地,人間也就有了過節的習慣,每到八月十五,都要準備月餅、水果等食品。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啊
3樓:浪裡小青魚
月餅主要作為中秋佳節祭拜月神的貢品,後來慢慢流傳至今,便有了中秋佳節吃月餅的風俗習慣。
因為中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在中秋佳節這一天,天上的月亮會又圓又大,十分明亮。因此,從古至今,人們都用中秋明月寄託相思之情,期盼團員相聚的美好願望。
中秋吃月餅的起源,相傳是從元末開始流傳下來的。在元朝時期,因為中原人民受到了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反抗,在朱元璋的領帶下反抗蒙古勢力。
因為古時候傳送訊息十分不方便,有害怕被人搜查。因此,在劉伯溫的建議下,使用餅子作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將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餅子裡面,通過餅子的傳送將資訊傳遞給義軍。
為了紀念八月十五夜起義推翻元朝的功績,因此中期佳節吃月餅的習俗開始流傳下來。無論月餅的起源在什麼時候,都將月餅視為團圓相聚的聖物,用月餅來寄託對親人或者故鄉的思念。期盼美好生活是天下人們的美好心願。
4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因此便在民間傳播開來。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5樓:鶴髮童顏
據說,唐朝時,唐高祖李淵(也有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並於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
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高祖大喜,接過裝潢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隨後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相關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烤得大地乾裂,海水枯乾。老百姓沒有水喝,快活不下去了。英雄后羿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拯救了人們。
於是,王母將仙丹賜給后羿,后羿把仙丹交給妻子嫦娥保管。
有個壞人趁后羿不在家時,想把仙丹偷走。嫦娥為了保護仙丹,一口吞了下去。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飛了起來。
她捨不得后羿,於是住到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裡。月亮上只有一隻小兔子陪著嫦娥。人們知道後,都在院子裡擺上水果、餅乾,祈求后羿和嫦娥早日團圓,也祈求家人平安喜樂。
以後年年如此,中秋節賞月、拜月的習慣就流傳了下來。
6樓:畢梅花融媚
中秋節是有**的啊!
我給你大概講一下吧: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家人。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裡,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家人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后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她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襬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7樓:節頤真伍絢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
“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
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
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八月十五為什麼蒙古人不吃月餅呢
傳說元朝時,漢人在蒙古的統治下,生活過得很苦。當時,蒙古統治者怕漢人反抗,便沒收漢人家裡的器具,只准十家人共用一把菜刀。蒙古人無惡不作,任意欺壓漢人,漢人恨透了他們。後來,民間的勇士們約好一個時間,準備一起動手把蒙古士兵殺死,推翻元朝的統治。為了不讓蒙古人知道,漢人想出了一個方法 在餅裡夾一張紙條,...
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日,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又稱祭月節 月光誕 月夕 秋節 仲秋節 拜月節 月娘節 月亮節 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 祭月節 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 秋分 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 農曆 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
八月十五供菩薩什麼,八月十五給菩薩燒紙錢嗎
曉曉休閒故事 八月十五供奉月光遍照菩薩,供素菜 素飯,素食點心 月餅。晚上拜月。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祭後分胙,飲宴 賞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如遇到下雨可以轉移到船上 簷下或室內但需開啟門窗面向月亮的方向而祭。參加祭月的人中選一名主祭,一名贊禮,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