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胥谷雪黎鳴
回答: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簡介: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人稱為「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喜飲酒作詩、交友等。
李白寫的第一首詩為: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之所去,愁倚兩三鬆。
參考資料:《唐詩三百首》、《唐詩宋詞元曲》等
2樓:及水風白央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後期比較成熟的詩作,都寫得十分灑脫、酣暢、飄逸、雄渾,字裡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氣。而他這首詩,在這方面的特點還不夠明顯,還不夠濃郁。據研究李白的專家們考定,寫於唐代開元初年,當時詩人還不到二十歲。
這首詩,在按年代順序編輯的李白詩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詩人留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註釋:戴天山:在四川昌隆縣北五十里,青年時期的李白曾經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讀書。
不遇:沒有遇到
吠:狗叫。
帶露濃:掛滿了露珠。
樹深:樹叢深處。
青靄:青色的雲氣。
倚:靠。
譯文: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
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鬆犯愁。
李白寫的第一首詩是什麼?
3樓:一**十碗瘦肉
李白的第一首詩是復《訪戴天山制道士不遇》,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據研究李白的專家們考定,寫於唐代開元初年,當時詩人還不到二十歲。這首詩,在按年代順序編輯的李白詩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詩人留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首。
此詩主要寫作者上戴天山的所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全詩風格清麗,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4樓:鄔池禚正雅
李白寫的第一首詩寫於710年,叫 古風 。
5樓:我是大角度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此詩主要
回寫作者上戴天山的所答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全詩風格清麗,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李白」寫的第一首詩是什麼?
6樓:乄小兔幾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第一首詩,早年於戴天山讀書時所作。
具體原文如下: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露濃 一作: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譯文參考如下:
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
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
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
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鬆犯愁。
註釋如下: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縣北五十里,青年時期的李白曾經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讀書。不遇:沒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帶露濃:掛滿了露珠。
⑷樹深:樹叢深處。
⑸青靄:青色的雲氣。
⑹倚:靠。
此詩是李白二十歲以前的作品,風格清麗,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景色優美;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
首聯兩句展現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寫所聞,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次句寫所見,桃花帶露,濃豔耀目。詩人正是緣溪而行,穿林進山的。
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連忘返,且讓人聯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處世外桃源,超塵拔俗。第二句中「帶露濃」三字,除了為桃花增色外,還點出了入山的時間是在早晨,與下一聯中的「溪午」相映照。
頷聯「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是詩人進山的第二程。詩人在林間小道上行進,常常見到出沒的麋鹿;林深路長,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是道院該打鐘的時候了,卻聽不到鐘聲。這兩句極寫山中之幽靜,暗示道士已經外出。
鹿性喜靜,常在林木深處活動。既然「時見鹿」,可見其幽靜。正午時分,鐘聲杳然,唯有溪聲清晰可聞,這就更顯出周圍的寧靜。
環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與首聯所寫的桃源景象正好銜接。這兩句景語又含蓄地敘事:以「時見鹿」反襯不見人;以「不聞鍾」暗示道院無人。
「不聞鍾」與題中「不遇」遙相呼應。
頸聯「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是詩人進山的第三程。從上一聯「不聞鍾」,可以想見詩人距離道院尚有一段距離。這一聯寫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青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
詩人用筆巧妙而又細膩:「野竹」句用一個「分」字,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匯成一片綠色;「飛泉」句用一個「掛」字,顯示白色飛泉與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於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遊目四顧,細細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
所以,這兩句寫景,既可以看出道院這一片淨土的淡泊與高潔,又可以體味到詩人造訪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懷。
尾聯兩句「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詩人通過問訊的方式,從側面寫出「不遇」的事實,又以倚鬆再三的動作寄寫「不遇」的惆悵,用筆略帶迂迴,感情亦隨勢流轉,久久不絕。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給人啟示,也更能讓人深刻理解詩人的其他詩作。
此作的構思並不複雜,它寫詩人的所聞所見,都是為了突出訪道士不遇的主題。全詩辭句平易自然,純用白描,景美情深。當然,並不是說李白這首詩已經寫得盡善盡美了。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後期比較成熟的詩作,都寫得十分灑脫、酣暢、飄逸、雄渾,字裡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氣。而他這首詩,在這方面的特點還不夠明顯,還不夠濃郁。這說明此作還帶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跡。
李白寫的第一首詩是什麼
7樓:不盡的星空
主義詩人,被後世人稱容為「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喜飲酒作詩、交友等。
李白寫的第一首詩為: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之所去,愁倚兩三鬆。
參考資料:《唐詩三百首》、《唐詩宋詞元曲》等
8樓:逗比的單身生活
李白是偉大的bai
浪漫主du義詩人,他後期比較成熟的zhi詩作,都寫得十分灑dao脫、酣暢、飄逸
內、雄渾,字容裡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氣。而他這首詩,在這方面的特點還不夠明顯,還不夠濃郁。據研究李白的專家們考定,寫於唐代開元初年,當時詩人還不到二十歲。
這首詩,在按年代順序編輯的李白詩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詩人留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註釋:戴天山:在四川昌隆縣北五十里,青年時期的李白曾經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讀書。
不遇:沒有遇到
吠:狗叫。
帶露濃:掛滿了露珠。
樹深:樹叢深處。
青靄:青色的雲氣。
倚:靠。
譯文: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
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鬆犯愁。
9樓:歸辰滑文
十五歲時作「明堂賦」。
李白寫的第一首詩
10樓:天之大鵬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 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 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鬆。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據研究李白的專家們考定,寫於唐代開元初年,當時詩人還不到二十歲。這首詩,在按年代順序編輯的李白詩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詩人留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首.
11樓:藍精靈黑眼睛
根本就沒有任何確鑿的佐證能證明李白的第一首詩是哪首,中國學術界還想知道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據研究李白的專家們考定,寫於唐代開元初年,當時詩人還不到二十歲。這首詩,在按年代順序編輯的李白詩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詩人留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首.
13樓:匿名使用者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止此還,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寫的第一首詩是什麼?
李白寫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是什麼?
14樓:安琪拉
靜夜思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2!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3.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二.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三.賞析: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
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
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15樓:蠢蠢傑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直譯: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韻譯: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隻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
創作背景:
李白《靜夜思》一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舊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寫作地點在當時揚州旅舍。其《秋夕旅懷》詩當為《靜夜思》的續篇,亦同時同地所作。
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鑑賞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
「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
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為:
「(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餘》)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呢?
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用「空裡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
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
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
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
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
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緻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裡,讀者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李白的一首詩翻譯,李白的一首詩 翻譯
李白的詩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便愛上了成都,夢裡夢外也開始嚮往成都。想去尋找舊時成都的繁華與秀麗,想去領略山城獨有的風姿,想去享受那閒適散淡中讓人回味無窮的茶文化和麻辣美味,想去感悟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佛文化和道文化的餘韻。第一次到成都,漫步在那竹林搖曳的...
大師們幫我寫一首描寫李白的詩
風起雨落五千載 寫的是他的詩的影響 雲移日遮一生志 豪情壯志難以施展 行路百年山與水 縱覽奇山名水 傾倒山河天驕子 寄情山水不問世事,不羈 李白是我最喜歡的詩人,我為他寫了很多詩,正好用上了,哈 希望你能夠喜歡.ps toryshell 同進士出身 六級 兄弟 你的智商也太高了吧!怎麼能看出我在刷分...
李白寫過什麼詩,李白寫的詩有那些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萬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rther supporting t 李白寫的詩有那些 1 望廬山瀑布 唐代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