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灘新約
1、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敢單刀赴會,播春種勤夏耕等待秋實藏滿倉碩果。
2、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敢單刀赴會,遊三峽住四星自助五日坐雙飛不貴。
3、過五關斬六將義字當先,赴江東促聯合單刀赴會。
作對聯只要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牢記同類詞相對,結構相同這一要領就不會出毛病了。在古代,詞性分類沒有現在這麼細緻,作對聯的要求是「實對實、虛對虛、死對死、活對活」。所謂「實、虛、死、活」就是詞性概念。
擴充套件資料
對聯要求做到字數相等、對仗工整是為了達到整齊的建築美,那麼要求平仄相對、音韻諧調則是追求有節奏的**美。講平仄合聯律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其實並不複雜,只要懂得漢語的一些音韻知識,按規律去試著作,循序漸進。
要按照聯律之要求寫對聯,除了明白什麼是平仄以外,最好再瞭解點語音節奏方面的知識。何謂節奏,節奏即有規律的重複。世界上許多事物都具有節奏性,如山勢的起伏、海潮的漲落、人肺的呼吸以及走路時腳步之起落等等。
節奏可以給人以快感和美感。對聯屬於語言藝術,漢語語音本身就具有節奏性,所以對聯在讀法上也同樣具有節奏性。
2樓:想非非
過五關斬六將義字當先
赴江東促聯合單刀赴會
關於關羽忠義英勇的詩,詞和對聯 20
3樓:北海天
顏良文丑知何益,關羽張飛死可傷。—陸游《讀史》
湘西不得歸關羽,河內猶宜借寇恂。—杜甫《奉寄章十侍御》
龔遂劉寬同煦嫗,張飛關羽太驅馳。—貫休《賀鄭使君》
謾使張遼說關羽,誰將全武易秦裴。—楊基《懷朱秦仲總制》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演義贊詩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 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關公廟對聯: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師臥龍朋子龍龍師龍朋
義存漢室三分鼎
志在春秋一部書
4樓:
詩 品三國見關雲長,讀罷掩卷淚沾裳。
五關六將尋兄義,大水七軍克敵強。
漢相議遷離許地,吳將偷渡向襄陽;
搏虎一世輕犬死,函中首級猶自狂!
頒獎詞一胡美髯,一個義字,一顆赤膽,一位武聖。他屹立在歷史頂峰,永不褪色。回頭望:
過五關斬六將,顯猛士精神;水淹七軍,展智者風采;義釋曹操、千里走單騎,看忠義兩全;單刀赴會,刮骨療毒,見英雄本色。他頂立在天地間,化為巍峨高山,永垂不朽!他是人們心中的英雄。
對聯1 兄玄德,弟翼德,釋孟德,擒龐德,千古傳美德生蒲州,長解州,戰徐州,鎮荊州,一生行州事2 先武募而神,大宋千古,大漢千古
後文宣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3 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5樓:青力火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
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
忠義慨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
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
」請說出這副對聯所稱讚的人物,並簡述
6樓:陽光文學城
對聯bai
所寫人物為關羽(1分)。上du聯說的是關羽zhi過五關斬六將dao護送兩位嫂子千里投奔劉備專的故事。(2分)屬下聯說的是關羽單刀赴會的故事,關羽借與魯肅多年未見敘舊為由,拉著魯肅不放手,互相敬酒 ,實則以魯肅為人質,埋伏的刀斧手見魯肅被困,不敢輕易下手。
關羽因此安全脫身。(2分)
考查對作品的塑造人物形象及相關情節的掌握能力,要把握主要情節分析。
關於三國的對聯,要短的。
7樓:最強大腦花
上聯:雲長若不走麥城
下聯:男兒本色續三國
上聯:諸葛先生不出廬
下聯:鼎立三國何處存
上聯:東風不於周郎便
下聯:銅雀春深鎖二喬
上聯:火燒聯營 書生遜不遜
下聯:印易徐郡 太守謙真謙
上聯:劉禪獻成都 愛(艾)不釋手
下聯:廖化成大將 唯(維)命是從
上聯:魏室多傑 不止曹丞相(曹稱象)
下聯:漢家選秀 才使黃漢升
上聯:桃園結義 漢室不絕皆靠"三塔"
下聯:祁山延壽 諸葛無奈也仗"七星"(煙名)上聯:聞聲斃命 夏侯傑非夏侯"傑"也
下聯:立業延邦 司馬師真司馬"師"乎
上聯:劉備興教 左是文 右也是文("劉"和"教")下聯:鍾會成鑑 前為金 下亦為金("鍾"和"鑑")上聯:三馬同槽 反胃(反魏)
下聯:七賢作賦 昏招(昏昭)
上聯:名不經傳 曹性神箭太過沒眼
下聯:膽亦非凡 楊松尋死就差吞金
上聯:橋蕤就義 才知苦城太苦
下聯:曹操下拜 盡因關羽當關
上聯:夏窗紙糊 個個孔明諸格(葛)亮
下聯:冬園香沁 點點婉華梅蘭(欄)芳
上聯:獨騎救主 子龍救得龍子
下聯:單刀赴會 關公也做公關
上聯:空懷遠志,暗恨摧心,龍困潭中難自主
下聯:獨泣幽居,深宮鎖怨,鳳棲簷下更悲鳴
上聯:諸多宦豎,仗勢撩牙,抓著必踹足千腳
下聯:一併閹賊,插標賣首,看你能狂到幾時
上聯:恨也蒼天已死,亂世時,惹起舉國烽火
下聯:借之要術太平,揭竿處,籌得滿目黃巾
上聯:豺狼入室,端的強悍絕倫,咬碎劉家天子命下聯:鷹隼凌空,怎奈猖狂不盡,欺壓漢室病龍軀上聯:大漢錚臣,豈懼之奸賊**
下聯:齊天義士,忽惜也犬子狼兒
上聯:長策神駒赤兔,時揮畫戟方天,玉帶蟒袍多倜儻下聯:罔聞謀士機言,久醉佳人粉帳,白門絞練每惜憐上聯:笑本初,四世三公,遇勁敵時成弱肉
下聯:哭燕冀,二州千里,縫兵禍後易王旗
上聯:負盡天時地利,惟識弄墨舞文,可笑荊州八駿馬下聯:何曾偉略雄才,未敢揮戈掠陣,難留楚地一孤城上聯:
賦詩橫槊,一番快意如揮,文髓武道能驚世下聯:對酒當歌,萬里豪情似寄,雅志雄心自頂天上聯:織蓆販履,原來龍潛於淵,一旦**能憾地下聯:
下士禮賢,如有靈犀在側,半生建業久懷人上聯:經謀赤壁,長江水逝之時,敢叫強曹皆北遁下聯:奮力彝陵,連寨火燎諸處,能逼勁蜀不東窺上聯:
矜心傲骨,凜然憤氣如刀,化青龍偃月
下聯:義膽忠肝,快意俠情似馬,隨赤兔追風
上聯:陣間逢智帥,休要逞強,用計屠夫稱虎將下聯:槍下對強人,但能憑勇,無頭厲鬼繞蛇矛上聯:過處如風吹弱草,萬馬齊喑,千軍盡倒
下聯:朝中似月映青天,一心俱皓,四面皆張
上聯:鶴髮蒼盔,躍馬拂刀招未老
下聯:狼軀銳甲,張弓捻箭射還長
上聯:昔揚武國中,張揚猛虎曾逐鹿
下聯:後寄人籬下,落魄蒼鷹不若雞
上聯:懷扶危智計,困境中,激揚志士八千揮赤血下聯:負起死神機,圍城外,靜指雄師十萬化青煙上聯:強兵切尾,昔時若定從容,似也曾瀟灑
下聯:大難臨頭,此瞬如悽震粟,何無狀恐驚
上聯:救陣將軍,自可輕騎反敗狂瀾挽
下聯:封疆大吏,偏能重鎮安國域土平
上聯:兩次脫身盡恃強,必有終一次
下聯:三遭救主惟憑武,須無第四遭
上聯:未遇知音,人休笑馬超卒子
下聯:如逢慧主,我可當關羽剋星
上聯:涉水驅船未後,掠寨孤舟錦幔飛,豈笑南人懦弱下聯:衝鋒陷陣當先,劫營百騎銅鈴響,直譏北漢卑羞上聯:
真俠士置蒼生內,必富滿腔情,救家國以志下聯:大丈夫生亂世中,當攜三尺劍,成不世之功上聯:力透重圍,孤身破陣,且看江東手段
下聯:刀劈血路,赤體奪魂,須識好漢雄風
上聯:思國老去傷謀盡,奮力一擊,黔驢竟中
下聯:忘我年來恨技窮,傳神半演,偉績忽成
上聯:卑懷碧眼紫髯,躬身豎子曾韜晦
下聯:竊視青龍赤兔,病體小兒竟斬神
上聯:兄玄德弟翼德釋孟德生擒龐德
下聯:生蒲州過揚州走湖州威震荊州
上聯: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下聯:師臥龍友子龍龍友龍師
上聯:關羽半生,走單騎,護兩嫂,結三義,平四寇,過五關,斬六將,淹七軍,鎮八方,撫九郡,有十分忠義!
下聯:孔明一世,結東吳,拒北魏,興西蜀,擒南蠻,逐中原,折金戈,造木牛,從水勢,用火攻,惜土解瓦崩!
8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有關三國的對聯
(1)劉關張勵志聯:同心協力,救國扶危 上報國家,下安黎庶(2)玉泉山關帝廟聯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3)諸葛草廬中門聯: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4)徐庶口占二副:
①駑馬並麟麟 寒鴉配鸞鳳
②經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5)諸葛亮口占聯四副:
①筆下雖有千言 胸中實無一策
②沉魚落雁之容 閉月羞花之貌
③伏路把關饒子敬 臨江水戰有周郎
④整備窩弓以擒猛虎 安排香餌以釣鰲魚
(6)孔融抒懷聯:
座上客常滿 樽中酒不空
(7)論人聯
呂布罵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
劉備稱劉表「名稱八俊,威鎮九州」
曹操稱大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徐母稱劉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
周瑜稱辯士「舌如利刃,口似懸河」
魯肅稱龐統「上通天文,下曉地理」;
劉璋罵法正「賣主求榮,忘恩背義」
曹女稱曹操「功蓋寰區,威震天下」
(8)敘事聯
兵臨城下,將至壕邊
槍刀映日,金鼓震天
三載亡秦,五年滅楚
外患未寧,內憂將作
招軍買馬,積草屯糧
放魚入海,縱虎歸山
四海難容,一身無主
逢山開路,遇水疊橋
(9)抒懷聯
重扶社稷,
過五關斬六將的是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六將分別是誰
關羽,字雲長,原字長生,公元161年生,河東解良人,在三國演義裡提到他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關羽殺之後逃難江湖,於184年黃巾起義時逃至涿郡 河北涿縣 遇到劉備在召集人馬,便跟張飛一起追隨劉備,當時他只有23歲。三國演義裡描寫的關羽是身長九尺 漢尺一尺是現在的23.4公分 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
三國演義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概括
簡介 關羽在曹營掛印封金,辭別曹操後,護送甘 糜兩位夫人往河北投奔劉備,先後通過五個關隘。因為未取得曹操放行文書,行程受到阻撓,迫不得已斬殺六名曹將,分別是 過東嶺關斬孔秀 過洛陽斬孟坦 韓福 過汜水關斬卞喜 過滎陽斬王植 過黃河渡口斬秦琪。出處 出自羅貫中所著 三國演義 的虛構橋段,因其收到劉備書...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看的是書還是竹簡
關老爺看的是竹簡,原因如下 1,灞陵橋景區有一雕像,雕塑是一攤開的漢代竹簡,名 關羽辭曹丞相書 此雕像依照史上關羽承曹操書原本繪製。由此可推當時大部分的人使用的是竹簡。2,在東漢時期,造紙業剛剛起步不久,蔡倫 公元121年 公元105年,蔡倫將造成的紙張獻給朝廷,受到皇帝的讚揚。從此,人們都用這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