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川劇絕活:變臉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凶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臺,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 “抹臉”、“吹臉”、“扯臉”。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抹臉”是將化妝油彩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便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如果只需變某一個區域性,則油彩只塗要變的位置即可。
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放裴》中的裴禹,《飛雲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採用“抹臉”的手法。
“吹臉”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臺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必須注意的是:
吹時閉眼、閉口、閉氣。《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等人物的變臉,採用的便是“吹臉”的方式。
“扯臉”是比較複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帶上之類)。
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如《白蛇傳》中的缽童(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黑等
七、八張不同的臉。再如《舊正樓》中的賊、《望娘灘》的聶龍等也使用扯臉。 “扯臉”有一定的難度。
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乾淨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眾眼目。
還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 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
總之,變臉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現在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借鑑,並且已經流傳國外。
2樓:
川劇。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川劇演員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繪成各種圖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徵。歷史上川劇沒有專職的臉譜畫師,演員都是自己繪製臉譜。在保持劇中人物基本特徵的前提下,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繪製臉譜,以取得吸引觀眾注意的效果。
故川劇臉譜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特徵,是各類地方劇種中少見的。
此外,川劇臉譜歷史上都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承,師傅怎樣畫臉譜,口傳身教於徒弟。師傅對自己所繪臉譜爛熟於心,徒弟聽之學之繪之,也慢慢爛熟於心並可有改變。演出完畢後,臉上一擦一摸乾乾淨淨,臉譜全然成了演員吸引觀眾的一個法寶。
既是口傳心授,又是制勝法寶,所以川劇臉譜歷史上就缺少紙面的影象記錄。
陝西代表劇種是什麼,陝西的代表劇種是什麼?
秦腔 qinqiang opera 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時期的西府地區 核心位置為今寶雞市的鳳翔與岐山,稱 西秦腔 成熟於秦。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我國西北的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音。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 梆子腔 ...
山東戲曲是什麼什麼劇種,各地方戲的劇種分別是什麼?
水瓶 山東的戲曲劇種有 柳琴戲 五音戲 茂腔 柳腔 燈腔 東路肘鼓子等。 彭勝說疼痛 在山東境內流行的戲曲劇種多達30多種,大致可以劃分為梆子腔系 絃索腔系 肘鼓子腔系和民間歌舞及 說唱形成的戲曲劇種這幾種型別。山東流行的梆子腔劇種,有豫劇 山東梆子 萊蕪梆子 棗梆 兩夾弦 東路梆子 河北梆子等多種...
男友變臉很快,不管是誰,男友突然變臉,他是什麼心理
指出他的缺點,讓他慢慢改正。要學的有涵養才對,情緒變化太快,反覆無常,對自己身體不好,對別人也容易造成傷害。現在都這樣,以後還怎麼得了。如果你現在就感覺和他在一起很痛苦,真的還不如分開,他要是真的愛你,就會為你做出點改變。算了把。這種男人讓他體驗下孤獨時的寂寞把。只有體驗過了寂寞後才回懂得有女友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