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是冬至?今天是什麼?有什麼說法嗎

時間 2021-07-17 09:55:47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今天,今年冬至節是公曆12月22日,農曆11月28日。今天是寒露。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2樓:wang龍戲淺水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3樓:rebecca陳

日曆上,每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當然這不是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因為時間是不同的。對於身處北半球中國的我們來說,冬至日是每年白天最短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太陽處在南迴歸線上,也就是說太陽在南半球,換種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太陽在地球的最南端了。

過了這一天太陽從南半球往北移,對於我們來說,白天就開始慢慢地變長,等太陽走到赤道的時候也就是每年的3月21日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春分),這一天白天和夜晚一樣多,然後當太陽接著往北移在6月22日(夏至)這一天到達北迴歸線(換種說法就是太陽在地球的最北端),白天日照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然後從這一天開始太陽開始從北迴歸線往南移,在9月23日又回到赤道這一天白天和夜晚的時間一樣多,從9月23日(秋分)之後太陽又開始往南移直至12月22日(冬至)到達南迴歸線,完成一個週期也就是一年。這個過程即使白天和夜晚發生變化,也使地球出現了春夏秋冬四季。

今天是寒露與冬至一樣同屬24節氣。當然上面跟你說的日期是公曆在農曆上卻不是這個日期,這就跟寒露時一樣的雖然是10月8日但是農曆卻是9月12日。而且偶們通常所說的節氣也全指農曆,只因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個節氣太特殊,所以日子比較固定。

節氣在受漢文化的地區比較盛行,因為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地理標識,特別是在古代那種天文曆法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它指導著農耕生產,對於中國這樣的農業國來說,有著非常大的指導作用。像寒露到來的時候,氣溫比初秋時節更冷,我國除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區進入秋季,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深秋,東北、西北等地進入初冬,氣溫下降的速度加快,露水也將凝結成霜,人們都有了秋風蕭瑟之感。所以寒露時有些說法,下面這首歌謠是結合中國古代與現代農業生產編制而成的,你可以看看。

寒露時節天漸寒,農夫天天不停閒。

小麥播種尚紅火,晚稻收割搶時間。

留種地瓜怕凍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黃煙花生也該收,晴朗天氣忙摘棉。

貪青晚熟棉花地,藥劑催熟莫怠慢。

大棚黃瓜搞嫁接,保溫保溼是關鍵。

紫紅山楂摘下來,鮮紅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樹,施肥噴藥把地翻。

採集樹種好時機,鄉土種源是重點。

畜禽餵養講技術,懷孕母畜細心管。

越冬魚種須育肥,起捕成魚採藕芡。

再就是中國古代曆法還有傳統知識,不僅是一種工具,其中還隱藏了很多好玩的祕密,有時間的話你可以去書店找本書看看,既長知識,還很有意思!,希望能夠幫到你!

4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5樓:匿名使用者

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   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周禮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

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老福州圖說冬至舊俗 節前理髮做「米時」粿(3張)」。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後是小寒,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

[1]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臺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十天陽曆年(元旦)。

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

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往後的天氣。

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

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2] 冬至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傳統的歷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在一年裡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課,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執行的週期分為十二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一個月),陰曆乃為純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週期而定),日子都在公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3]   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6樓:南丫島小腳丫

冬至是12月22日,今天是寒露

7樓:不願變魔鬼的天使

12yue22吃餃子

冬至是什麼日子? 有什麼說法嗎 ?

8樓:街角莎莎

定義: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二節氣,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來,該日晝最短、夜最長。版

冬至,是中國農曆權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今天是冬至有什麼講究嗎?

9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是山西民間在農曆十一月的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實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後來實施夏曆。

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

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

現在的冬至節,仍然保留著許多歷史的遺蹟。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九寒天。民間保留有塗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形式多種多樣。

有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

有的是橫十畫、堅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

有畫幾個中空的格子,選好幾個字,每字必須是幾劃。每日寫一筆,最後成為一句話,如「亭前屋後看勁柏峰骨」等語,稱為九九消寒句。

最雅緻的是作九體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各傢俱體採用什麼形式,往往根據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定。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節,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中華古今注》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亦有「亞歲迎樣,履長納慶」的句子。後來,贈鞋於舅姑的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於甥侄了。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

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

現在則多數是從集幣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每逢節日,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

冬至節,晉北地區的男孩子習慣玩打崗遊戲。各持一塊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規定的成套動作,依次序擲擊瞄打。打倒對方所立的崗時,繼續往下進行。

失敗後即與對方交換擲打。先完成全部程式者為贏。女孩子們則習慣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種各樣。

人人們往往也要湊熱鬧參加玩耍。

冬至節,舊俗也要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帶領學生拜孔子牌位。然後由學董帶領學生拜先生。

山西民間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說的就是這種尊師風俗。至今民間仍有冬至節請教師吃飯的習俗。晉西北習慣用燉羊肉招待教師,其情盛濃。

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東家按傳統要設宴招待夥計,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農村個體戶企業,還保留此俗,在冬至節設宴共飲。

冬至節,全省大部分地區習慣吃餃子,傳說冬至節吃了餃子不凍耳朵。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興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今天是冬至有什麼講究嗎,冬至有什麼講究嗎?

冬至,是山西民間在農曆十一月的重要節日,俗稱 冬 節。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實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有 冬至大如年 的說法,稱之為 亞歲 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

冬至是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冬至,又稱日短至 冬節 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 冬至大如年 的 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 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

今天是什麼日子,今天是什麼日子20200202?

中國抗戰勝利70週年 今天是什麼日子20200202? 翼飛 今天是公曆2020年2月2日,農曆正月初九。明天2月3日就該上班了。20200202正反讀都一樣。 今天是什麼日子?20200202,那當然是有意義的一年啦,多麼吉利呀,今天的日子。 今天是2020年2月2日星期天。 海浪 今天是什麼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