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梨雲飄雪
這首《武陵春》為作者中年孀居後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鬱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淒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
2樓:a無敵小強
上側寫 晚春時節作者晨起梳頭,想起往事心情悲傷
下側寫 作者欲去雙溪春遊,但因怕雙溪的船載不動自己的愁而決定不去
寄寓了作者傷春的情緒及因國破家亡、先夫早逝、顛沛流離的悲痛
3樓:xx糖糖
李清照【作者介紹】
見《如夢令》。
【解題】
武陵春,詞牌名,應取意於陶潛《桃花源記》,因該文開頭有“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句。清·萬樹《詞律》中此詞四十
八、四十九兩體,皆押平韻。
據考證,此詞作於紹興五年(1135)李清照流寓浙江金華時。時年作者五十二歲,丈夫已去世六年,宋朝已成偏安之勢,北方淪為金人統治多年。國破家亡,羈旅天涯,故有此愁淚之作。
【注評】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塵香:
塵埃中也夾雜著花香。花已盡:花兒已凋落殆盡。
倦:打不起精神,懶得。物是人非:
物品仍在,人卻走了;指丈夫去世。○人老心死,了無生氣。
上半闋觸景生情,不勝哀痛。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雙溪:在金華城南,因為兩河匯流而成,故名雙溪。
擬:準備,打算。○忽動遊春之思,情緒起伏。
只恐雙溪舴艋(zéměng)舟,載不動許多愁。 只恐:只怕。
舴艋舟:形似蚱蜢昆蟲的小船,極言其小。○又轉入愁情之中。
下半闋忽動青春之思,轉而又被愁緒擊垮。
【譯文】
風停了,塵土中裹著花香,春花凋殘殆盡了;天晚了,連梳頭的心思也沒有。故物猶在,昔人已逝,啥事也不想幹,想絮叨幾句往事眼淚卻(不爭氣)先流了出來。
聽說雙溪景區春色還好,也曾打算去划船的。只怕雙溪裡的蚱蜢大小的小船,載不動(我)這樣多的愁思。
【簡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的這兩句詩可以作為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生活鉅變之後的李清照思想的概括。她的高貴生活連同筆下的綺羅香澤之語、“海棠”“藕花”春情,都成了不堪回首的過去。
諸多變故中對她打擊最大的是與恩愛無比丈夫的人鬼殊途,使其有“鍾子期死,伯牙終生不復鼓琴”的心死之悲。她頑強生活下來的動機之一就是用詩文來撰寫她的獨特“回憶錄”。
詞的上半闕寫暮春之景,日晚之情。“風住塵香花已盡”是春意闌珊中的自然變故,怎能不讓感情豐富的詞人傷心?況且這晚春之景又像那失去青春的遲暮美人,照見詞人自己的衰老,故而主人公心灰意冷,連梳頭的心思也沒有了。
除此之外,“日晚倦梳頭”還有一層深意,那就是因夫君已逝,梳洗打扮似乎已顯得多餘了。正如俗語所說“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今天已無悅己者,那就任它“首如飛蓬”吧!
不僅如此,由於“物是人非”,應該“事事休”才好,觸到了痛處,禁不住“欲語淚先流”了。詞中的“物”應是丈夫生活前所有、所用之物,這些物件既給詞人帶來美好的回憶,同時也給她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她在《金石錄》後序》感嘆丈夫遺作時說:
“此二千卷,有題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因此,短短几句詞,有從“倦”到“休”,再到“淚流”的感情層遞,字字看來皆是血!
下半闕詞人從悲情中果斷地跳脫出來,忽現樂觀情調,是詞人堅毅性格地體現。“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說明主人公並不拒絕新的生存環境,而且想竭力適應它。泛舟探春之思仍充滿著少女般的活力,這兩句使詞的情調從悲哀中逆挽而出,有枯木逢春的意境。
“文似看山不喜平”,李清照畢竟是大家,她不僅以詞抒情,而且要寫出人生酸甜苦辣的複雜之情。然而,由於哀傷之情太甚,這偶然興起的遊春之情又遲遲難以實現,因為時間的消蝕及國仇家恨的摧殘,昔日那無憂無慮的少女情懷、**雅興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真去泛舟也不會像昔日那樣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活力了。這是結尾“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意思。
而結尾的“愁’’字又與上半闕的情調相呼應,使全詞主題鮮明。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舴艋舴艋指小船,是以小昆蟲來形容舟小的稱呼,本應寫作“蚱蜢”。《廣雅·釋水》“舴艋,舟也。”王念孫疏證說:
“《玉篇》‘舴艋,小舟也。’小舟謂之舴艋,小蝗謂之蚱蜢,義相近也。”
“舴艋”’這類字的產生是漢字類化規律的結果。如《詩·衛風·河廣》有“曾不容刀”,“刀”指如刀大小的船,後來類化而造“”字;王力先生說:“峨嵋”作山名,本是以女子“蛾眉”作喻的,應作“蛾眉山”,後類化而作“蛾嵋”;青蛙的幼蟲本寫作假借字“科斗”,後又類化而作“蝌蚪”。
不僅漢字,漢語語音等也有類化現象。
4樓:樂橙佩純
寫出了花朵已經凋謝,作者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心裡很傷心.
聽說雙溪景色很好,便做船想去看看.但是就怕那雙溪也載不動作者心中的哀愁..
寫出了作者失去心愛的人很傷心.
李清照 武陵春 賞析
5樓:手機使用者
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及鑑賞
6樓:禹璧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詞作鑑賞
這首《武陵春》為作者中年孀居後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鬱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淒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這首詞由表及裡,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半闋側重於外形,下半闋多偏重於內心。“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這裡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
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隻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於梳理。“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
這裡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後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絃。
詞的下半闋著重挖掘內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說雙溪春正好”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遊人如織,她這個平日喜愛遊覽的人遂起出遊之興,“也擬泛輕舟”了。
“春尚好”、“泛輕舟”措詞輕鬆,節奏明快,恰好處她表現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而“泛輕舟”之前著“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迴,說明詞人出遊之興是一時所起,並不十分強烈。“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後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
這裡,上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首詞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為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
這首詞裡,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同樣是用誇張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著痕跡。
我們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於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7樓:天使忻釋
此首詩中,詩人將愁這種抽象的感情量化,給我們展示了愁的濃重,這種寫法很奇特,除了李清照,還有李白和李煜也曾將愁量化展現給我們,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等!
賞析李清照的武陵春,李清照武陵春及鑑賞
柔情的薰衣草 這首 武陵春 為作者中年孀居後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鬱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淒涼環中流蕩無依...
李清照的《武陵春》的翻譯,李清照《武陵春》的詩意
秦於西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還懶於梳頭。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
李清照武陵春的寫作背景,武陵春的寫作背景
一 寫作背景。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 1135年 李清照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其時金兵進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作者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處境悽慘,內心極其悲痛。二 原文。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