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杜甫寫的望西嶽和望南嶽的賞析

時間 2021-08-11 16:37:58

1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望嶽》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嶽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

此詩即寫於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嶽懸想將來的登嶽。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後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嶽時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嶽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並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鍾”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

“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裡,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

“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

”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

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並說“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徵意義著眼的。

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描寫西嶽和南嶽的詩 杜甫寫的

2樓:

西嶽西嶽危稜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南嶽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蓋獨不朝,爭長嶪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

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讚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3樓:義靖巧

樓上亂答 那是東嶽泰山

望 嶽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這是西嶽

望 嶽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蓋獨不朝,爭長嶪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

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讚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這是南嶽

4樓:上官藍豔

望 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杜甫”寫的“西嶽華山”和“南嶽衡山”是哪兩首詩?

5樓:我看清懂白

西嶽華山:

望嶽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2.南嶽衡山:

望嶽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歘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 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昴。

紫蓋獨不朝, 爭長嶫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

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讚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一、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二、兩首詩的創作背景:

①第一首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自天寶亂來,作者飽歷憂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敗績喪師於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為華州(今陝西華縣)司功參軍。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遺一年境遇較佳,一直極備艱辛。

政治上的失意,使杜甫心情十分鬱悶,他經常眺望西嶽華山,不禁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七言律詩,詩中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②第二首詩作於大曆四年(769年)春,是杜甫晚年遊玩衡山時創作的。

三、譯文:

①第一首詩的譯文:

華山群峰聳峙,其最高峰像一位長者,其他諸峰宛如兒孫羅立在身邊。如何才能得到那根仙人九節杖,拄著它一路飛行到達明星玉女的洗頭盆前?峽谷何其險啊,車箱進入便無歸路,就像一支箭桿直通南天門。

待到秋風送爽之後,我要登上山巔探訪白帝的仙居,詢問仙道的本源。

②第二首詩歌譯文如下:

傳說南嶽有朱雀,從百代以前的帝王開始,就有為嶽分上下之禮。

在大半廣闊的南方之地祀嶽時,迅速吸取天地靈氣。

朝廷對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國家在於德政而不是燒香點蠟。

巡視地方祭祀南嶽,何等寂寥,當年的先人已早離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禮教德的阻礙,現在終於越瀟湘,來到衡山了。

我終日或遊走于山崖峻嶺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極為高聳,山頂似乎直觸低處的昴星。

但諸峰中唯有紫蓋山與華山不相上下,似與華山爭高。

又聽說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與群仙翱翔於華山之空。

有時群峰頂上的氣候,颳起的風像飛霜一樣。

走長途的時間很緊,沒有時間拄著杖爬上高崇的山嶺。

登完山後,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對話,問他這怎會有這樣雄偉的衡山?這不得不詠贊我皇了。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間之俗,而用於祭祀,但神會因此而降福人間的。

誰能幫我解釋以下杜甫的《望嶽》,讀了杜甫的望嶽你懂得了什麼

雨若吟夢 杜甫 作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文解釋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裡凝聚了一切鍾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雲霞,盪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

古詩《望嶽》這首詩是什麼意思,杜甫寫的望嶽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望嶽唐代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古詩 望嶽 這首詩意思是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 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

杜甫《望嶽》中的「割」子賞析,古詩鑑賞杜甫的《望嶽》中「割」字為什麼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開元二十四年 736 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 裘馬清狂 的漫遊生活。此詩即寫於北遊齊 趙 今河南 河北 山東等地 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全詩沒有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