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歸有光《項脊軒志》中蘊含的情感力量

時間 2021-08-11 17:33:40

1樓:旅浩星興

本文以項脊軒的前後變化為線索,寫出一系列家庭瑣事,表現了作者對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對死去的祖母、母親、妻子的深切懷念,也表現了作者年青時刻苦讀書、怡然自得的樂趣。文章所記的一切,都緊扣項脊軒來寫,而以「悲」「喜」作為貫串全文的意脈。

項脊軒志論贊部分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樓:蘇堤舊事

《項脊軒志》bai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du的zhi作品。歸有光的遠祖dao曾居住在江蘇太倉的項脊涇。作者版把小屋命

權名為項脊軒,有紀念意義。「志」即「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借記物、事來表達作者的感情。

擷取日常瑣事,通過細節描寫,來抒情言志。他的風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借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來表現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感情。此文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項脊軒志》是一篇借記物以敘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過記作者青年時代的書齋,著重敘述與項脊軒有關的人事變遷借「百年老屋」的幾經興廢,回憶家庭瑣事,抒發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文章緊扣項脊軒來寫,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為貫穿全文的意脈,將生活瑣碎事串為一個整體。

善於拮取生活中的細節和場面來表現人物。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1]

《項脊軒志》被編入多種版本的高中語文課本。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主旨

3樓:北島無夢丷

以項脊軒的前後變化為線索,寫出一系列家庭瑣事,表現了作者對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對死去的祖母、母親、妻子的深切懷念,也表現了作者年青時刻苦讀書、怡然自得的樂趣。

作者借一軒以記三代之遺蹟,睹物懷人,悼亡念存,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表達了深厚的感情。

作品節選如下: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如下:

庭院裡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親手種的,現在已經長得挺拔高大,枝繁葉茂像傘一樣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大部分中學語文教材都編選了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一文,這篇文章感情主旨一般表述為:通過生活細節和平凡場景表達思念亡母亡妻的摯情。這當然正確,但是文章第一段為什麼要寫項脊軒的可愛之景?

第二段為什麼要寫叔父分家?第三段為什麼寫祖母持象笏來看望作者?作者的記憶經過層層過濾,難道只剩下對於亡母亡妻的思念嗎?

個人認為,有必要細讀原文,再次探尋歸有光隱祕的內心世界。

文章第一句話就說:「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南閣子,一個富於生活氣息的稱呼,歸有光妻子的諸小妹懷有強烈的好奇心:

「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這樣一個通俗的名稱經過文人的點化變為了項脊軒,成為歸有光的書房名。項脊涇是一個地名,歸有光的九世祖歸道隆(一說歸隆道)曾居於此,成就過功名,他將書房名稱定為項脊軒,顯然包含了對於先祖的追念。

追念先祖的目的就是要發奮讀書,獲取功名,興盛中道衰落的家族。

接下來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詩意的讀書生活場景。室僅方丈,而且雨天漏水晴天無光,略經修整之後便成了歸有光詩意的棲居之地。獨坐閣內,他沉迷書海,滿架的書籍是他的精神食糧;漫步閣外,他偃仰嘯歌,舊時欄楯在新植的蘭桂竹的陪襯下熠熠閃光。

白天,他與小鳥逗趣;晚間,他與月光對吟。如果沒有世俗之爭,沒有家族恩怨,沒有功名前程,那該多好。在別人看來,這個閣子偏僻冷落,清冷孤獨,可是歸有光卻將其當做詩意之所,儘管沒有多少人光臨,他還是沉浸在屬於自己的精神空間裡,不亦樂乎。

作為一個讀書人,他從內心深處渴望享受這種無憂無慮的、沒有功名利祿糾纏的安靜的讀書生活,但是自從南閣子改名為項脊軒之後,他身上肩負起光耀門楣的重任,於是讀書生活的詩意和家族功名的糾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越是將這種生活描繪得閒適,越能體現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楚。於是作者說:

「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喜的是,普通的小閣子是屬於他的精神領地;悲的是,閣外的大千世界竟是如此揪心。

誰讓他是名門望族的後代呢?他一出生就不再屬於他自己,而是屬於整個家族。於是前輩把所有的希望壓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逐漸成熟的他心中有了期望也有了壓力,有了對未來的憧憬也有了揮之不去的名利心。

那種安謐的讀書生活早已遠走,那種家族的繁榮已成為過去,於是大家庭四分五裂,雞飛狗叫,一幅破敗荒涼的慘景。文章第二段開頭就描繪出了「諸父異爨」的混亂局面。根據歸有光《歸氏世譜後》記載,當時流傳「縣官印不如歸家信」的說法,家族興旺可見一斑。

只是歸有光這一支沒有什麼顯赫之人,只有他的曾祖父歸鳳中舉之後做過城武縣知縣,時間是在2023年,32年之後,歸有光出生。而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沒有功名,做了一輩子平民百姓。面對祖宗的榮耀,面對現實的殘酷,歸有光顯然想通過讀書中舉改變這種局面,使家族再興,且更有凝聚感。

於是他關上閣子的門,窗外的紛爭似乎再與他無關,只是老嫗的出現攪亂了他內心的寧靜,他才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大母來訪更能顯示出作者內心的孤寂,一句「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可以看出歸有光的讀書生活並非安靜閒逸,而是充滿了辛酸苦楚。他似乎已經隔絕了與現在家庭的聯絡,只是為了某種理想在默默地承受著。一隻象笏,頓時讓歸有光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讀書,不僅關乎到個人的前程,更關乎家族的興衰。

一句「兒之成,則可待乎」,成了他久久難以忘懷的銘心之言。後來,祖母也離世了,那種活著沒有見到象笏發揮作用的遺憾永遠無法彌補了。家道中落卻無法重鑄繁榮,家人的期望只能化作一縷青煙,親人辭世滲透著濃濃悲涼,作者當然會「長號不自禁」。

如果這些散落在字裡行間的語句不能解釋歸有光內心的家族情結的話,那麼被教材刪掉的一段話更有說服力。「餘既為此志」之前還有一段話:「項脊生曰: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檯。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餘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蜀清」句典出《漢書》卷九十一:「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能守其業,用財自己,不見侵犯。

秦始皇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丹穴就是硃砂礦。歸有光舉出的蜀清和諸葛亮例子顯然是自我勵志的:

他們二人都是從區區小地方起家,但在經濟和政治方面取得了成功。我自己儘管現在侷促於「僅方丈」的閣子,經過讀書學習,也一定能取得功名,振興家族。這段話的刪去,使得文章的感情發生了細微變化,從讀書追求功名、振興家族的理想搖身一變為思念亡妻亡母之情。

15年後,作者又補充寫完了這篇散文,也就是補充了課文的最後一段。這段話主要追憶了他和妻子之間的往事,抒發了作者對於亡妻的刻骨銘心的思念,特別是最後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大有「木有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嘆。這段話如果放入到作者的功名企盼和家族情結中,便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

寫最後一段時作者已經33歲了,此時的他在功名上一無所獲,「八上公車而不遇」,對於家族更是充滿了愧疚,想起亡妻,那種「一無所有」的悔恨便會油然而生。人總是在最脆弱的時候想起自己最親的人,而對於歸有光,想起亡母亡妻,不正是這種在仕途上屢遭挫折的失意心態的反映嗎?

總之,對於這篇經典課文,我們只有不侷限於固定的闡釋框架,細讀文字,內引外聯,知人論世,一定能夠挖掘出更加豐富的意蘊來。

5樓:love淺栗子

《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作品。文章借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也表達作者懷念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感情。

項脊軒志的整理 30

6樓:匿名使用者

歸有光《項脊軒志》表達作者的人生態度是什麼

7樓:戴眼鏡的de蘑菇

《項脊軒志來》從細節自上描繪那種雖然不富裕但卻教人難忘,充實的生

活。該文中每一處無不表達出作者對過去的生活的懷念。

金錢,名利,雖然有時候能換取**值的物品和別人的欽羨,但當靜下心來回首,便會發現,那些簡樸的快樂,純真的情感,高尚的情操,一輩子的回憶,是傾盡千金也難買的。

8樓:匿名使用者

項脊軒志主要表達的是一種對於親人的懷念之情吧,在對於過去的人事物的一種追憶與留戀。

9樓:瑩火蟲

懷念他的母親,妻子和祖母

怎樣理解黨員的八項權利急求,怎樣理解黨員的八項權利 急求!!!!!!!!!!

玉慕桖雅 不斷學習,提高認識,勇於實踐,堅持真理,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服從組織,對黨忠誠。 1 共產黨員的八項權利 1 參加黨的有關會議,閱讀黨的有關檔案,接受黨的教育和培訓。2 在黨的會議上和黨報黨刊上,參加關於黨的政策問題的討論。3 對黨的工作提出建議和倡議。4 在黨的會議上...

歸有光的散文源出於什麼,歸有光是明代什麼散文主要作家

曾阿牛律師 歸有光的散文源出於 唐宋 在散文方面他推崇唐宋文的內容詳實和語言樸素,因此在當時被稱為 今之歐陽修 其也是明朝散文 唐宋派 的代表。散文特點 善於捕捉生活中貌似十分平常的細節和場面,寥寥幾筆,形神即現,給人難忘的印象,且在平淡簡樸的筆墨中,飽含著感人至深的真摯感情。他博採唐宋諸家之長,繼...

歸有光的文學主張與唐宋派其他代表相比有什麼不同

歸有光是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能夠正確地繼承唐宋散文的真諦,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理學觀念的羈絆。歸有光和唐宋派其他代表人物一樣,對當時聲勢煊赫的前後七子的復古埋論和模擬文風表示不滿,主張為文要根於六經,提倡道德。但他的主張又有王慎中 唐順之有不同 他提倡的 道 並非宋 學,而是傳統的儒教 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