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毛筆字時胳膊能不能落地,伏案寫毛筆字,寫長橫時,是手腕在轉動還是胳膊在移動?

時間 2021-08-11 17:39:52

1樓:

不能,這種姿勢叫懸肘。

懸肘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

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效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

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痠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江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樑上懸掛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裡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執筆的高低是指執筆的手指(無名指)與筆頭之間的距離,距離長就是執得高,反之,距離短就是執得低。執得高,手執在筆桿的中部或尾部,書寫時手腕或手指移動一分,筆毫就會在紙上移動一寸,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結體也會奇趣橫生。

因此,這種方法有利於寫行書和草書。但由於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仍然低執筆,他並不依賴手指的撥動以求得草書結體出於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協調動作追求筆畫的沉著痛快。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一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還有執筆的鬆緊問題。

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鬆,一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

擴充套件資料:

要想寫好毛筆字必須掌握好筆法和字法。

執筆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

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

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

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字法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隻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

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執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

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

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

「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2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這叫懸肘

懸肘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

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效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痠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

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江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樑上懸掛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裡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執筆的高低是指執筆的手指(無名指)與筆頭之間的距離,距離長就是執得高,反之,距離短就是執得低。執得高,手執在筆桿的中部或尾部,書寫時手腕或手指移動一分,筆毫就會在紙上移動一寸,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結體也會奇趣橫生,因此,這種方法有利於寫行書和草書。但由於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

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仍然低執筆,他並不依賴手指的撥動以求得草書結體出於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協調動作追求筆畫的沉著痛快。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一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還有執筆的鬆緊問題。

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鬆,一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對於初學者來說,從未拿

3樓:綠苼

練習時可以,寫小字也行,但寫大字作品時我不行。

用毛筆寫字時,的有什麼樣的講究嗎?

伏案寫毛筆字,寫長橫時,是手腕在轉動還是胳膊在移動?

4樓:布樂正

都不是,根據字型而確定。

初學毛筆字,一般用五指執筆,手腕和手掌幾乎是垂直的狀態,所以左右橫向運動的時候,用到了不常用到的那部分肌肉組織,所以橫常常寫不穩,這很正常,需要一定時間的練習,練多了,肌肉就習慣了。

手腕寫豎時也要跟著豎往下走,很多初學者初學時手腕不動,豎越到結尾越粗,是因為一直在壓手腕,所以筆尖到結尾時越來越重。只要適當移動下手腕,讓筆尖跟著手腕往下走。

練毛筆字手腕用力訣竅,是通過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左右起倒的靈活運動,使筆毫在紙上寫出點畫分明的線條。運用手腕不僅直接牽引著五指的運動,而且關係到字的好壞。

因此,初學者都要學會運用手腕。首先要注意的是,寫字必須以手腕運筆,而不可用手指運筆。手指運筆叫「撥筆」,而此種方法是寫不好字的。

筆管被五指執著不動,依靠手腕裡發出力量使手活動。這樣運用手腕用筆,手腕就要離開桌面,使之懸空著,不然手就無法活動。許多人寫字時將手臂連腕緊貼桌面,這樣腕就被固定了,寫字時就只好用手去撥動筆管,而且筆尖的運動範圍也非常之小,寫二釐米左右的小楷還可勉強對付,寫中楷、大楷以至再大的字時,就無能為力了。

所以,講究運筆首先需要練習懸手腕用力訣竅。

5樓:寵寵欲動闖天涯

都不是,要有機結合,看情況而定。

枕腕時候,那麼腕就是『睡』了,理論上是不宜動的。可實際上它仍控制著行筆的手。

『往下勾』(手腕動):字就飄、虛。

『向下挪』(胳膊動):字就呆、滯。

書寫的過程即不是手指的『往下勾』,也不是腕的『向下挪』,而是有機地運筆。

6樓:

一般情況下,只要書寫的字形不超過50釐米的單個字形,一般不需要移動胳膊的。以手執筆,以腕控筆,以臂揮筆,以心運筆。一般的中楷,單字約15釐米左右,長橫的書寫,轉動手腕,完全可以駕馭。

當然書寫過程中,有時上身的微微移動,帶到整個上肢,對於 長橫的運筆過程也會起到一定的輔助效果。

7樓:匿名使用者

毛筆字,不能有胳膊的力,要用手腕的力才是正確的寫法。

寫毛筆字時為什麼筆毛會散,為什麼我寫毛筆字時,寫一筆之後墨水會散開來,那個字全看不清。

毛筆用完後應立即洗淨餘墨,以免筆鋒粘結,宜掛在筆掛上,以保持筆鋒的彈性。如遇積墨粘結或使用新筆,可用溫水浸泡,不可硬性撕散或用開水浸泡,以免斷鋒掉頭,新筆應裝入紙盒或木盒內,並放些樟腦丸,以防蟲蛀,經常晾晒,防止生黴。1 啟用新筆,首須開筆。將買回來的筆以溫水泡開,且浸水時間不可太久,至筆鋒全開即可...

我練習毛筆字為什麼豎老是寫不好,寫毛筆字時,怎麼才能寫好豎 為什麼總是寫不好豎?

首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你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就自然會寫的直了 一 先練握筆姿勢 大指 大指的作用是從裡向外用力頂住筆管。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寫字型的大小 懸肘或懸腕,以及坐立姿勢來決定。食指 食指壓住筆管,指甲左側和第一關節同時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壓。中指 向內壓住筆管,配合食指 大指在筆管的內外兩側同時內...

寫毛筆字時筆是垂直的嗎

可以肯定地說決不都是! 可靠的黃捷 必須垂直,才能是中鋒 竇志江 不見得,要是一直都是垂直寫,那麼問題來了,寫豎畫收筆怎麼收?尤其寫行草狂草時速度快,怎麼辦?筆桿總要有個傾斜度,字字都不可能做到筆筆中鋒 諸今 小道兒。筆直不直和怎麼握筆一樣。看寫何書體。慢直快傾。古人豎行寫字決定筆筆不可能永直,不然...